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興市經信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市時尚產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19億元,列全省第三,展現出穩健的發展勢頭。
嘉興擁有深厚的產業基礎和獨特的資源稟賦,形成了桐鄉濮院羊毛衫市場、海寧皮革城、平湖·中國服裝城等眾多知名市場,在全國時尚產業領域具有較為重要的地位。今年,嘉興時尚行業在可持續創新、技術賦能與數字化轉型的多重驅動下,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創造”。
新經濟引擎:產業集聚發展
前不久,第三十二屆海寧中國皮革博覽會暨2025中國時尚大會舉行。作為海寧皮革產業的龍頭企業,雪豹品牌在展會上展出百余款專為戶外場景打造的新品皮衣。帕恩服飾則帶來了皮革與棉麻、真絲等材料拼接設計的新款服飾。
![]()
來自遼寧的二級批發商白偉經營皮草生意多年,往返海寧上百次,對這里很是熟悉,卻仍為這里的“變化”感到意外。“這是羊絨拼皮的新工藝。”白偉不禁感嘆,更驚訝于在新技術和快反系統的加持下,在海寧皮革城選品后72小時內就能完成定制返樣。在他看來,海寧之“變”,變的不是一個款式,而是整個產業鏈的響應邏輯。
![]()
海寧以皮革服飾為代表的千億時尚產業,當前正在加速發展。“此次大會,私域訂貨熱情高漲、品牌發布座無虛席、新品首秀引爆T臺、概念設計驚艷四座,海寧實現了‘秀場、市場、工廠’高效聯動,推動了設計師與品牌深度融合、產業與產業鏈相互驅動、創意與創新同頻共振。”海寧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
時尚產業的澎湃發展,是海寧逐浪經濟的一抹亮色。如今,全市時尚紡織服裝產業以海寧、桐鄉、平湖和秀洲為核心,已形成錯位發展、互補聯動的產業集聚發展新格局。
桐鄉已成功入選省現代紡織服裝產業集群核心區,2024年集群實現工業總產值1228.7億元;平湖羽絨服近年來異軍突起,成為平湖極具特色的服裝產品,區域品牌入圍工信部重點培育紡織服裝百家品牌;秀洲區以龍頭企業為主力軍,形成了時尚女裝、絲綢紡織、毛衫服裝集聚地。
新技術發展:數智化重塑產業基因
在位于桐鄉的浙江中鼎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粗紡車間內,經過一道道工序,高品質的粗紡純羊絨紗線在自動化流水線上成型,傳統產業在技改中煥然一新。
![]()
“我們以省級企業研究院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為依托,積極開展羊絨、羊毛等天然動物纖維紗線、各類功能性生態紡織紗線的技術研發活動,產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鼎紡織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參與多項主要國行標的制修訂,抗菌保暖多功能復合彈力針織紗線前不久還入選了浙江省優秀工業新產品名單。
![]()
時尚產業轉型升級,是嘉興紡織、服裝等傳統特色產業的共同選擇。
正如雅瑩集團相關負責人所說,雖然服裝行業看起來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行業,但越是傳統的行業,如果越不去改革創新、不去升級,就越容易被淘汰。
早在20年前,雅瑩集團就開始運用ERP系統進行內部管理,近年來更是通過深入實施“兩化”改造,不斷挖掘發展潛能。在轉型發展過程中,雅瑩集團立足科技創新,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
近年來,嘉興全市時尚紡織服裝產業深入推進“兩化”融合,企業在設計、生產、營銷等全生產環節應用工業大數據、“5G+”、“人工智能+”技術的能力進一步提升,浙江新澳等企業擁有具有行業領先地位的新技術和新工藝,桐昆、新鳳鳴等企業入圍國家智能制造企業。
此外,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步伐加快,數字賦能卓有成效,中鼎紡織已成功接入化纖和服裝行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毛衫匯、優羽等紡織服裝工業互聯網平臺入圍國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為紡織服裝企業開發近百款適用各種應用場景的工業App。
新價值創造:文化自信與生態共生
“它戴起來比棉質面料的舒適感更強。”昨天,在浙江嘉欣金三塔絲綢服飾有限公司直播間里,主播正在展示最新款絲巾,絲巾上印有戲曲人物等非遺傳統元素。今年6月,企業在5個電商平臺上首次開設了直播間,每天輪番上播。最近這段時間,企業線上銷售比例占到總銷售額的六成。
![]()
這幾年,嘉欣絲綢利用3D打印技術和AI人工智能加強產品設計與研發,年均研發投入超5000萬元。“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我們主要把產品做了品牌化布局,聚焦文化傳承與前沿創新,不斷開辟新賽道、搶占大市場,努力在時尚行業贏得未來。”嘉欣絲綢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嘉興絲綢園區的金三塔門店,敦煌聯名、大運河、國潮等款式的絲巾產品琳瑯滿目。“這些嘉興特色的絲巾、文化產品很受客戶歡迎。”金三塔絲綢園區店店長楊兆萍介紹,嘉欣絲綢堅持傳承與創新并重,通過文化賦能,讓古意煥發新活力。
今年,嘉興7個繭絲綢項目共爭取中央外經貿資金占全省資金總量的35.8%,位列全省第一。
![]()
如今,時尚產業正從“賣產品”向“傳文化、筑情感”升級。嘉興支持企業加強文化要素應用,引導企業提煉中華服飾優秀文化內涵,探索現代潮流、前沿科技、先鋒藝術與中國文化美學的融合創新和藝術化、潮流化表達。同時,嘉興不斷支持企業強化東方美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產品文化中的技藝融合、資源轉換與市場應用,提升產品和品牌文化內涵,打造蘊含中華文化印記的品牌和產品。
來源:嘉興發布
編輯:石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