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躋身千億營收陣營的晶科能源(688223.SH),正經歷業績與股價的雙重暴擊。6月17日,晶科能源盤中創下4.95元/股(前復權)歷史新低,較2022年8月18.72元/股(前復權)的高點跌去超七成。截至6月18日午間收盤,股價報5.06元/股,漲幅0.6%,總市值較高點縮水超1300億元。
![]()
《碳見光伏》注意到,相較于上市頭兩年高光時期,晶科能源2024年業績“斷崖式”下滑,公司歸母凈利潤暴跌98.67%,營收超900億元但盈利不足億元。今年一季度歸母凈利潤更是錄得13.9億元大幅虧損,同環比雙雙轉虧。
在行業供需錯配與產品跌價的沖擊下,高額政府補助雖勉強支撐晶科能源2024年盈利,卻難掩主營業務“造血”能力的崩塌。公司三大產品線全面承壓,硅片、電池片業務陷入虧本銷售困局。今年一季度銷售毛利率繼續走弱至-3.29%。更嚴峻的是,激進擴張遺留的資金壓力與在建項目受阻雙重困境交織,晶科能源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靠政府補助“輸血”,Q1虧幅高于頭部同行
早在2021年前后,晶科能源就已大舉投入TOPCon技術的研發和產能建設,并在2023年重回組件出貨量第一的寶座,營收突破千億規模,歸母凈利潤同比大增153.2%至74.4億元。
隨著行業擴產引發供需錯配,晶科能源2024年營收凈利雙降。公司去年全年實現營收924.71億元,同比下滑22.08%;對應歸母凈利潤僅9892.76萬元,同比暴跌98.67%。
《碳見光伏》注意到,非經常性損益中,高達24.77億元的政府補助成為晶科能源2024年維持盈利的關鍵支撐,暴露出其主營業務“造血”能力的弱化。而反映公司實際經營能力的扣非后凈利潤虧損達9.32億元,同比下滑113.5%,也是晶科能源自2022年回A以來首度出現實質性虧損。
![]()
事實上,政府補貼為晶科能源貢獻了相當一部分利潤。2022年及2023年,晶科能源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達12.09億元、14.51億元。
今年一季度,晶科能源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7.27億元,但未能改變業績由盈轉虧的局面。一季報顯示,晶科能源營收同比下滑40.03%至138.43億元,歸母凈利潤及扣非后凈利潤分別虧損13.9億元、18.66億元,同比分別下滑218.2%、1075.63%。
針對虧損現狀,晶科能源在一季報中提及,光伏行業主產業鏈價格整體處于低位,疊加海外貿易政策變化擾動需求,行業一體化各環節利潤水平承壓,組件交付均價和盈利水平同比呈下降趨勢。
拆解單季度來看,晶科能源去年四個季度的業績呈加速下滑態勢,Q4虧損拖累了全年利潤。其中,Q1-Q3的營收保持在230億元至246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76億元、2435.69萬元、1487.42萬元。Q4則實現營收、歸母凈利潤207.01億元、-11.16億元。
![]()
長期以來,龍頭企業之間的組件出貨量競爭激烈,四大組件龍頭雖仍以虧損為主,但大部分已環比減虧。今年一季度,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隆基綠能(601012.SH)分別錄得歸母凈利潤-16.38億元、-13.2億元、-14.36億元,環比分別增長60.72%、49.18%、32.03%。對比之下,晶科能源一季度業績環比下滑了24.52%。
境內市場成盈利洼地,三大產品線毛利率齊降
《碳見光伏》注意到,中國市場的內卷壓力遠超海外,2024年,晶科能源境內實現營收289.03億元,同比下滑34.78%,毛利率減少15.59個百分點至-10.41%。海外主要市場保持正向毛利率,但歐洲、亞太地區的毛利率有不同程度下滑,貿易壁壘最強的美洲表現最好,毛利率同比增加9.1個百分點至26.21%,其收入比重僅次于境內市場。
![]()
從區域市場的劇烈分化延伸至核心產品的經營表現,晶科能源三大產品硅片、電池片和組件都陷入量增利減的困境,凸顯行業競爭的殘酷性。
核心產品組件2024年全球出貨92.87GW,同比增長18.28%。但受價格下降影響,組件營收同比下滑22.13%至890.74億元,對應毛利率同比減少5.76個百分點至7.79%。
硅片、電池片去年銷售量分別為1.92GW、4.8GW,同比分別增長25.69%、36.63%,但營收雙雙同比降逾四成,分別僅1.51億元、8.26億元,毛利率分別降至-27.24%、-23.41%,兩項業務已進入虧本銷售階段。
![]()
今年一季度,晶科能源實現總出貨量19.13GW,較去年同期減少12.68%。其中組件出貨量17.5GW,硅片和電池片出貨量1.63GW。數據顯示,晶科能源一季度銷售毛利率為-3.29%,陷入了賣得越多虧得越多的境地。
在此背景下,晶科能源2025年全年出貨目標相對往年趨于保守,預計組件出貨85GW—100GW。其中,第二季度在平衡出貨規模與盈利的前提下,公司預計組件出貨量為20GW至25GW。
激進擴產“后遺癥”顯現,資產負債率走高
事實上,面對供需錯配的市場環境,晶科能源從2024年開始便降低了產能投資計劃和規模,資本支出變得更為謹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在建工程合計27.6億元,同比下滑30.16%,但前期激進擴張留下的“后遺癥”卻難解。
2023年前后,光伏龍頭企業掀起擴產潮,百億投資頻現。晶科能源也與山西綜改區簽訂協議,投資560億元建設全球首個覆蓋硅棒、硅片、電池、組件的一體化生產基地(下稱“一體化項目”)。具體安排上,晶科能源計劃將項目分四期,建設周期約二年,每期建設規模為拉棒、切片、電池片、組件各14GW一體化項目。
但該項目在2024年3月26日一期生產線全線貫通并點火投產后,于4月26日突發火災事故,部分車間復產進度滯后。估計此次事故對晶科能源2024年歸母凈利潤的影響為-6.67億元。
按照原計劃,二期項目投資總額為46.41億元,應于2024年第二季度投產,三、四期項目則計劃2025年建成投產。根據年報,一體化項目年產28GW切片與高效電池片智能化生產線項目累計投入占預算比例58.55%,硅棒與組件項目的進度并未披露。但2024年半年報顯示,年產28GW單晶拉棒切方智能化生產線項目工程累計投入占預算比例為35.83%,高效組件項目是23.63%。
![]()
項目進度受阻的背后,實則是資金困局難解的縮影。2024年7月,針對一體化項目一、二期的97億元定增因市場低迷終止,晶科能源轉而通過GDR募資45億元重點支持二期項目的建設,但德國監管審批復雜周期長,對于急需資金的一體化項目而言可謂是遠水難救近火。
《碳見光伏》注意到,真金白銀投資建設的生產基地還未帶來可觀盈利,晶科能源卻因激進擴張陷入資金困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晶科能源資產負債率較去年末進一步提升至72.72%,同期有息負債規模超300億元。雖然295.75億元賬面貨幣資金較為充裕,但龐大的債務規模對資金流動性形成嚴峻考驗,一季度末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僅-26.2億元,去年末為78.67億元。
這一系列困境暴露出晶科能源激進擴產搶占市場份額策略的深層弊端。對此,晶科能源也一改追求市占率和出貨量的節奏,今年重點關注產能升級。公司副總裁錢晶近期對媒體表示,今年公司主要聚焦高效產品的升級改造。短期內,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公司的產能擴張都是會非常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