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頭今年七十三,上個月還和老伙計們在公園里下棋,誰想到一場感冒直接把他送進了醫院。躺在病床上,他看著天花板直嘆氣:“早知道就該把那些事兒早點辦了……”這話聽著耳熟不?多少老人到了這個歲數,才開始后悔年輕時沒抓緊時間。
![]()
七十歲是個坎兒。到了這個年紀,日子就像攥在手里的沙子,攥得再緊也止不住它往下漏。老天爺可不會給你發個通知單,告訴你還剩多少時間。所以啊,趁著還能動彈,這三件事千萬別拖著,否則真到了那一天,后悔都來不及。
![]()
第一件事:把身后事安排明白,別給兒女留爛攤子
人活著的時候,總覺得談“死”不吉利。可現實是,多少家庭因為老人突然離世,留下一堆糊涂賬,兄弟姐妹為了房子存款撕破臉,最后鬧得老死不相往來。隔壁李奶奶就是個例子,去年突發腦溢血走了,沒留下遺囑,三個兒子為了她那套老房子打得頭破血流,連葬禮上都差點動手。
別覺得立遺囑是咒自己。現在去公證處寫份遺囑方便得很,房子給誰,存款怎么分,白紙黑字寫清楚。要是怕兒女有意見,干脆當著全家的面說開。人走了,情分不能散。另外,存折密碼、保險單、借條這些重要物件,也得找個信得過的人交代清楚。別學老王家那位,老爺子走了,兒子翻遍全家都找不到存折,最后發現被老太太縫在枕頭里,差點讓銀行當廢品收了。
![]()
第二件事:抓緊時間見想見的人,有些告別等不起
老周前年還念叨著要回老家看看發小,結果腿腳不利索一直沒去成。今年春天發小走了,他坐在輪椅上哭得像個孩子:“早知道爬我也爬回去……”人過了七十,今天還能一起喝茶的老朋友,明天可能就再也見不著了。
趁著還能走動,該見的趕緊見。坐不了火車就包個車,走不動就讓兒女推輪椅陪著去。那些藏在心里幾十年的話,再不說真沒機會了。我認識個老爺子,每個月雷打不動要去三十公里外的養老院看老伴,別人勸他別折騰,他說:“我多去一次,她就少糊涂一天。”果然,老太太去年走了,走前最后一句清楚話是喊他小名。
還有啊,別光顧著孫輩。你養大的兒女,現在可能正被工作孩子壓得喘不過氣。周末讓他們別做飯了,你掏錢下館子,一家人說說笑笑比什么補品都強。記住,親情這東西,存得越多,走的時候越踏實。
![]()
第三件事:花錢買痛快,存折里的數字帶不進棺材
巷口賣燒餅的老趙,摳了一輩子,存了八十多萬。去年查出來肝癌晚期,兒子想帶他去北京治病,他死活不肯:“別浪費錢!”結果人走了,錢還在。兒子轉頭買了輛寶馬,街坊都說這錢花得冤。
到了這個歲數,該花的錢真不能省。想吃紅燒肉就別頓頓啃咸菜,想旅游就報個老年團,腿腳好的時候沒去看天安門,難道等坐輪椅了再遺憾?認識個老太太,七十歲開始學鋼琴,兒女說她瞎折騰。現在人家社區晚會彈《梁祝》,臺下掌聲比年輕人還響。
當然,不是讓你亂花錢。醫療費該預備的得預備,但剩下的錢,花在讓自己高興的事情上最值。你省吃儉用一輩子,最后錢成了遺產,那不過是個數字。可要是換成三亞的陽光、蘇州的評彈、小曾孫手里的糖葫蘆,這些才是實實在在的念想。
![]()
時間不等人,現在就開始
人活到七十歲往后,日子都是倒著數的。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誰也說不好。見過太多老人,昨天還精神矍鑠地買菜,今天就被救護車拉走。與其整天提心吊膽,不如把該辦的事都辦了。
遺囑寫好了,心里就少塊石頭;想見的人見著了,夜里睡覺都踏實;該花的錢花出去了,這輩子才算沒白活。這些事聽著簡單,可偏偏多少人臨了都沒做完。
![]()
老話說“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意思是年紀大了變故多。要我說,趁著老天爺還沒催你交卷,抓緊把答案寫上。別等到護士來換吊瓶的時候才想起來,還有那么多“本來可以”和“早知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