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在動力電池領域身處第二梯隊,但億緯鋰能的整體營收僅次于寧德時代,隨著儲能、海外市場的爆發,依然給億緯鋰能這樣的跟跑者留下了逆襲的機會。
文丨智駕網 零醬??
編輯丨雨來
2025年以來,隨著港股市場整體回暖,不少內地企業紛紛披露赴港上市計劃。
從去年9月美的港股上市以來,截至目前,已有8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其中包括有寧王之稱的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以及,昨天剛剛完成申請遞表的億緯鋰能。
港股上市、出海、押注固態電池、儲能、電池回收正成為電池企業同時發力的賽道。
當下的中國動力電池市場可謂兩超多強,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占據絕對優勢,近十家企業居于第二梯隊,對寧德時代與比亞迪虎視眈眈。
01.
目標:年營收100億美元
6月30日,電池企業億緯鋰能趕在上半年結束前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
![]()
此前一周多,億緯鋰能剛剛在大本營惠州仲愷慶祝了自己24歲的生日。
港股遞表,算是送給自己本命年的一份生日禮物。
根據此前公告,億緯鋰能計劃此次登錄港股將不超過發行后公司總股本的10%,并擁有不超過新發行股數15%的超額配售選擇權。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億緯鋰能赴港IPO也是緊隨鋰電池行業潮流。實際上,中創新航、瑞浦蘭鈞已分別于2022年和2023年在港股成功上市;而在2025年,正力新能和寧德時代也分別在四、五月份完成了港股首秀。
正式上市之后,億緯鋰能將成為繼寧德時代之后、第二家A+H股雙重上市的鋰電企業。
![]()
億緯鋰能此前稱,此番A+H的決定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公司的資本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提升公司國際化品牌形象,滿足公司國際業務發展需要,深入推進公司全球化戰略。
關于募資用途,億緯鋰能表示:一是將用于為公司匈牙利生產基地的持續建設及馬來西亞生產基地第三期建設提供部分資金;二是將用于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在6月18日的發布會現場,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博士在會場現場也再次強調了這一目標。
在他為億緯鋰能設計的9個「生日」目標中,很大部分是著眼于推動馬來西亞、匈牙利、美國三大海外核心區域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而此次赴港上市正值其多個海外項目發展的關鍵期。
出海是億緯鋰能今年的主題。
港交所是面向全球的資本市場,并有望摘下今年的全球IPO融資之冠,是億緯鋰能最合適的窗口。
![]()
今年2月,億緯鋰能馬來西亞工廠首顆電池生產下線,成為其首個開始運營的海外工廠。
該工廠主要生產電動工具、電動兩輪車用圓柱電池,目前已具備年產6.8億只圓柱電池產能。
此外,馬來西亞工廠在2024年新增了儲能電池及消費類電池制造項目,預計2026年初開始量產。
億緯鋰能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建設的乘用車大圓柱電池項目預計2026年建成投產。
而根據2024年財報,億緯鋰能在匈牙利德布勒森緊鄰寶馬集團德布勒森工廠投資建設的乘用車大圓柱電池項目進展順利,在2024年地面工程已完工,預計2026年建成投產。
事實上,億緯鋰能的4695系列大圓柱電池目前已經在BMW新世代車型iX3接受媒體測試,并將在年內推向市場。
![]()
除了東南亞及歐洲市場外,億緯鋰能CLS模式落地的首個項目ACT公司在2024年順利動工。
該項目由億緯鋰能、康明斯、戴姆勒卡車、佩卡共同投資,在美國密西西比州建設一座年產能約為21GWh的方形磷酸鐵鋰電池工廠,主要應用于指定的北美商用車領域。
據此前披露,三家外方企業及其關聯方將成為主要客戶,購買該工廠的絕大部分產品,將為當地提供超過2000個就業崗位。目前,美國區域總部已于2024年9月正式啟用,該項目同樣預計于2026年開始出貨。
所謂CLS模式,是億緯鋰能打造的一種全球合作經營模式——CLS分別指代「Cooperation(合作研發)」、「License(技術授權)」和「Service」(服務支持),該模式已成為億緯鋰能包括億緯創能、億緯儲能、億緯動力以及戰略協同五大業務板塊,是對現有電池業務和產業協同的補充。
韓國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發布的2024年動力電池統計數據顯示,按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來看,億緯鋰能排名第九,裝機量提升26.9%、全球市場份額占2.3%,同比持平。
但在儲能方面,據能源咨詢機構 InfoLink統計,2024年,億緯鋰能儲能電芯出貨量居全球第二,僅次于寧德時代。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2024年,億緯鋰能商用車電池占國內市場份額為12.15%,同樣排名第二。
從上述業務板塊劃分可以發現,除了動力和儲能外,億緯鋰能在消費、科技等領域正在進行多元布局。
![]()
2024年財報顯示,分產品來看,動力電池在億緯鋰能營收中占比最高,為39.42%,儲能電池緊隨其后,然而消費電池也占據了21.23%的營收比例。并且2023年-2024年,其消費電池的營收占比正在升高。
![]()
基于市占率的提升和多元的布局與技術進步,董事長劉金成給明年的億緯鋰能許下了一個愿望:
「明年25周歲,我們的營收要過100億美元。」
在劉金成看來,達到這一營收水平,意味著一家企業正式躋身大型企業行列,否則仍歸于中小企業范疇。
據他回憶,2012年,公司營收僅接近1億美元,13年之后,今天的億緯鋰能已將百億美元營收定為發展目標。
2024年度,億緯鋰能實現收入486.15億元人民幣,超越動力電池排位更前的中創新航、國軒高科,成為營收僅次于寧德時代的電池企業。
結合2025年一季度數據,億緯鋰能實現營收128億元,同比增長37.34%:若能延續這一增速,億緯鋰能有望在2026年實現超過780億人民幣營收。
屆時,億緯鋰能將成功守住動力電池二線頭部企業的地位,且在儲能和商用車領域,能與寧王掰掰手腕。
02.
啟動全球鋰電回收網絡建設
在6月18日的慶生現場,億緯鋰能正式推出全球鋰電回收平臺,這是其在上海車展發布鋰電池行業首個跨洲回收網絡升級后的全球化平臺。
據億緯鋰能ESG雙碳部肖忠湘博士介紹,該網絡已覆蓋歐洲、北美、亞洲、大洋洲等30多個國家的200多個網點,且這些網點均具備當地資質。
![]()
在億緯鋰能的網絡建設計劃中,鋰電回收要實現全球化、數字化和開放化的生態合作。公司計劃建成1000個網點,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全生命周期溯源,將網絡打造成一個全球回收商城。
肖忠湘將其稱為:
「讓材料從‘電池中來’到‘電池中去’,實現從‘搖籃’到‘搖籃’的閉環。」
鋰電回收,這既是政府監管的要求,也是行業發展的需要。
從海外角度來看,2023年生效的歐盟電池法案提出了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對電池的收集、處置、處理以及回收率等方面都設定了嚴格要求,
按照《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2027年2月18日起,所有超過2kWh的可充電工業電池、輕型運輸工具電池和電動汽車電池都需持有記錄電池制造商、材料成分、可回收物、碳足跡、供應鏈等信息的「電池護照」,才能進入當地市場。
許多客戶在招投標過程中會重點關注企業的回收計劃與方案,這使得電池回收成為企業拓展海外市場不可回避的因素。
回到國內市場,監管部門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形成了國內電池回收行業的法規體系。
2024年12月頒布的《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重點聚焦四方面內容:
一是優化技術指標體系。
二是更新完善標準規范。
三是新增電動自行車鋰離子電池相關要求。
四是強化產品質量管理和企業選址等要求。
《規范條件》提出企業應建立產品可追溯、責任可追究的質量保障機制,增加再生利用產品強制性標準要求,進一步提升綜合利用產品質量。
2025年2月28日,《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行動方案》發布,提出5個方面的任務,包括完善法規標準,明確主體責任;強化規范回收,確保流向可控;加強監督管理,規范綜合利用;強化能力建設,提升資源利用水平;支持再生資源進口,鼓勵優勢企業“走出去”。
5月,工信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工作專班第一次會議召開,要求要完善法規標準體系,加快制定相關法規規章,制修訂各類鋰電池安全技術規范等相關強制性標準,用法治手段規范回收利用行為。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統計,2023年我國退役動力電池總量超過58萬噸,預計到2030年,動力電池的退役量將達到400GWh,未來五年的復合增長率高達45%。電池回收將成為突破千億元的巨量市場。
在肖忠湘看來,鋰電回收不僅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還涉及到國家戰略層面的考量。以硫酸鎳、碳酸鋰等為代表的電池關鍵材料,是國家級的戰略性資源。通過有效的回收利用,可以減少對進口資源的依賴,保障國家資源安全。
![]()
不過,肖忠湘同時發出了警告,目前鋰電回收存在三大困難:
首先是千億市場與結構性困境并存,雖然市場潛力巨大,但回收網絡建設相對滯后,許多網點有名無實,導致電池收集、檢測、存儲、回收物流等環節存在諸多問題。
其次,市場上70%的退役電池流入了小作坊,正規企業面臨「無米下鍋」的困境,小作坊的遍地開花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還導致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最后,行業面臨著擴廠出海與成本博弈的難題,回收電池的成本遠高于其價值。
上述難題需要電池企業乃至全行業共同解決。
目前,除億緯鋰能外,包括汽車企業、電池供應商、第三方企業在內的多家公司也正在同步布局全球回收產業。
包括比亞迪、吉利、北汽等,通過自建或合作的方式,建立起自己的電池回收網絡,負責回收自家生產或銷售的電動汽車的廢舊電池。
另一些車企選擇與專業的電池回收企業合作,共同構建回收網絡。例如,蔚來資本投資了瑞隆科技,加強在廢舊電池采購方面的布局。
在電池企業中,國軒高科在今年2月與晉景新能簽約打造打造鋰電池銷售、售后服務及回收一體化的綜合體系。根據計劃,雙方將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啟動10個服務網點的試點合作,并逐步將合作范圍擴展至100個服務網點。
6月19日,LG新能源宣布與日本豐田汽車旗下的豐田通商在美國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綠色金屬電池創新公司(Green Metals Battery Innovations),通過拆卸和粉碎電池生產廢料來提取含有鎳、鈷和鋰等有價值的原材料金屬的黑色物質,從而進行預處理操作。
6月底,寧德時代在「倫敦氣候行動周」期間發布了「全球能源循環計劃」,旨在通過重塑價值鏈體系、再設計產品、重構商業模式以及完善回收閉環的方面推動電池循環經濟的發展突破。
寧德時代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蔣理表示,未來20年內,全球將有50%的新電池生產告別礦產開采。
他估計,到2040年,全球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將突破1.2萬億元,電池價值鏈將創造超過1000萬個就業崗位。
03.
AI呼喚致密能源
在總結過去一年時,劉金成認為這是能源行業發展最不平凡的一年,為此,他給出了三個理由:
光伏儲能進入市場化新時代;
新能源汽車價格低于燃油車、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以ChatGPT和DeepSeek為代表的AI時代正式到來。
![]()
其中光伏入網儲能不再強制配儲,市場化方向為分布式能源結構奠定了政策基礎。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大幅下降,儲能設備成本也變得很低。這標志著儲能市場進入了一個面向未來的市場化新時代。
而新能源汽車和AI發展,更像是彼此交疊的上升螺旋。
由于本身裝載了大量的攝像頭和傳感器,可以直接接收車內外的信息,作為各種算法的輸入,汽車已經是具身智能的最早載體,而自動駕駛就是重要落地場景之一。
以ChatGPT和DeepSeek為代表的迅速發展AI技術正將具身智能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個縮影是,在今年4月份舉辦的首屆機器人馬拉松大賽上,「天工Ultra」以2時40分42秒跑完21.0975公里的成績創造世界紀錄,并成為首個完賽半程馬拉松的人形機器人。
盡管這的確是具身智能機器人運動能力的里程碑式突破,但需要注意的是,全程21公里的賽程「天工Ultra」換電三次,平均單次只能支持7公里『奔跑」的電池表現顯然與具身智能擁躉暢想的未來有巨大的差距。
而這一問題如果泛化到新能源汽車行業,就是在電動汽車產業誕生之處就被廣泛探討的「里程焦慮」。
![]()
顯然,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AI具身智能,都在能源領域產生了同樣的需求。劉金成和億緯鋰能將這一需求總結為一句話:
「AI產品呼喚致密能源。」
![]()
質量能量密度和體積能量密度指標已成為新能源電池行業發展的關鍵,而除了新能源汽車和AI之外,低空無人飛行器、醫療植入設備(如人工耳蝸)等市場,也對致密能源等產品提出需求。
在電池質量能量密度方面,億緯鋰能鋰金屬電池系統0.2C放電能量密度達352Wh/kg,支持4C持續放電與7C脈沖放電,功率密度超1000W/kg;基于納米硅基材料技術開發的圓柱電池,能量密度高達s320Wh/kg。
此外,固態電池作為鋰電池技術的一種延伸,億緯鋰能判斷,其將在未來10到15年內繼續主導市場。
![]()
億緯鋰能中央研究院博士任仁表示,作為高體積能量密度致密能源的典型代表,億緯鋰能全固態軟包電池可實現-20℃~60℃寬溫工作,20MPa壓力下穩定運行。循環性能上,可以實現45℃@1C,2000圈以上的循環;存儲性能上,60℃滿電存儲28天,容量恢復率>93%,高溫存儲性能與液態電池相當;功率性能上,可以實現8C放電;安全性上,可以通過擠壓和200℃熱箱測試。
接下來,億緯鋰能將在2026年實現生產工藝突破,推出能量密度達到350Wh/kg和800Wh/L的全固態電池1.0;在2028年推出1000Wh/L以上的高比能全固態電池2.0產品。
作為動力電池行業的頂流話題,目前已有多家車企/電池企業公布了其固態電池時間表,億緯鋰能的時間表不領先也不落后:
日本豐田計劃2027年實現全固態電池裝車測試,2030年后大規模量產;
韓國三星SDI預計2027年啟動量產;
日產今年開始試生產,2028年推出配備全固態電池的車型;
比亞迪、寧德時代:計劃在2027年實現固態電池小批量生產;
欣旺達、廣汽集團、衛藍新能源、清陶能源:計劃在2026-2027年實現固態電池或半固態電池量產;
上汽集團:今年年底在全新MG4上量產應用新一代固態電池,2027年首款全固態電池“光啟電池”落地。
![]()
盡管眾多企業都在密集布局全固態電池,賽道已然十分擁擠,但劉金成依然樂觀:
「我們有幸趕上了這場工業革命,市場發生的顛覆性變化,在我看來全是機會,全是美好的未來。」
從目標營收100億美元,到量產固態電池,24歲的億緯鋰能給明年的自己立下巨大的目標。除此之外,劉金成的Flag還寫上了:
電池在一級方程式賽車得到應用;
實現60GWh的大方型電池量產
10GWh以上的大圓柱電池
26105電池量產交付:
馬來西亞工廠全面建成交付。
匈牙利工廠在明年建成。
國內建設新的鋰電池研究院。
固態電池中試線在明年推出產品。
繼續推進數字化2.0和3.0的實現,與客戶共享從材料端到電池全生命周期的數字管理。
九個To do List既是億緯鋰能正在「多面開花」,也意味著在動力電池行業盡管存在寧德時代、比亞迪兩家巨頭,但隨著儲能、海外市場的爆發,依然給億緯鋰能這樣的跟跑者留下了逆襲的機會。
【關注智能汽車,關注智駕網視頻號】

關注汽車的智駕時代上智駕網(http://autor.com.cn)
合作or新聞線索提供,聯系郵箱:editor@autor.com.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