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飛:比亞迪將堅持磷酸鐵鋰電池路線,這場爭論該看清本質了
最近比亞迪李云飛在東京車展的發言,又把動力電池路線之爭聊熱了。作為天天泡懂車帝看評測、和車友聊技術的人,今天想客觀聊聊這事,不吹不黑,看看背后的門道。
![]()
李云飛的核心態度很明確:比亞迪會一直押注磷酸鐵鋰電池,安全是不可動搖的底線。他拿了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中國電動大巴15年來基本沒出過惡性起火事故,而這些大巴全用的磷酸鐵鋰。對咱們私家車來說,雖然載客少,但安全優先級其實一樣,這話說得確實在理。
![]()
為啥比亞迪這么執著?咱們掰開揉碎了看。首先是安全優勢實打實,磷酸鐵鋰的熱穩定性比三元鋰好,這是材料特性決定的,針刺實驗里三元鋰容易劇烈燃燒,而比亞迪刀片電池能做到不冒煙不起火,百萬輛裝車零自燃的數據也撐得起這份自信。其次是成本和供應鏈,磷酸鐵鋰不用鈷、鎳這些貴價金屬,2025年均價才380元/kWh,比三元鋰的550元低不少,而且磷、鐵在國內儲量足,不怕被"卡脖子"。
當然不能光說優點,磷酸鐵鋰以前的短板也很明顯——能量密度低,續航跟不上。但比亞迪的刀片電池算解決了大半,空間利用率提了50%,續航能到600公里以上,第二代甚至突破了1000公里,這也是它能占據80%裝車量的關鍵。
![]()
不過李云飛呼吁"慎用三元鋰"的說法,也引發了行業爭議,央媒很快就出來表態了,說不能搞單一路線。這其實點出了關鍵:兩種電池本是互補不是對立。三元鋰能量密度確實能打,體積能量密度超600瓦時/升,比磷酸鐵鋰高30%,想做700公里以上續航或高端性能車,目前還是繞不開。而且專家也說了,全固態電池的研發還得靠三元技術打底,放棄了等于自廢武功。
![]()
其實行業真相是,沒有絕對完美的電池,只有合適的場景。家用代步車選磷酸鐵鋰,平衡安全和成本;高端長續航或低空經濟、機器人領域,三元鋰的高能量密度更適用。就連比亞迪自己,弗迪電池也在做三元鋰供3C產品,根本不是網上說的"不碰三元"。
![]()
對咱們普通消費者來說,沒必要陷入"非此即彼"的爭論。選車時與其死磕電池類型,不如多關注車企的電池管理系統和冷卻技術——系統安全才是真安全。而對行業來說,李云飛的發言提了個醒:別盲目追參數,安全是底線;但央媒的表態更關鍵:技術多元化才是中國動力電池的未來。
說到底,無論是磷酸鐵鋰還是三元鋰,能解決用戶需求、推動行業進步的就是好技術。良性競爭比互相拉踩更有意義,這或許才是這場爭論最該傳遞的核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