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揭示了銀河系一個令人驚嘆的歷史篇章。通過歐洲航天局的蓋亞衛星數據,他們發現銀河系最近的一次重大碰撞并非發生在遙遠的過去,而是在相對較近的數十億年前。這一發現重新定義了我們對銀河系成長史的理解,將其塑造成一個不斷進化的宇宙霸主。
![]()
銀河系的成長:碰撞與吞噬
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銀河系是通過一系列暴力的碰撞和吞噬事件逐步成長起來的。在這些過程中,小型星系被銀河系的強大引力撕裂,其恒星散布在銀河系的光環中。這些星際吞噬事件不僅將被吞噬星系的恒星重新安置在銀河系的主盤和螺旋臂中,還在銀河系中留下了深刻的“皺紋”,影響著不同起源的恒星群。
![]()
通過這張圖片,我們能初步理解銀河系的“皺紋”
蓋亞天文臺:解讀銀河系的“皺紋”
蓋亞天文臺通過其精確的定位能力監測了超過10億顆恒星的位置和運動,致力于研究這些“皺紋”以重述銀河系的歷史。人類隨著年齡增長皺紋會增多和加深,銀河系則恰好相反,它的“皺紋”隨時間推移變得越來越平滑,這一點在蓋亞的數據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現。
![]()
恒星光環中的異常運動
在銀河系的光環中,科學家們發現了許多軌道異常的恒星,這些恒星被認為是銀河系曾經吞噬的星系殘骸的一部分。這些異常運動的恒星是銀河系最后一次重大合并事件的遺留物,這次事件被稱為蓋亞-香腸-恩克拉多斯(GSE,“香腸”指恒星在速度空間上呈現出類似香腸的結構)合并。此前認為,這次合并發生在80到110億年前,當時銀河系還處于幼年階段。
![]()
新的研究結果:處女座徑向合并
自2020年以來,研究團隊通過將銀河系的“皺紋”與星系碰撞和合并的模擬進行比較,發現蓋亞觀測到的這些異常軌道的恒星可能是由另一次合并事件造成的。研究團隊表示,“通過這些模擬,我們可以看到星系皺紋的形狀和數量如何隨時間變化。通過這種方法,我們發現這些皺紋很可能是由一個矮星系在大約27億年前與銀河系碰撞造成的,我們稱這一事件為處女座徑向合并。要讓這些恒星皺紋在蓋亞數據中如此清晰,它們必須是在不到30億年前加入銀河系的,比之前認為的晚了至少50億年。”
隨著蓋亞衛星不斷提供新的數據,我們對銀河系的歷史認識也在不斷更新。蓋亞望遠鏡已經編制了一張無與倫比的星圖,記錄了約15億顆恒星的位置、距離和運動,使我們對銀河系的過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