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塔米·布魯斯發表聲明,宣布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聯合國19個專門機構之一,是各國政府間討論關于教育、科學和文化問題的國際組織,對推動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作出了重要貢獻。1984年,美國退出過一次,2017年,特朗普第一個任期時又退出過一次。此次再退,不僅反映出美國政府國際政策的反復無常,也反映出美國在國際事務中時刻打著“美國優先”的算盤。美國雖衰,但仍然是世界大國,其退群背后有著復雜的政治、經濟算計,對世界也將產生重要影響。
![]()
美國第三次宣布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一、有利則入,無利則退
1984年,美國就曾以教科文組織存在腐敗和管理混亂等理由宣布退出。2003年,教科文組織推行一系列改革,更換整個高層管理團隊后,美國覺得該組織已符合其利益需求,便又重新加入。2011年,教科文組織成員國投票決定接納巴勒斯坦為成員國,這讓親以色列的美國政府大為惱火,于是停止向教科文組織提供資金并拒交會費,2017年,特朗普上臺后,再次退出組織。2023年,拜登政府又加入教科文組織。昨天,特朗普政府又再次退出。可見,美國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態度,完全由自身利益而定,毫無國際擔當可言。
特朗普政府一直秉持“美國優先”的執政理念,在國際事務中,將美國自身利益置于首位,對國際組織的態度也基于此進行調整。美國認為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的投入與回報不成正比,繳納的會費等資源未能換來足夠符合自身利益的決策與影響力。例如,在一些涉及文化遺產評定、教育資源分配等項目上,美國覺得自身的意見未得到充分重視,其在組織內的話語權未達到預期,比如美國歷史短,可評文化遺產的項目基本都涉及原住民的歷史,讓他們這群靠屠殺原住民起家的歐洲移民顏面盡失。
![]()
美國屠殺印第安人圖
另外,美國在參與教科文組織活動時,總想對他國進行意識形態操控但收效甚微。特朗普是個精明的商人,連民主基金(NED)都能停,更不必說這個“雞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退出組織可以賴掉總額為6億美元的會費,將資源更多地聚焦于國內,以滿足國內部分利益集團對資金和政策傾斜的需求。
以色列因素也是美國此次退群的重要原因。在美國,猶太財團控制著白宮的,而美國也需要以色列作為打手在中東撕咬各國以獲得石油利益,因此,對以色列是無底線支持,不僅縱容其對加沙進行種族滅絕,還對在國際法院告以色列的南非倒打一耙,又對哈佛大學等支持巴勒斯坦的學校使勁敲打,甚至直接下場幫助以色列打伊朗(見《美國即將參戰,中東會陷入全面戰爭嗎?》)。這些問題,我以前已經寫過文章做過詳細分析。此次美國退出教科文組織,理由仍然是說組織內存在“反以色列”偏見。可見,美國這是著了魔了,只要有人說以色列半個“不”字,就會讓它跳腳,在這種魔怔下,中東不可能有和平,基督教世界和伊斯蘭世界也不可能有和平。
二、資深老賴,破壞決策
美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金貢獻方面一直占據重要比例,每年需分攤組織預算的22%作為會費(中國是20%),平均每年約8000萬美元,但美國一直以各種理由拖欠,至今累計欠費約6億美元,美國的退出無疑會給教科文組織帶來嚴重的資金短缺問題。
![]()
漫畫:美國退出教科文組織
因為美國經濟實力世界第一,聯合國總部又設在美國,所以美國喜歡做老大,承擔了聯合國會費的最高份額,即22%。正因為份額大,美國就要像企業大股東那樣“控股”聯合國,一言不合就拒付款。1984年,美國首次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讓該組織預算驟減25%,這直接導致其不得不裁員30%并關閉部分項目。2017年美國再次退出,使教科文組織年收入減少1.5億美元,遺產保護等諸多項目因資金不足而被迫縮減規模。此次美國若成功退出,必然會再次打亂教科文組織的資金計劃,導致其在全球范圍內推動的教育普及項目、科學研究合作項目以及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等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許多正在進行的項目可能無法順利推進,甚至不得不停滯,這將極大地削弱教科文組織在全球的影響力和行動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促進全球各國在教育、科學、文化等領域的合作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美國作為重要成員國,其退出將破壞組織內部的合作氛圍和信任機制,這種不信任感可能會蔓延至整個國際合作環境,使得各國在參與教科文組織項目時更加謹慎,積極性受挫。
在決策層面,美國長期以來憑借其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在組織的決策過程中擁有較大話語權,其退出后,組織的決策機制將面臨調整,一些原本受美國影響的決策方向可能發生改變(并不意味著中國就獲得了更大決策權),這可能導致決策過程更加復雜,難以形成高效且廣泛認可的決策,進而影響教科文組織在推動全球合作應對教育、科學和文化領域挑戰時的效率和效果。
三、破壞秩序,形象自棄
特朗普的執政特點就是減少國際義務,減少國際支出,構建自己的“小院高墻”,因此,他上臺后,熱衷于“退群”。比如,一上臺就退出了巴黎氣候協定和世界衛生組織,接著又退出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
漫畫:美國的“國際秩序”
在全球化時代,多邊主義是解決全球性問題、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的重要理念和方式,各國之間互利協作、互通有無,將有效促進世界的共同繁榮。美國作為國際社會的重要成員(甚至是領頭羊),頻繁退出國際組織,是對多邊主義的公然挑戰。美國的此次推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做法向國際社會傳遞了一種消極信號,可能引發其他國家效仿,一旦這種“退群”行為形成風氣,將嚴重削弱國際組織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破壞現有的國際合作秩序,使得全球在應對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危機、文化沖突等諸多需要國際合作的問題時面臨更大的困難。
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定程度上為其他國家和地區填補其留下的空缺創造了機會,加速了國際體系“去美國化”的趨勢。隨著美國影響力的減弱,其他國家有更多空間在該組織中發揮領導作用,推動符合更廣泛國家利益的項目和決策。這也促使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多極化的方向發展,各國將不再過度依賴美國在國際組織中的主導地位。
這些年,中國已成為聯合國第二大交費國,在教科文組織中的影響力逐漸上升,在國際文化教育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國的“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匯聚了海量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構建了覆蓋220多個國家和地區、1.6億多學習者的數字學習空間,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化最高獎項。另外,我國與18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教育合作關系,建立了與東盟、中亞等周邊國家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教育合作機制,打造了中國-中亞教育交流合作中心等一批項目品牌,在亞歐非三大洲30個國家合作建成34所“魯班工坊”,成功推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上海設立國際STEM教育研究所,成功舉辦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世界中文大會、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等,逐漸成為國際文化、教育中心。
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其基于自身政治、經濟和國際戰略等多方面考量的結果,其“退群”會給教科文組織的發展帶來惡劣影響,不僅破壞了國際秩序,而且這種反復無常的行為也會給其他國家造成損失——美國退群,其他國家交費,組織繼續發展,發展好了,美國再加群,繼續奪老大名號,久而久之,將會挫傷各國對教科文組織的信心,進而紛紛退群,樹倒猢猻散,讓國際秩序陷入無序狀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