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每天都在為生活奔波,偶爾的胃部不適、消化不良,似乎成了家常便飯。很多人會歸咎于“吃壞了肚子”或者“工作壓力大”,喝點熱水、吃片胃藥,忍一忍似乎就過去了。但你是否想過,那反復發作的“老胃病”,那突如其來的一陣惡心,甚至是一次令人驚恐的嘔血,背后可能隱藏著一個完全出乎你意料的“對手”?
今天,我們就從一個看似普通的病例開始,聊一聊那些常常被忽視,卻可能改變命運的消化道警報。
48歲的張先生(化名)是一家公司的業務骨干,平時業務繁忙,應酬自然少不了 。朋友們都知道他“能喝”,他自己也覺得,喝點酒、抽根煙是排解壓力的方式 。最近一年,他時常覺得胃里隱隱作痛,但總覺得是“老毛病”,自己找點胃藥吃了,也就沒太當回事。
直到那天下午,一陣突如其來的劇烈惡心讓他沖進衛生間,隨后吐出的東西讓他瞬間驚呆了——那不是沒消化的食物,而是咖啡色的液體,其中還夾雜著鮮紅的血絲 。家人嚇壞了,立刻將他送往醫院急診。
在急診室,醫生初步判斷為上消化道出血(UGIB)。張先生的血色素已經掉到了一個危險的水平,顯示他貧血嚴重 。結合他長期飲酒的習慣,一個最常見的診斷浮現在大家腦海:酒精刺激引起的嚴重胃潰瘍,或是胃黏膜撕裂 。這似乎是一個“標準答案”。
醫生迅速為他安排了胃鏡檢查。胃鏡探頭順著食道進入胃里,果然在胃的上部靠近賁門的地方,發現了一個覆蓋著白色厚苔的潰瘍 。看起來,一切都和預想的差不多。
然而,經驗豐富的內鏡醫生沒有就此止步。他總覺得這個潰瘍的樣子有些“不對勁”。常規的潰瘍邊緣通常比較平坦,而張先生的這個潰瘍,邊緣似乎有些隆起,質地也偏硬。為了探究得更深,醫生追加了一項更精細的檢查——超聲內鏡(EUS)。
這是一種將微型超聲探頭放在胃鏡頂端,直接貼在胃壁上進行“B超”的技術。它能穿透黏膜表層,看清胃壁深層的結構。檢查結果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在潰瘍的下方,藏著一個低彈性的硬塊組織 7。這絕不是一個普通的潰瘍。
隨后的病理活檢證實了這個令人不安的猜測:導致張先生大出血的元兇,并非普通的消化性潰瘍,而是一種名為“胃腸道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的腫瘤 。
這是一種相對少見的腫瘤,發病率大約在每10萬人中1.1到1.5例 ,它起源于消化道壁的深層,具有惡性潛力,其中約四分之一的胃部GIST是臨床惡性的 。而像張先生這樣以大出血為首發癥狀的GIST,往往預后更差,復發風險也更高。
更令人意外的是,在后續為評估腫瘤是否轉移而進行的胸部CT檢查中,醫生還發現了張先生的肺部存在多發結節,痰液檢查最終確診他同時患有活動性肺結核。
如果當初醫生僅僅滿足于“酒精性胃潰瘍”這個看似合理的診斷,那么這個潛藏在深處的間質瘤和肺結核,很可能就會被漏掉 。等到腫瘤長大、轉移,或者肺結核進一步惡化,后果將不堪設想。張先生的故事并非個例,它恰恰揭示了一個在臨床上日益重要,卻常被大眾忽視的事實。
消化道出血:不只是胃潰瘍和食管靜脈曲張的“二人轉”
當我們談到上消化道出血(UGIB),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兩大“主角”:消化性潰瘍(PUD)和食管靜脈曲張(EV) 。前者常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藥物(如阿司匹林)或不良生活習慣有關;后者則多見于肝硬化患者。
然而,一個令人震驚的數據是,這兩大“明星病因”加起來,實際上只占了不到一半的病例 。這意味著,在超過一半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真正的“兇手”另有其人。這“另外的一半”,構成了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疾病譜,充滿了各種罕見、非典型和極易被誤診的“潛伏者”。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些“潛伏者”,醫學專家們將它們大致歸納為五大家族 。
第一家族:黏膜的傷口(不僅僅是潰瘍那么簡單)
這是最廣為人知的一類。除了我們熟悉的消化性潰瘍,還包括各種原因引起的食管炎、胃炎等。但即便在這個家族內部,也隱藏著一些不速之客。
比如,有一種叫“Sarcina ventriculi”的細菌感染,雖然罕見,但也能導致嚴重的胃部潰瘍 。還有一種名為“卓-艾綜合征”(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的疾病,它是因為體內長了分泌胃泌素的腫瘤(胃泌素瘤),導致胃酸瘋狂分泌,形成極其頑固和多發的潰瘍。如果不找到這個背后的腫瘤,單純治療潰瘍只會反復失敗。
此外,一些全身性疾病,比如某些風濕免疫病,也可能攻擊消化道,引起炎癥和出血。
第二家族:腫瘤(沉默的生長者)
正如張先生的經歷,腫瘤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一個重要但隱蔽的原因,大約占所有急性出血的1-5%。
胃腸道間質瘤(GIST):就像一顆埋在墻里的“地雷”,早期可能毫無癥狀,一旦侵犯血管就可能引發大出血 。它的表現形式多樣,可以是隆起的大腫塊,也可以只是一個看似普通的潰瘍,極具迷惑性 。
胃轉移癌:很多人以為癌癥只會從原發地向周圍擴散,但其實癌細胞可以通過血液“旅行”到很遠的地方。例如,乳腺癌是胃部轉移癌最常見的來源之一 。一位72歲的女性,因為反復嘔血和貧血就醫,最終發現胃里的“潰瘍”竟是乳腺癌的轉移灶,而此時她甚至還不知道自己患有乳腺癌 。這種情況雖然罕見,但提醒我們,消化道的問題有時根源在別處。
賁門腺腺瘤(PGA):這是一種通常位于十二指腸的良性息肉,由派杰氏腺體(又稱Brunner腺)增生形成,發生率僅為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七 。雖然是良性,但它也可能因為表面糜爛而出血,導致長期、慢性的貧血。由于位置隱蔽、形態多變,有時甚至會被誤認為是胰腺頭部的腫瘤,導致不必要的大手術 。
第三家族:血管異常(消化道的“管道”問題)
消化道的管壁下布滿了豐富的血管,這些“管道”一旦出現問題,后果往往非常嚴重。
內臟動脈瘤(VAA):可以想象成消化道附近某根動脈血管壁上鼓起了一個脆弱的“氣球”,一旦破裂,血液就會直接涌入胃或腸道 。這種出血極為兇險,而且胃鏡下可能只能看到一個血凝塊,甚至什么都看不到,極易漏診 。
胃竇血管擴張癥(GAVE):它的胃鏡下表現非常特別,胃竇部的黏膜上布滿紅色條紋,像西瓜皮一樣,因此又被稱為“西瓜胃” 。這些擴張的、脆弱的血管很容易滲血,導致慢性貧血。
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癥(Osler-Weber-Rendu綜合征):這是一種遺傳病,患者全身的小血管都容易畸形、擴張,消化道是常見的受累部位,表現為反復、難以控制的出血 。
第四家族:凝血障礙(讓小傷口變成大麻煩的“放大器”)
這個家族的成員本身不制造傷口,但它們會讓任何一個小傷口都流血不止。它們是出血的“放大器”。
遺傳性疾病:如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VWD)、Glanzmann血小板無力癥等,患者天生凝血功能就有缺陷。
獲得性疾病:如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ITP),身體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自己的血小板 。
維生素缺乏:某些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K,是合成凝血因子必不可少的原料。一些藥物(如某些抗生素)可能導致維生素K缺乏,從而引發凝血功能障礙和出血 。
第五家族:外部出血源(來自“鄰居”的麻煩)
有時候,出血點并不在胃或十二指腸本身,而是“鄰居”家出了問題,血液“借道”消化道排出。
膽道出血(Hemobilia):肝臟或膽管系統出了問題(如腫瘤、結石、外傷),血液流入膽管,再通過膽總管開口排入十二指腸 。
胰源性出血(Hemosuccus pancreaticus):胰腺的血管破裂,血液經由胰管進入十二指腸 。這通常與胰腺炎或胰腺假性動脈瘤有關。
主動脈腸道瘺(Aorto-enteric fistula):這是最兇險的情況之一,腹主動脈和腸道之間形成了一個異常的通道。一旦破裂,大動脈的血液直接灌入腸道,常常導致致命性大出血 。
這五大家族互相交織,有時一個病人身上可能同時存在多個病因。比如,一個癌癥患者(腫瘤家族),可能因為化療導致血小板降低(凝血障礙家族),同時胃里還有一個普通的潰瘍(黏膜損傷家族),這使得診斷和治療變得異常復雜。
揪出“真兇”:一場充滿挑戰的醫學探案
面對如此復雜的局面,診斷上消化道出血的“真兇”就像一場醫學探案。醫生們手里的工具有很多,但每一種都有其局限性。
胃鏡:這是首選的王牌工具,能發現80-90%的病灶 。但它并非萬能。對于黏膜下生長的腫瘤(如GIST)、來自消化道外部的出血源,或者一些極其微小的血管病變,胃鏡可能會“視而不見” 。
CT掃描和血管造影:當胃鏡找不到出血點,或者懷疑是血管問題時,這些影像學檢查就派上了用場 。CT可以幫助發現主動脈腸道瘺或胰腺的問題,但對于黏膜表面的微小病變,CT也可能給出“假陰性”的結果。
病理活檢:這是診斷的金標準,尤其是對于腫瘤。但它也面臨挑戰。首先,活檢鉗夾取的組織可能太淺,沒有取到深層的病變組織 。其次,病理醫生的判讀也需要豐富的經驗,一些罕見的腫瘤類型很容易與常見疾病混淆 。
最關鍵的是,診斷過程中的每一步都考驗著醫生的智慧和警惕性。一項蘇格蘭的研究發現,在被診斷為食管癌和胃癌的患者中,分別有56%和71.4%的人在近期做過胃鏡,但當時被誤診為良性的食管炎、胃炎或潰瘍 。這其中,三分之一是病理醫生的失誤,另外三分之二則是內鏡醫生的誤判 。
這告訴我們,診斷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醫生保持一種“認知謙遜”和批判性思維,不能輕易滿足于第一個看似合理的解釋 。同時,它也需要醫生與患者之間,以及不同科室醫生之間的密切合作 。臨床醫生提供的詳細病史和初步判斷,對于病理醫生做出正確診斷至關重要 。
給我們的啟示:傾聽身體的警報,做自己健康的主人
張先生的故事和這些紛繁復雜的病因,最終指向一個簡單的道理:我們的身體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任何一個癥狀,都可能是一個需要被認真解讀的信號。
別把“老毛病”不當回事:反復發作的胃痛、消化不良、不明原因的貧血或黑便,都值得你高度警惕。不要想當然地用“壓力大”“吃壞了”來安慰自己。
與醫生充分溝通:就診時,請盡可能詳細地告訴醫生你的所有癥狀、生活習慣、用藥史和過往病史。你提供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成為醫生破案的關鍵線索。
相信專業,但也要有疑:現代醫學分工精細,但人不是機器,誤診和漏診難以完全避免 。如果治療效果不佳,或者你對診斷心存疑慮,不要害怕提出你的問題,尋求第二診療意見或進行更深入的檢查。
建立預防意識:對于有腫瘤家族史、長期服用某些藥物、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群,定期體檢(包括胃鏡檢查)是早期發現問題的最佳途徑。
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遠不止胃潰瘍那么簡單 。當我們下一次面對身體發出的警報時,希望我們都能少一分輕視和僥幸,多一分審慎和主動。因為,對身體信號的每一次認真傾聽,都可能是對生命最鄭重的一次守護。
參考資料:Dina I, Nedelcu M, Iacobescu CG, Baboi ID, B?l?ceanu AL. Rare Etiologies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 Narrative Review. J Clin Med. 2025 Jul 14;14(14):4972. doi: 10.3390/jcm14144972. PMID: 4072566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