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元1552年,霍爾木茲已是全球最繁忙的黃金水道。既聯通著地中海到印度洋的遠程貿易,又是整個歐亞大陸的重要交通樞紐。哪怕從屬于信仰基督教的葡萄牙人,也無法從穆斯林世界的殘酷內戰中安然抽身。
尤其是西方的奧斯曼土耳其,不斷嘗試從兩河流域的基地東進,企圖染指伊朗高原和印度次大陸。甚至將海軍精銳調往紅海,意在奪取和封鎖整個霍爾木茲海峽。
![]()
與神圣羅馬媾和后奧斯曼重啟對波斯的戰爭
早在1547年,蘇丹蘇萊曼一世與皇帝查理五世媾和,叫停奧斯曼土耳其和神圣羅馬的階段性沖突。隨即調整戰略方向,重啟對薩法維王朝的全面征服。他在法國大使加布里埃爾陪同下,親率大軍奔赴美索不達米亞,攻克包括巴格達、巴士拉在內的幾乎所有城市。若再算上亞美尼亞和大不里士的勝利,幾乎將整個波斯勢力驅趕到扎格羅斯山脈以東。
即便如此,信仰什葉派的波斯貴族們仍不愿意放棄。雖然無力強攻有法國技術升級的炮兵陣地,卻可以不斷派輕騎兵襲擾后勤,攪的土耳其人沒法好好休息。每當憤怒的對方準備興師動眾,又毫無負擔的走小路遁逃,隱秘于高聳且陡峭的群山之間。原本脆弱的地理邊界,由此轉化為牢固戰線,給蘇萊曼大帝的野望打了個折扣。
![]()
奧斯曼對波斯的鉗形戰略攻勢
作為一個偉大的戰略家,蘇丹明白破局之法在于建立海上交通,以便從側翼直驅伊朗腹地。但要實現這點,就必須除掉霍爾木茲的葡萄牙勢力,封鎖波斯灣航道。
為此,他果斷派出麾下的海戰專家皮爾雷斯,讓他率領精銳編隊前往東方水域。那是一支非常典型的奧斯曼編隊,由25艘大型槳帆船、以及其他的中小型戰艦組成,僅作戰水兵就超過1200人。他們將從紅海之濱的蘇伊士起航,繞過整個阿拉伯半島,落腳于兩河下游的巴士拉港。
![]()
海盜出身的皮爾雷斯堪稱蘇萊曼時代的艦隊之魂
然而,這類涉及跨海的勞師遠征,往往難以保持隱秘。皮爾雷斯的艦隊每到一地,都會被途徑商船泄露規模與行蹤。更為要命的是,槳帆船承載的大量人員,必須經常停下來補充淡水等給養。而且在惡劣的逆流環境中,人力所能發揮的效果相當有限,以至于航行速度相當遲緩。
到1522年5月,包括霍爾木茲島在內的各葡萄牙據點,都對即將來臨的戰爭有心理準備。
![]()
奧斯曼遠征艦隊的航行路線
此時,擔任島上駐軍指揮官的阿爾瓦羅,已提前儲存好淡水、口糧和柴火等必需品。城市里的阿拉伯盟友,則為他們的堡壘挖深護城河。他還特意派出2艘富斯塔槳帆船前往拉斯海角,看看土耳其人的遠征軍何時來犯。
如果對方的大戰艦數量超過20艘,那么第1艘偵查船應直接前往印度,向常駐果阿的總督求救。若是對方的大型戰艦較少,那么2船斥候可以攜手返回霍爾木茲報信。
![]()
奧斯曼土耳其人的槳帆船戰艦
當年8月初,奧斯曼遠征軍終于抵達拉斯海角附近。皮爾雷斯生性警覺,讓兒子率領由5艘槳帆船組成的偵查中隊,趕在前方較遠位置警戒。他們果然與冒險貼臉的葡萄牙人遭遇,幾乎成功將其中1艘福斯塔船抓獲。
可惜,印度洋上的風高浪急遠勝地中海內湖,使得任何操作都容易發生走樣。在第一次嘗試跳板奪船失敗后,遠距離的槍炮齊射同樣嚴重偏出。只能眼睜睜看著獵物跑路,將至關重要的情報捎回霍爾木茲。
![]()
輕型的福斯塔槳帆船在偵查和通信方面起很大作用
不久,土耳其人為補充給養,又停下來進攻著名港口馬斯喀特。在成功登陸洗劫城市后,發現那里還有尚未徹底完工的小型堡壘,以及60個驚魂未定的葡萄牙守軍。
經過18天連續圍困,才迫使對方在缺水斷糧的窘境中投降。這些人剛走出大門,就被抓起來送到船上擔任劃槳奴,所有財物、家眷和奴仆都淪為戰利品。當然,這番折騰實際上消耗掉奧斯曼艦隊的太多時間。
![]()
在馬斯喀特的勝利讓土耳其人消耗掉大量時間
三天后,皮爾雷斯終于能在船艏望見嚴陣以待的霍爾木茲島。除享有特權的本地君主,能攜帶妻子和財產到要塞尋求庇護,余下的城市居民皆一哄而散。其中,富商們可以用自己的船只轉移財產到基什島,普通百姓更是直接拼船去對岸的伊朗內陸謀求安全。
因此,入侵者很難通過本地經濟獲取補給,連民夫或炮灰都難以尋覓。他們所要面對的敵人,則是海邊要塞里的900名歐洲男性。
![]()
16世紀的霍爾木茲島 葡萄牙要塞位于最北端海角
當時,有1艘大型卡拉克帆船停泊于霍爾木茲,配備有非常充足的武器、彈藥和補給。故而被阿爾瓦羅留在港口處設防,充當與要塞互為犄角的浮動炮臺。
另有大約40艘各型商船,為減輕重量而被下令撤空貨物、拆除桅桿。隨后集體拖到岸上,緊靠堡壘墻壁排列,成為石頭城墻外的木質防線。由于土耳其人沒選擇走水路強攻,這些精心布置的效果反而不怎么明顯。
![]()
因為情報給力要塞守軍早就嚴陣以待
很快,皮爾雷斯下令全軍從無人看守的島嶼西側登陸,以便只靠營壘就能監視對面的錨地。更大規模的工程則發生在夜里,主要是向城市的堡壘一側建造柵欄陣地。等到野戰工事在天亮后初具規模,便立即用大口徑火炮轟擊葡萄牙要塞。
奈何對方陣中不缺乏重武器和專業炮手,反而能居高臨下觀察目標動向,因而在對射中更有準頭。何況附近水域仍舊暢通無阻,讓守軍得以繼續派小船前往印度求援。
![]()
皮爾雷斯的水兵在圍攻中舉步維艱
隨后數日的炮戰,奧斯曼士兵的傷亡遠多于葡萄牙人。因為是長距離遠征,他們無法像在歐陸那樣制造數量優勢,連最基本的彈藥補充都比較夠嗆。而且海島土質比較松軟,不支持工兵的挖地道+爆破操作,等于是連抄捷徑的辦法都無法施展。
反倒是坐擁地利的葡萄牙守軍,因過于無聊而心生不滿,要求指揮官允許他們主動出擊。表面上是希望用肉搏戰表現勇氣和技巧,真正意圖應該是渴望搶奪敵方財物,一度瀕臨嘩變狀態。
![]()
連續二十天對攻讓土耳其人傷亡慘重
幸好皮爾雷斯先堅持不住,在開啟圍攻的二十天后選擇撤退。他決定率艦隊前往己方控制的巴士拉休整,等元氣恢復后再從長計議。臨行前,他還不忘與堡壘守軍聯系,將先前在馬斯喀特俘虜的葡萄牙人交換回去。僅此而言,就能看出土耳其人后勤狀況有多么糟糕。
事實上,這個看似窩囊的決定,讓奧斯曼艦隊免于全軍覆沒危險。他們圍攻霍爾木茲之際,大批葡萄牙援軍已在馳援路上,且規模、火力都幾倍于土耳其人。如若強行留下挽尊,最后的結局必定相當慘淡。
![]()
16世紀的巴士拉 早已不服往日輝煌
諷刺的是,這支風塵仆仆的遠征艦隊,后來在巴士拉都沒能獲得多少補充。曾經的阿拉伯海上明珠,早已被泥沙淤積、經濟凋敝和頻繁戰亂摧殘,撐不起蘇丹與海軍上將的宏大愿景。
兩年內,任何嘗試都將以不得要領而收場。最終,只能冒著巨大風險,按原路逃回蘇伊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