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是一個“厲害”人物,他可以在全世界面前滿嘴跑火車。
在第一個任期的2017年,特朗普曾宣稱,林肯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而他本人是第二偉大的總統。
如今,第二任期才干了幾十多天,特朗普宣布自己的成就“僅次于華盛頓”總統。
還記得特朗普說過他能24小時結束俄烏戰爭么?
特朗普信口雌黃的風格,數年前就被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法學教授肖爾注意到了,他為此寫了一本書,《實錘,證據在司法、政治及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與誤用》。
法學教授當然是注重證據的,往往信奉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所以,他對特朗普的風格比較敏感。這就像一個老編輯,對于文章的標點符號比較敏感。
肖爾的書出版在特朗普二進宮之前,否則會收入更多有趣的案例。比如,近期的國會演講中,特朗普說拜登政府批準花200萬美元研究老鼠變性。實際上呢,那個項目不是研究老鼠變性而是研究轉基因。
我不太相信特朗普是看錯了,他應該是有意這么說的。他認定拜登政府浪費了很多錢,為此,他就可以任意指控,按照自己的偏好指控。
特朗普的很多話,表達的是自己的偏好而非事實。比如,他說小澤是獨 裁 者,他因為討厭小澤,就如此指責,不需要提供小澤獨 裁的證據。對于真正的獨裁者,他反而不做這樣的指控,因為他并不討厭那些人。
不僅特朗普活在自己的偏好之中, 我們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偏好之中,不過是因為特朗普更極端而又在全球的聚光燈之下,顯得特別典型而已。
人是觀念的囚徒。受價值觀、偏好和利益支配,我們相當多的時候,說話、做事不在乎證據、事實、真相的。
沒有幾個人去有興趣刨根問底探究真相,那樣太累,也缺乏情緒價值。維護自己的偏好則是一種情緒價值,而且極易獲得。
比如,前一段張蘭因為大S的去世而被很多人罵。汪小菲和大S的矛盾很大程度上是個人隱私或私人糾紛,外人其實很難了解到多少真相。然而不太可能掌握真相的粉絲們,都覺得自己站在正義的一邊。
比如,在球賽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裁判認為某個球員違規而出示紅牌時,被罰一方的球迷會覺得裁判過于嚴厲甚至是錯誤判罰,而另一方面的球迷則會認為裁判尊重事實處罰得當。
比如,2020年底特朗普在競選連任失敗后,他堅稱自己贏得了大選,宣稱是有人舞弊才讓他失去了連任的機會。然而他不提供證據。然而到了2024年底再次投票選舉,當他獲勝后,他再也不提競選有存在舞弊的可能了。
總之,我們都傾向于活在自己的觀念里而不是真相中。
對待一件事情的正確邏輯應該是,因為它是什么樣,所以我應該怎么樣認為,但實際上常常是,我希望該它什么樣,就認為是什么樣。
對很多人而言,一件事情是什么樣并不太重要,希望是什么樣才重要。
正如花剌子模的國王,會把提供真相的信使都殺掉,而獎賞那些提供虛假信息的人。
正如一個愛喝酒的人,會把飲酒有害健康的信息當作耳旁風,為了當下的快樂,不惜慢性自殺。
厭惡真相,忽視證據,是會付出代價的。那又如何呢?反而有助于特朗普二進白宮,美國的選民并不像法學家那樣在意總統滿嘴跑火車。選民不那么在乎真相,更需要情緒價值,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嘛。
拋開特朗普,回到我們自身,盡管我們傾向于活在自己的偏好之中,但還是要相信這么兩點:
第一點,事實和真相真當然重要,因為正確的決策首先取決于弄清事實和真相。所以,在做決策的時候,要努力克服個人偏好。
第二點,那些所謂的厲害的人,很可能洞悉了“人都活在偏好之中”,因而刻意迎合他人的偏好,通過“取悅”他人獲利。所以有必要警惕這樣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