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出自Bob Carruthers所著《Tigers At War》,原標題為當代觀點第27號:行動中的虎式坦克,第508重裝甲營第3連的第一次重大逆轉。信息來源為1944年8月的英國報告。
正文如下:
作為使用虎式坦克所遭遇的困難的例證,有趣的是重建營在意大利進行的兩次以連為基礎的機動戰斗中的一次。當時它取得了勝利,但幾乎損失了所有的坦克。
該行動于1944年5月23日至25日發生在奇斯泰爾納地區(Cisterna di Latina,安齊奧附近的一個城鎮,直譯是拉丁蓄水池)。第3連從法國帶來的十四輛虎式坦克在2月4日以后燒毀了兩輛,一輛是車組人員的疏忽造成的,另一輛是因為盟軍反坦克炮的攻擊。它在44年5月收到四輛最新型號的坦克,5月23日時它的實力超過編制數兩輛,即十六輛而不是十四輛坦克。
該連當時集中在墨索里尼運河與G 063299道路平交道口之間的鐵路路堤后,并用高爆彈攻擊集結的步兵。然后他們翻過路堤,導致三輛車拋錨(一輛變速器故障,另外兩輛履帶脫落)。剩下十三輛坦克全部停在空地上,因為他們開下路堤時,炮管插入泥土之中,必須進行清理。
盟軍被擊退了約三公里,一些謝爾曼坦克在突襲中被擊毀。
此時出現了第一個損失,一輛虎式的一個散熱器被炮彈擊毀,不得不一瘸一拐分段駛回科里(Cori)。
因此在5月23日至24日的夜間,尚有十二輛虎式在繼續作戰。5月24日上午,出乎所有人意料收到了撤退的命令。反坦克炮擊中了一輛虎式(擊中了右側的變速器,隨后該車被乘員自行炸毀)。
十一輛虎式撤回路堤上,連指揮官命令五輛虎式繼續阻擊敵人,另外六輛坦克試圖拖走先前拋錨的三輛。
六輛牽引坦克中的四輛出現變速箱故障,連指揮官下令炸毀三輛被牽引的坦克,又從五輛作戰坦克中抽調了車輛,協助牽引。
就這樣八輛坦克被送到科里附近的集結點,只剩下四輛虎式坦克處于戰斗狀態。這四輛中一輛被反坦克炮擊中,另外兩輛出現變速箱故障(三輛全部被自行炸毀),現在只剩下一輛可以運動的坦克了。
5月24日至25日的夜間,兩輛改裝過的謝爾曼坦克從羅馬駛來,沿著鐵路一前一后推拉,將也已失去機動能力的最后一輛虎式解救出來。
1944年5月25日,情況已嚴重惡化,顯然牽引車輛已無法通行。連指揮官下令炸毀已到達科里集結區的九輛虎式坦克。
雖然許多人員已隨一輛可用的坦克返回羅馬,但連指揮官和大約45人仍留在科里附近。他們不得不行軍返回羅馬,在此過程中多次遭到炮火襲擊,到達時已是精疲力盡。
PW(不明縮寫詞,可能是指戰俘,Prisoner of War)明確表示,此行動對連的士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并導致決定不再大規模使用虎式坦克。如果提供了足夠的搶救設備,則參與行動的十六輛虎式,一輛也不會損失。
雖然連指揮官的個人勇氣毋庸置疑,但人們普遍認為他對當時面臨的形勢缺乏認識,為了挽救三輛在路堤上拋錨的坦克,造成了這場災難。如果他不這么做,十六輛坦克中可能會保住十輛。
對他的批評是小事聰明,大事糊涂(Penny wise, pound foolish)。而第3連也因以下事實士氣低落:幾乎立刻從第1連和第2連抽調坦克和人員組成了新的部隊,原有人員回到自己的連儲備池中。
正文到此結束。
我們現在當然無從知曉當年的英國資料是如何了解德軍行動細節的,但其他資料源提供的信息可以作為這篇文章的補充和修正。
508重裝甲營第3連原名是第313無線電遙控裝甲連,是一個獨立單位。該連和312、314連都是在1943年1月成立,要求在43年5月前投入運行。這三個連使用可運載500公斤炸藥的寶沃(Borgward) B IV遙控爆破車,以改裝的三號坦克或突擊炮作為控制車輛。城堡作戰期間這三個連都部署在中央集團軍群,為了協調行動抽調了第301無線電遙控裝甲營營部作為其上級單位。
但在實際作戰中這三個連又被分散使用,312連配屬裝備虎式的505重裝甲營,313連配屬裝備斐迪南的654重驅逐戰車營,314連配屬裝備斐迪南的653重驅逐戰車營,301營可謂指揮了個寂寞。
![]()
庫爾斯克戰役中被蘇聯炮兵擊毀的313連的三號控制坦克和B IV,遠處可見654營的斐迪南
在7月5日至8日的四天內,這三個連使用了二十輛B IV,只有四輛因為被反坦克炮和炮兵火力擊中沒能到達目標,其中兩輛燒毀,另外兩輛找了回來。B IV攜帶的炸藥不安裝彈簧雷管時,被擊中后不會爆炸,而是燃燒。總體而言性能使人滿意,但是也發現無線電遙控有效距離只有800至1000米,而不是要求的2000米。B IV的楔形炸藥箱放置在車頭斜坡上,按規定是到達目標后將炸藥滑下,車體退回,但從實際使用的描述看往往就是一頭撞上去然后直接起爆。
隨后最遲不過8月份,這三個連就在中央集團軍群的編成內消耗殆盡,1943年末在德國重建。此時第301無線電遙控裝甲營的營部也已返回德國,重新接手原屬自己的三個連,與312、313、314連再次成為平行關系。基于前述實戰經驗,301營提出應使用虎式作為控制車輛。理由是虎式比三號坦克高大,更有利于觀察B IV的行動;其次就是因為遙控有效距離比預想的短,裝甲厚重的虎式顯然更加安全。
作為此要求的回應,1944年2月1日的KStN 1176f(Kriegsst?rkenachweisung,包含德國國防軍與武裝黨衛軍的組織與編制表)中規定313、314以及后來建立的316連使用虎式坦克為控制車輛。其實在此之前的43年12月,已確定313無線電遙控裝甲連將作為第3連編入508重裝甲營;44年1月確定314連作為第3連編入504重裝甲營,316連則分配給裝甲教導師。編制表發布時313連早已換裝完畢,并隨同營主力前往意大利以應對盟軍在安齊奧的登陸。
滿編的508重裝甲營第3連包括連部兩輛虎式,九輛B IV;三個排每排四輛虎式,九輛B IV,合計虎式十四輛、B IV三十六輛。文章篇首的圖片就是該連的虎式控制車和B IV遙控爆破車。與其他虎式相比,該連的車輛在炮塔右側觀察口前有一個額外的天線支架,用來發射遙控信號。
![]()
508營第3連的虎式和兩輛B IV,攝于安齊奧附近的阿普里利亞
![]()
該連的坦克只在炮塔上標記連代碼數字,有的坦克甚至無任何標記
接下來再說說它的上級單位第508重裝甲營。508重裝甲營于1943年5月11日在法國成立,由第12裝甲師第29裝甲團1營改編而來,編成內有三個裝備豹式坦克的連。7月8日,508重裝甲營恢復原名第29裝甲團1營,真是成立了個寂寞。
9月15日第508重裝甲營再次宣布成立,這次是由第15裝甲師第8裝甲團和第90輕裝步兵師第190裝甲營的殘部組成。這兩個師都是隆美爾非洲軍的老部隊,隨著北非戰役結束在突尼斯的包圍圈里全軍覆沒。所以不光是第3連,508營的其余部分也是殘兵重組的,這就是前文開頭稱為重建營的原因。
1944年2月6日第508重裝甲營出發前往意大利,此時該營為滿編四十五輛虎式,當然還包括那三十六輛B IV。鐵路的終點在意大利中部的菲庫萊,再往前則受到盟軍飛機的威脅。因此該營自行沿公路走完了剩下的路程,在穿越山區的200公里行程中,60%的虎式出現機械故障,其中一輛起火后被爆炸摧毀。
2月14日,第1連抵達安齊奧附近的阿普里利亞并分散部署,第2連則到達羅馬。2月19日,第2連抵達阿普里利亞,此時一直跟隨的第313無線電遙控裝甲連正式更名為第508重裝甲營第3連。2月21日至24日期間,該營干掉了二十輛謝爾曼坦克,其中十七輛是在小規模攻擊阿普里利亞附近登陸場的戰斗中擊毀的,還有三輛是突破德軍防線后被擊毀的。二月末時該營俘獲了兩輛謝爾曼坦克,這兩輛被拆掉炮塔當成搶救車使用,也就是前文中救援第3連最后一輛虎式的謝爾曼。
![]()
第3連的一輛虎在前往前線時經過羅馬維克托·伊曼紐二世紀念堂前的威尼斯廣場
2月28日,508重裝甲營穿過韋萊特里到達奇斯泰爾納附近的集結區,并在科里建立了彈藥和燃料堆棧。2月29日上午508營營部和第1、第2連合計32輛虎式,連同第653重驅逐戰車營的象式殲擊車和第216突擊裝甲營的一個連灰熊以及可能是來自赫爾曼·戈林裝甲師的步兵一起攻向盟軍灘頭陣地東北角的伊索拉貝拉鎮。這次猛攻被美軍第601坦克殲擊營的M10坦克殲擊車、準確的地面炮火和艦炮支援以及地雷阻止。第3連在奇斯泰爾納東南使用B IV發動攻擊,但在崎嶇的地形中沒有取得成功,橄欖樹遮擋了視線,遙控爆破車紛紛陷入溝渠和沼澤,他們的進攻也很快被炮火擊退。
到3月1日晚,508營只剩下十二輛坦克還能運作,八輛虎式在戰斗中被擊毀。他們在接下來五天里把被擊毀的車輛從戰場拖回,修復了其中四輛。
![]()
第3連的一輛虎癱在路邊等待救援
![]()
Sd.Kfz.9法莫運輸車準備拖帶,一輛二號坦克從旁邊經過
3月至5月中旬,安齊奧灘頭陣地前線陷入僵局,盟軍和德軍發動的小規模進攻都沒能取得成效。這一時期第508重裝甲營部署在阿普里利亞—— 坎波萊內——奇斯泰爾納一線,十輛虎式在戰斗中陸續損失。但因為吸收了一個獨立的虎式連,加上從后方補充的十一輛虎,該營始終處于超編狀態。峰值是4月25日的四十九輛,至5月23日盟軍進攻時尚有四十六輛,這就是前文中第3連超編的原因。
這個獨立的虎式連以指揮官漢斯·杰里·邁耶中尉命名為邁耶重裝甲連,1943年7月末成立,裝備的是從第500重裝甲營(虎式訓練營)調出的八輛初期型虎。這個連建立后原擬前往奧地利因斯布魯克接受訓練,但因意大利局勢變化,受命轉移到亞平寧半島協助解除意大利軍隊的武裝。12月2日,500重裝甲營的施韋巴赫上尉接手指揮,該連改稱為施韋巴赫虎式集群。
1944年1月22日盟軍在安齊奧登陸,1月26日該群對阿普里利亞發動了一次成功的攻擊,這是盟軍在安齊奧最初遭遇的虎式。此戰中施韋巴赫指揮車的炮手在2400米外擊毀了一輛英軍坦克,但他本人在炮塔艙口處受了致命傷。于是邁耶中尉再度上位,施韋巴赫虎式集群也恢復原名邁耶重裝甲連,這改名也是改了個寂寞。
此后該連一直在安齊奧周圍作戰,1944年3月3日被508重裝甲營吸收。邁耶成為營副官,大多數坦克編入508營第1連,其他兩個連吃了小頭。
![]()
3月1日,這輛虎式在試圖掩護左上角那輛653營的象式時被乘員遺棄
![]()
近距照片可見炮塔上的1字,這是梅耶的指揮車
然后就是前文開始時的5月23日,盟軍發起沖破安齊奧包圍圈的王冠行動,五個美國師和兩個英國師的攻擊箭頭直指奇斯泰爾納。德國地面部隊遭到盟軍飛機的持續空襲,幾乎無法在白天行動。當日夜間,美國第一裝甲師已到達奇斯泰爾納——坎波萊內鐵路一線。508營的第1和第2連試圖堅守奇斯泰爾納西北的鐵路路堤,但短暫交火后就被極猛烈的炮火逐退,撤至韋萊特里并繼續向羅馬退去。
第3連從拉蒂納地區沿阿庇亞大道(7號公路)向北對盟軍突破口進行側翼攻擊,該處爆發了激戰,可能是來自美軍第751坦克營的十六輛謝爾曼被擊毀在奇斯泰爾納東南。從后來的統計看,在盟軍發起進攻的頭三天戰斗中,508營的戰果根本全是第3連打的。但是對第3連很不利的是它已經落在另外兩個連后面,盟軍前鋒在其北方。撤退過程中該連試圖沖向西北方向的韋萊特里,最終沿道路沿東北方向撤回科里。
![]()
盟軍攻擊奇斯泰爾納的示意圖,第3連大致是從右下角沖向中部的奇斯泰爾納,再轉向右上方的科里突圍
然而科里本身就在盟軍進攻方向上,前面也說過那里是508營選擇的后勤集結地。盟軍很快攻占此處,在科里及周邊的八輛無法行動的虎式均被自行炸毀,殘骸落入盟軍手中。而在科里西北、韋萊特里以東的朱里亞內洛周邊,盟軍還發現了十一輛被乘員自行破壞的虎式,可謂是丟盔棄甲。
![]()
科里附近一座橋上的兩輛虎,都是第3連的
![]()
另一輛被遺棄在科里的虎式,炮塔和車體被隨便刷上白漆,防止夜間路過的車輛不小心撞上
![]()
朱里亞內洛以南道路上的一輛虎,車體前的牽引桿顯示德軍曾試圖拖走它
![]()
朱里亞內洛附近遺棄的另一輛虎式
盟軍在這一帶還繳獲了一輛第508營土造的虎式搶救車。該車去除了火炮,在炮塔上安裝了吊桿和絞盤。研究發現這是一輛1943年10月生產的中期型虎,最初作為指揮坦克生產,后來改裝為遙控爆破車的控制車,也就是說它原屬第3連所有。事實上它是3月1日被擊毀的四輛虎式之一,雖然無法修復但仍能行駛,因此拆除武裝后改成了搶救車。但對該車的能力和用途一直存在懷疑,因為它的起吊設備太小,明顯不足以搶救虎式,甚至連炮塔是否還能轉動都無法確定。至于為什么這輛搶救車沒能在關鍵時刻解救第3連于危難之中,那是因為它本身也由于發動機故障被拋棄了。
![]()
自身難保的土造虎式搶救車,對于它到底是不是搶救車,到現在仍有猜測
![]()
炮塔右側觀察口前可見曾安裝遙控天線座的痕跡
按最終的統計,至5月25日結束,第508重裝甲營在三天里永久損失了二十二輛虎式,接近一半。其中只有一輛是在戰斗中被擊毀的,其它的都是受傷或故障后自行銷毀。打成這樣肯定是要打板子的,并且不可能只打第3連,營長赫爾穆特·胡德爾少校被召回元首總部并解除職務。
要說這位胡德爾少校還真不是欺世盜名的無能之輩。他原屬在突尼斯覆滅的第10裝甲師第7裝甲團,1942年5月因在東線的戰功獲頒騎士鐵十字勛章,1943年4月又因在北非率領三個連組成的胡德爾戰斗群的優秀表現獲頒橡葉騎士鐵十字勛章。此人回國后被分配到大德意志師指揮其訓練營,1945年2月起作為第130裝甲教導團指揮官參加了在西線的一系列戰斗,最后在魯爾被俘。看來是沒遭到實質性懲罰,德軍上層也不是只知道無端遷怒的糊涂蟲。
![]()
赫爾穆特·胡德爾少校
![]()
胡德爾授勛時的照片,穿著黑色裝甲兵制服那位
接下來的幾天里所有可用的虎式都被集中到第1連,試圖在韋萊特里方向上堵住盟軍的進攻。至5月31日,全營可用坦克已降至十一輛。然而5月25日時,從安齊奧海灘沖出的盟軍已與突破古斯塔夫防線的盟軍部隊會合,德軍大勢已去,已無法在羅馬繼續停留。
6月3日德軍開始全面北撤,但災難還沒結束。6月13日在撤往波吉邦西途中又損失了十三輛虎,大部分被乘員自行爆破。不過隨即又收到了十三輛從后方運來的虎,居然剛好持平。6月18日十四輛專門補充第3連的虎到貨,使全營實力恢復到三十七輛。
![]()
第3連的一輛虎式,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標注拍攝于羅馬以北的道路上
![]()
這輛虎的照片經常被引用,但具體位置有多個不同說法
6月末至8月初,該營的坦克與前進的盟軍部隊發生了一系列戰斗。雖然營指揮部提出抗議,認為單車作戰帶來了嚴重的指揮、聯絡和后勤問題,但集團軍司令部不為所動,仍將虎式分散用于防御。其實這個階段坦克的永久損失并不多,至少在可接受范圍內,沒有出現之前一次性大量損失的情況。
8月1日時,第508重裝甲營還有二十八輛虎式,但只有一半可用,第2連所有幸存坦克都被移交給第1連,人員作為步兵使用。8月末,約阿希姆·施特爾特上尉繼任營長,此時距離胡德爾少校離職已接近三個月。關于這位新營長,我沒有找到更多資料,只知道他在同年11月獲頒金質德意志十字勛章,看來資歷與戰績比前任差得太多(金質德意志十字勛章授予已獲一級鐵十字勛章但不足以獲得騎士鐵十字勛章的有功人員,而胡德爾少校在一年前就拿了橡葉騎士鐵十字勛章,比騎鐵還高一級)。
![]()
9月3日向里米尼方向前進的虎式,這是第1連的車
9月11日,第1連在向意大利東部的薩維尼亞諾撤退時又損失了十一輛虎,大部分是公路行軍出現機械故障然后被乘員自爆。以當時德軍在意大利的后勤能力來看,一個月損失十輛大概還能補得上,一天十輛那就沒轍了,并且虎式也已于8月份停產。因此將第2連的人員繼續留在意大利也就沒有了意義,他們被遣送回德國。一直到戰爭結束,這個連也再沒裝備上坦克。
此時第3連仍裝備著虎式,顯然是因為他們的遙控爆破手藝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是因為當地地形不適合,那些B IV爆破車也沒有什么大的建樹。想想就知道,在意大利北部山區戰斗,視距有限,道路崎嶇路況又差。有人駕駛的虎式都常常栽到溝里自我毀滅,你還離得遠遠的遙控。
10月20日,剩余的B IV爆破車和駕駛員(B IV有駕駛座,非遙控狀態使用與常規車輛無異)經鐵路返回德國艾森納赫的無線電遙控裝甲部隊基地。虎式控制車拆除遙控天線,第508裝甲營第3連轉為通常的虎式戰斗單位。11月30日,第3連宣布解散,原第313無線電遙控裝甲連人員返回艾森納赫由第300無線電遙控裝甲測試補充營接收,此即前文所說的“回到自己的連儲備池中”。
注意這里和前文出現了嚴重的時間沖突。如果前文完全忠實于1944年8月的英國情報資料的話,那么實在無以解釋英國人是怎么提前至少兩個月知道德國人后來的組織和人員變化的,有點開大預言術的意思了。
現在第508重裝甲營就只有一個第1連還能繼續作戰了,1945年1月至2月初,這些虎式在一些戰斗中以間瞄方式發射高爆彈支援步兵戰斗,說白了就是當榴彈炮用了。2月4日(一說12日),該營將最后十五輛虎式和一些人員移交同在意大利作戰的第504重裝甲營,其余人員經奧地利返回德國。
第508重裝甲營回國后開始接受使用虎王坦克的訓練。3月底為他們配備了一輛翻修過的虎式和六輛豹式,以第1連為骨干建立了一個小型戰斗群,第2連作為配屬步兵。然后他們就以這幾乎微不足道的兵力投入東線戰斗,最終消失在柏林戰役中。
戰后統計,第508重裝甲營損失虎式共78輛,宣稱擊毀盟軍裝甲單位100個以上,交換比為1:1.28,實在是拉得可以。在所有虎式戰斗單位(不計使用虎式控制車的無線電遙控裝甲營)中,交換比墊底,屬于拉低平均分的角色。但是該營損失的78輛車里,只有15輛是被盟軍擊毀,因故障被乘員自行破壞的則高達46輛,考慮到意大利戰區的具體條件,也有點非戰之罪的味道吧。
![]()
第508重裝甲營標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