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網絡
蒙古國政界參拜成吉思汗,慶祝外蒙古建國2234周年!蒙古帝國建立819周年。外蒙古現在一遇到事,就在紀念成吉思汗。說是成吉思汗的出生地,就在外蒙古境內,暫時也就只能這樣。但是外蒙古也沒有別的精神支柱,只能這樣操作了。
外蒙古一門心思把成吉思汗當作“精神王牌”來打,為啥?因為他們實在找不出別的能撐場面的東西了。
蘇聯時期,成吉思汗被當成“人民的罪人”,教科書里說他是“剝削蒙古人民的暴君”,甚至連畫像都不讓掛,誰提他誰就倒霉。
那時候外蒙古完全跟著蘇聯走,連文字都改成西里爾字母,徹底切斷了和傳統歷史的聯系。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外蒙古才突然發現,自己的文化和歷史幾乎被掏空了,得趕緊找個精神支柱撐場面。
成吉思汗就成了最佳選擇。他是蒙古帝國的締造者,當年帶著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領土從太平洋一直延伸到歐洲多瑙河,這份榮耀讓蒙古人至今引以為傲。
而且成吉思汗的出生地據說是在外蒙古境內的斡難河(現在叫鄂嫩河),這就成了外蒙古獨一無二的“歷史名片”。
以前被禁止的畫像,現在滿大街都是;以前被批判的歷史,現在成了學校里的必修課。2017年成吉思汗誕辰850周年,外蒙古政府花了幾百萬美元搞慶典,光那座40米高的不銹鋼騎馬雕像就用了250噸鋼材,底座上還刻著36位蒙古可汗的名字,簡直成了國家地標。
每年7月的那達慕大會,除了傳統的賽馬、摔跤,還專門安排紀念成吉思汗的儀式,連總統都得親自到場參拜。
更絕的是,外蒙古把成吉思汗的元素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貨幣上印著他的頭像,機場、廣場、學校都以他的名字命名,連電視臺都整天播成吉思汗的電視劇和紀錄片。
2022年成吉思汗誕辰860周年,蒙古國總統親自給外國學者頒發“成吉思汗勛章”,連美國專家都被請來站臺,就差把“成吉思汗是我們的神”寫在腦門上了。
外蒙古這么熱衷紀念成吉思汗,和經濟狀況也有很大關系。這個國家80%的出口靠礦產,煤炭和銅占了大頭,國際市場價格一波動,經濟就跟著過山車。
2016年經濟危機時,GDP暴跌2.3%,政府沒錢了,就趕緊加大對成吉思汗的紀念活動,又是辦展覽又是搞閱兵,花幾百萬美元搞慶典,就為了讓老百姓覺得“咱們祖上闊過,日子總會好起來”。
數據最能說明問題:2023年外蒙古GDP是203億美元,礦產出口占了總出口的80%以上,而隔壁中國內蒙古一個呼和浩特市的GDP就有490億美元,是外蒙古的兩倍多。這種經濟上的落差,讓外蒙古更需要從歷史里找存在感。
雖然外蒙古政府的操作有點“拉大旗作虎皮”的意思,但老百姓還真挺吃這一套。2020年的一項調查顯示,83%的蒙古國民眾認為成吉思汗是民族英雄,65%覺得他是最重要的歷史人物。
走在烏蘭巴托的大街上,隨便進一家商店,都能看到成吉思汗的畫像、鑰匙鏈、冰箱貼,甚至還有印著他頭像的香煙和啤酒瓶。
不過也有人看穿了這層套路。2016年經濟危機時,政府一邊搞紀念活動,一邊把礦產資源低價賣給外國公司,結果引發民眾抗議。
但每次紀念活動還是人山人海,畢竟在這個被中俄夾在中間的內陸國,成吉思汗幾乎是唯一能讓大家團結起來的符號了。
外蒙古依賴成吉思汗作為精神支柱,短期內確實能提振士氣,但長遠來看,光靠歷史吃飯可不行。
2023年,外蒙古政府又推出“礦業國有化”政策,想把礦產資源攥在自己手里,但技術和資金都跟不上,最后還是得依賴外國投資。
成吉思汗的輝煌屬于13世紀,而外蒙古現在需要解決的是21世紀的問題——經濟結構單一、貧富分化、環境破壞。
如果總是把希望寄托在歷史符號上,而不去實實在在地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就算把成吉思汗的雕像建得再高,也撐不起一個國家的未來。
畢竟,真正的強大不是靠祖宗的榮耀,而是靠自己的本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