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全球煤炭消耗量最大的國家,同時也是煤炭開采量最多的國家,去年的煤炭產量接近48億噸,占到了全球煤炭總產量的一半。在國內眾多的煤炭開采礦區中,橫跨陜、晉、蒙三省交界的神東煤炭基地是世界首個十億噸特大型煤炭生產基地。
![]()
超大型煤炭基地的成因
神東煤炭基地由神府煤田與東勝煤田組成,總面積超3萬平方公里,地處陜西省西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南部,在中國最大煤盆地鄂爾多斯盆地腹地,是一個連續的煤田。神東煤炭基地的誕生,是大地構造、古地理與古氣候協同作用的杰作。
在中下侏羅紀時期,鄂爾多斯盆地主體開始沉降,古氣候轉為溫暖潮濕,巨型蕨類與裸子植物森林繁茂。植物殘體在沼澤中堆積,因積水缺氧無法徹底分解,逐漸形成泥炭層。隨著地殼持續下沉,這些泥炭被泥沙覆蓋,在高溫高壓下經歷煤化作用,最終轉化為煤層。
![]()
此后的億萬斯年,地殼抬升使部分煤層暴露遭受剝蝕,形成現今埋藏淺、傾角平緩易開采的賦存狀態。根據初步的勘探,神東煤炭基地的煤炭儲量約2200億噸,遠景儲量6700億噸,資源稟賦不輸有世界上最大煤田之稱的美國阿巴拉契亞煤田。
神府-東勝煤田的煤為少見的優質動力煤,煤田南部質量為佳,硫分小于0.5%,灰分小于8%,發熱量達30兆焦/千克,非常適宜火力發電站使用,一噸煤的可發電量近3000千瓦時。由于開采條件優越,煤炭生產成本也比較低,有很強的競爭力。
![]()
技術革命重塑煤炭開采
神東煤田于1982年末被發現,被譽為是我國煤炭工業“六五”期間最重要的成果。當“陜北有煤海,質優易開采”的地質報告公諸于世后,在國內外掀起了一股“神府”熱,西方國家的地質學家、財團先后涌來考察、商談開發事宜。美國人更是不遠萬里,運來了鉆機,驗證陜西的地質資料,沉睡億年的煤海迎來歷史性轉折。
煤炭勘探隊員頂著“刮得大山沒頂頂,刮得小山平又平”的狂暴風沙,在植被覆蓋率僅3%的荒漠中打下第一根界樁。1987年,大柳塔煤礦正式開工,9年后投產,標志著中國最大整裝煤田進入規模化開發時代。
![]()
早期小規模分散開采一定程度上帶來了資源浪費,而脆弱的生態環境更讓開采步履維艱。面對挑戰,國家戰略作出關鍵抉擇,整合礦區資源,增加技術投入,打造現代化能源基地。大柳塔煤礦建成全球首個“5G+智能綜采”工作面。百米井下,采煤機自主切割,巡檢機器人穿梭監測。單班礦工從14人減至8人,日產量反從9000噸躍至1.44萬噸——效率提升60%,詮釋“少人則安、智能提效”的真諦。
神東煤炭基地地處干旱區,年均降水不足400毫米。采煤人員利用采空區建成35座分布式地下水庫,年供水7000萬立方米,礦井水利用率達95%。污水經深度處理,可灌溉農田,構建起了“生產-生態-生活”的水循環經絡。
![]()
在哈拉溝生態示范基地,曾經的采煤沉陷區,經過生態治理,建成沙棘經濟林20平方公里,綜合示范區7平方公里,植被覆蓋率由3%躍升至64%以上,植物群落結構顯著優化,昔日的沙漠地帶轉變為生機盎然的“綠洲”,入選2024年全國礦山生態修復典范。
![]()
陜西榆林與內蒙鄂爾多斯是神東煤炭基地產煤最多的兩個城市。2024年,榆林煤炭產量為6.24億噸,占陜西省原煤總產量的八成,為全國第二大產煤市;鄂爾多斯的工業原煤產量則高達8.94億噸,占到內蒙煤炭總產量的7成。只這兩座城市的煤炭開采量就就超過了15億噸,比世界第二大煤炭生產國印度全年的煤炭產量還多。
![]()
神東煤炭基地的崛起,是一部中國煤炭工業技術進化史。按照當前每年15億噸的開采量,足夠其開采140年之久。以我國每年約48億噸的煤炭消費量計算,遠期儲量6700億噸的神東煤炭基地可滿足中國煤炭消耗140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