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領域,股骨粗隆間骨折因其高發于65歲以上的高齡老人,且患者身體條件普遍較差,常被視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傳統觀念認為,老年人年紀大了,盡量不做手術,然而對于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老年人來說,保守治療就需要長期臥床,往往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并發癥,是具有很高死亡率的疾病,患者和家屬都將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生存挑戰。
![]()
近期順德和平外科醫院骨科一區,就接診了一位從江門轉院過來的,82歲高齡男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原本在當地醫院是建議其進行髖關節置換,家屬考慮再三,最終尋到我院欲行進一步治療。
患者傷后癥狀為粗隆間骨折后局部疼痛、腫脹、患肢功能受限,查體可見患肢屈曲、短縮、外旋畸形,髖部出現廣泛的腫脹、皮下瘀斑等。除此之外,還患有高血壓、2型糖尿病、左膝骨性關節炎等基礎疾病。
![]()
由于高齡患者大多數骨質疏松明顯,而粗隆間骨折如果屬于不穩定型或粉碎性,為使得內固定手術難以有效固定,一般都是考慮關節置換,這也是最直接最快速的解決方案,可能這也是患者當地醫院提出建議的原因之一。
家屬為何最后沒有選擇關節置換?很明確,就是想要給患者“保髖”,這在順德和平外科醫院也是特色之一,能夠做微創解決問題,優先考慮微創。
作為順德和平外科醫院的骨干科室,我院骨科一區一直秉承“能簡單不復雜能微創不開刀”的醫療理念,骨科一區吳建偉主任,更是對于關節不穩定及骨盆骨折等復雜骨折救治,有著獨特的見解和豐富的臨床救治經驗。
入院后,骨科一區吳建偉主任立即組織團隊了解了患者的傷勢,詳細評估了患者的健康狀況和骨折的具體情況,明確表示可以進行微創手術治療,還積極解答了患者家屬的各項疑惑。
![]()
在完善相關檢查,手術時機成熟后,骨科一區手術團隊于患者入院第三天,就為患者行右股骨粗隆間骨折閉合復位PFNA內固定手術,手術歷時不到1小時,術中顯性出血非常少,患者骨折狀況也得到了良好復位。
術后第二天,患者就能活動雙側下肢,下地站一站了,并且很快就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非負重鍛煉,循序漸進的開展康復治療,并跟診隨訪,助力患者早日康復。
對于老年粗隆間骨折患者,治療選擇手術還是保守,需要經過科學、系統的術前評估,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如無絕對手術禁忌癥,應積極選擇手術方式治療,如果選擇對了合適的治療方案,重新下地走路,將不只是單純的夢想。
如果您或您的親友面臨這種手術選擇,建議與主治醫生詳細討論,了解手術的風險、預期效果以及術后的康復計劃,并根據醫生建議進行相應治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