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限時優惠"的誘惑遇上"已投保過戶"的現實,一場關于新車與二手車界限的爭議正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發酵。近日,極氪汽車被指將“大量已投保過戶的庫存車輛當作新車”銷售,引發行業對"0公里二手車"現象的廣泛討論。這場風波背后折射出的不僅是單一品牌的經營問題,更是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中行業規范與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深層博弈。
![]()
風波緣起優惠背后的"二手車"疑云
事件的導火索源自中國證券報的調查報道。據該報道披露,自2025年5月以來,多位網友反映在極氪直營門店購車時的遭遇,銷售人員以"限時優惠"等話術推銷車輛,在支付定金后卻發現所購"新車"已購買交強險,部分甚至完成過戶登記。這種行駛里程近乎為零卻有過戶記錄的車輛,被業內稱為"0公里二手車"。
![]()
從中國證券報調查的情況看,此類現象并非個案,在貴州、重慶、廣州等多地均有發生。更值得關注的是,報道將此操作與極氪2024年12月在深圳、廈門出現的公司戶銷量異常現象關聯,認為其可能存在通過"0公里二手車"虛增銷量的嫌疑。當消費者發現問題要求退賠時,往往面臨推諉或拒賠,這無疑加劇了公眾對品牌誠信的質疑。
官方回應 法律定性與商業邏輯的博弈
面對洶涌的輿論,極氪在7月20日發布聲明作出回應,核心觀點集中在三個層面:
法律屬性的明確界定是極氪回應的關鍵。其在聲明中強調,涉事車輛均為展車,雖已投保交強險,但從未開具零售發票,也未在車管所進行新車注冊登記或上牌,因此"法律屬性始終屬于未注冊的全新商品車"。這一表述直指爭議核心——車輛所有權是否發生轉移是區分新車與二手車的法律紅線。
![]()
商業行為的合理性解釋構成回應的另一支柱。極氪解釋稱,展車通常存在3-5個月庫齡,基于展示歷史和庫齡進行折扣銷售屬于正常商業行為。更重要的是,購買此類車輛的消費者仍享有新車首任車主的全部權益,這與二手車交易存在本質區別。事實上,展車折扣銷售在汽車行業并不罕見,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通過合理消化庫存保持資金周轉已成常態。
![]()
消費者權益保障的承諾則體現了品牌的危機應對態度。極氪強調在消費者下定頁面已明確標注車輛性質,將保障知情權和選擇權放在首位。針對報道中提及的終端問題,公司已成立專項小組徹查改進,并承諾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采取零容忍態度。
行業透視 爭議背后的深層思考
其實這場關于極氪汽車的風波引發了大家三個層面的思考。
首先是新車與二手車的界定標準問題。現行法律主要以車輛注冊登記作為區分標志,但在實際操作中,交強險投保記錄、所有權轉移等環節的模糊地帶,為類似爭議埋下隱患。建議行業協會盡快聯合法律專家制定更清晰的界定標準,避免企業與消費者各執一詞。
![]()
其次是展車銷售的透明化規范。展車銷售本身無可厚非,但需要建立明確的行業規范。包括展車定義、展示周期、車況披露、售后保障等方面都應形成統一標準,讓消費者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做出選擇。此次事件中,若極氪確實在銷售環節充分告知消費者車輛情況,那么爭議或許可以避免。
![]()
最后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生態。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品牌為沖刺銷量、爭奪市場份額,各種促銷手段層出不窮。這種激烈競爭在推動行業進步的同時,也可能誘發短期行為。"0公里二手車"爭議的本質,是市場規模擴張與規范發展之間的矛盾顯現,這需要企業自律與監管介入形成合力。
車德鋼總結:
縱觀整個事件,與其說是"0公里二手車"的定性之爭,不如說是市場快速發展中規則滯后的必然陣痛。極氪事件為整個行業敲響警鐘: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的今天,品牌競爭早已超越產品本身,進入信任體系比拼的新階段。
![]()
對于消費者而言,購車時需格外留意合同條款中關于車輛狀態的描述,切勿被優惠沖昏頭腦;對于企業來說,透明化才是長效之道,任何商業行為都應建立在充分尊重消費者知情權的基礎上;對于監管層面,則需要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讓新車與二手車的邊界不再模糊。
![]()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既需要技術創新的驅動,也離不開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期待極氪此次風波能成為推動行業規范化的契機,讓展車銷售從"灰色地帶"走向透明公開,最終實現消費者權益與企業發展的雙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