
突然發現女的年輕的時候談戀愛真的很容易像無頭蒼蠅一樣的。
雖然從小到大我接觸的基本都是Alpha男,但其實也是誤打誤撞,我根本沒有特意在喜歡某種類型的人!回想一下,我壓根沒有在“篩選”誰,我近乎沒有擇偶標準,只能說,誰讓我更能夠去依賴,我就可以喜歡。
依賴于一個人,覺得那是我的剛需,是因為想要有人能夠聽我講話,從我的每句雄心壯志聽到我的每句沒用的廢話。他最好還能知道我每一天的前因后果,注視我的一舉一動,對我了如指掌,就像是一束專屬于我的,打在我頭上的燈光。
或者說,這就是女的在還沒有充足社會化的時候,容易陷入的關系。沒有充足社會化的人真的很容易把愛情當作一種跟社會的連接手段,因為你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但你依然需要他人的認可(這很正常,每個人都需要),于是你選擇用愛意作為自己被「看見」的存在的證明。
![]()
在我成為博主之前,十幾歲的我發著沒人看的QQ空間——我不是那種能交到一大堆朋友的性格,因此動態往往無人回應。而如果一個人某一天從頭到尾耐心地翻完我的這些屁話,我就覺得這類似于愛了。在我能夠擁有會認真讀完我寫的每個字的讀者之前,我當然要這樣認為。
所以回憶往昔,你很難講出那些青澀愛戀里你喜歡他的部分到底是否純粹,你是真的喜歡,還是你的生活需要觀眾,你的自我需要被人感知?
反正我發現,在我的「自我」十分孱弱的階段,我也只能得到一些內核孱弱的愛意。我反而撐不起內核強硬、穩定的愛。假設一下,一個擅于雄競的Alpha男友讓我“不要太依賴他”,我聽不進去半句話的,只會捏著手機跟朋友討論“這是不是不夠愛我”。
特別需要軟趴趴的愛去覆蓋你一些從未直視過的寂寞跟恐懼。其實這種缺陷并不來源于缺愛,而是你深植于心的對“我是誰”這樣命題的迷茫。
![]()
我其實今天不是想講擇偶,而是想share一個我很認同的觀點:在30歲之前,女的其實只有唯一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充足地進行社會化。什么是社會化?不是了解一些網絡熱梗、身邊有一圈狐朋狗友,而是,當你被丟到你從未涉足的領域,你能不能慢慢地找到你的安身之處?你能不能在充滿種種規則跟矛盾的地方,比如職場,在人心的向背,在重重出沒的機會跟風險當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實習的時候會跑去公司衛生間隔間悄悄哭的小女孩,幾年后也可以帶著手下的小朋友們一起沖鋒陷陣。你知道你為什么而努力,你想要去哪里,你心里或許還有某一個榜樣,你想著要成為那樣的人。
穩穩地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做一個獨立的、社會化已然完成的人,自然有人看見你——這很容易理解,你不用跟任何人產生特別的交匯,獨立負責項目、獨立產出作品,自然而然有人能夠公允地承認你的價值。
而不用像年輕的時候一樣,綁定愛意的注視——雖然這也很重要。但臨近30歲,我非常慶幸的一件事是,我換過工作、懷疑自己不適合在這個社會生存過、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們為自己想要的生活沖刺、看得到一些長大成人的殘酷,卻一直沒有放棄成為更好的自己。
身邊有沒有Alpha男并不重要,我的目標一直是成為自己的Alpha女。
- end -
圖 | 電影《物質主義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