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聽到的所有聲音、看到的所有事物以及想到的所有事情,都是大腦對外界信息加工處理后的結果,那么如果大腦受到損傷,世界對于我們而言,是否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呢?列夫·扎塞茨基的故事將會給我們答案。
列夫·扎塞茨基出生于1920年的蘇聯,青年時期是一名十分優秀的學生,曾就讀于圖拉機械學院,并順利完成了三年的學業,然而就在這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列夫·扎塞茨基應召成為了一名蘇聯紅軍戰士。1943年3月2日,列夫·扎塞茨基在與德軍作戰時,被子彈擊中了頭部。
![]()
子彈在列夫·扎塞茨基的頭骨上打出了一個直徑在4厘米左右的大洞,隨即穿入大腦左半球的頂枕葉區域。
我們知道子彈在人體內所能造成的創傷,遠比子彈本身要大得多,所以列夫·扎塞茨基的腦組織有1/4都被這枚子彈摧毀了。不幸中的萬幸是他并沒有死亡,在經過救治之后活了下來,只是這一次他的世界發生了變化。我們對于世界的認知,取決于我們的感知器官從外界收集獲取的信息,再經大腦整合處理之后所展現出來的圖景。
![]()
而大腦整合處理信息的地方就在大腦的頂葉皮層,在這里各種信息會被匯集到一起,經神經元二次加工后,最終形成一個整體,于是我們才能感知到一個完整有序的世界。
不幸的是,列夫·扎塞茨基的這部分區域受損嚴重,所以在他蘇醒之后,他所看到的世界是支離破碎的。沒錯,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他看不到任何具體的事物,在他的眼前只有大量的碎片,光線不斷閃爍、光影不斷流動,光點、線條四處翻飛,任何物體都沒有一個清晰可辨的輪廓。
![]()
變得破碎的不僅是他眼中的世界,而是他認知中的整個世界。
他的空間感知能力也喪失了,分不清左與右,無法判斷任何事物之間的聯系,他甚至都無法正確感覺自己的肢體。有時候他覺得自己的頭像桌子一樣大,有時又覺得像雞頭一樣小。有時候他覺得自己的腿長在肩膀上,有時又無論如何都找不到自己的腿了。更為可怕的是,他的大腦里一片空白,沒有記憶,也沒有想法,他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知道該如何說話。但因為大腦額葉功能完好沒有受損,所以他又擁有正常的意識,這就顯得更為可怕了。
![]()
在傷勢痊愈之后,列夫·扎塞茨基開始了康復訓練,重新學習說話、讀書與寫字。
一開始,情況很不順利,因為列夫·扎塞茨基最多只能在眼前破碎的世界中看到三個字母,所以很難將它們聯系成一個有意義的詞匯,但后來他發現自己雖然那沒法看、沒法讀,但卻可以寫。這是因為列夫·扎塞茨基大腦的感知區域雖然受損嚴重,但他的運動控制區域卻沒有受損,也就是說他的大腦中依舊保留著書寫文字的肌肉記憶。
![]()
在康復醫生的幫助下,列夫·扎塞茨基開始嘗試書寫日記來記錄自己的感受。
雖然列夫·扎塞茨基的日記充滿了錯漏、重復的詞語和混亂的標點,但他仍然堅持寫了25年,總共3000頁。可以說列夫·扎塞茨基的日記對于人類的醫學事業是有巨大幫助的,因為這是目前有關腦損傷相關障礙最詳細的一份記錄。后來,神經心理學家亞歷山大·魯利亞整理了列夫·扎塞茨基的日記,在加入了專業評論之后將其出版成了一本書,名為《破碎世界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