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聯列寧格勒方面軍的步兵越過Ju 88轟炸機殘骸發起進攻,攝于1943年。那個地方的雪真夠厚的。
![]()
![]()
![]()
德國非洲軍坦克手清理三號H型坦克的50毫米KwK38 L/42火炮炮管,Miniart的一盒模型還原了這個場景。模型照片取自官網產品介紹,這盒只有兵人,坦克是隨便配的,因此用了60倍徑炮管。
![]()
![]()
![]()
![]()
![]()
![]()
![]()
補給迭米揚斯克口袋的運輸機。1942年春,德軍6個師約10萬人被蘇軍包圍在列寧格勒以南的迭米揚斯克和霍爾姆。在解圍之前的三個月里被圍德軍完全依賴空中補給,德國空軍在此役中損失飛機265架,包括125架運輸機和改任運輸任務的轟炸機。當他們試圖在斯大林格勒復制此成功經驗時,真正的災難發生了。
![]()
![]()
![]()
![]()
![]()
![]()
![]()
![]()
![]()
1940年7月26日在距荷蘭阿姆斯特丹15公里的斯派克尼瑟迫降的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 惠特利轟炸機。該機屬英國空軍102中隊,機上5名乘員被俘。
惠特利設計比較老舊,因為機翼安裝角度問題,平飛時機頭明顯下傾,產生很大的阻力。1942年后該機即不再用于轟炸任務。
![]()
![]()
1938年10月Zaluzha行動中,波蘭騎兵進入捷克城市卡爾維納。卡爾維納是捷克焦煤重工業生產中心,附近有重要的奧斯特拉瓦-卡爾維納煤礦。德國吞并捷克時,波蘭亦參與瓜分行動,至1938年底波蘭41%的煉鐵產量和47%的鋼材產量來自捷克。
雖然很少見,但可以確認照片中是波蘭騎兵而非德國騎兵。兩張圖上都出現了波蘭鷹徽,且第二張拱門上明寫著波蘭-卡爾維納。同時廢了一番工夫后我還是找到了同時期新聞照片上戴德式煤筐盔的波蘭軍官,可以相互印證。而在一般常識和影視資料中,二戰爆發時波軍都是一水兒亞德里安盔的形象。我不禁懷疑戰后波蘭政府恐怕有意識清理過戴德式頭盔的波軍影像資料,以避免聯想到納粹德軍,我們早就生活在被修飾過的歷史中了。
![]()
![]()
![]()
上色照片,11歲的表姐妹溫迪·安德頓和凱茜·瓊斯與被擊落的He 111轟炸機合影。這架He 111P-2隸屬于德國空軍第27轟炸機聯隊第8中隊,該中隊同型機同期涂裝如最后一張圖所示。
1940年8月14日19時30分左右,該機所在的三機編隊轟炸了英國空軍西蘭島基地(RAF Sealand)的訓練學校。20時左右,該機在西蘭島上空被緊急起飛的噴火式戰斗機發現,發動機中彈后迫降在柴郡的切斯特,兩姐妹的家附近。5名德國乘員均幸存,并趕在被俘前對飛機進行了爆破處理。據其供述,在遭到攻擊前都沒有察覺到噴火式已逼近,他們將噴火式在云層上的影子當成自己飛機的了。編隊的另外兩架飛機在德文郡上空被擊落。
(注意上色照片是依據原照的灰度再參考當時的色彩記錄進行還原,飛機涂裝有資料可循,而小女孩的衣服沒有記錄,所以同一個女孩在兩張照片上衣服款式未變,但顏色不同。)
![]()
豹式坦克炮塔上的小提琴手,大概攝于1944年。會樂器真是件了不得的事,戰斗時可以上BUFF。有資料來源稱這是個無線電員,那就更不得了了——車長演奏給一車人上,他電臺一開能給整個連上。
![]()
1911年的德國東非殖民地騎兵。這張照片多半是個噱頭,因為按目前的經驗和常識,斑馬其實是無法馴化和畜用的。
雖然沿用德軍的制度和條例,但德國殖民地部隊(Schutztruppe)并非陸軍的組成部分。它先是歸外交部殖民部管轄,1907年后則由獨立的帝國殖民辦公室負責。
![]()
![]()
![]()
1945年1月美國海軍南達科他號戰列艦在沖繩附近海域回收艦載OS2U翠鳥水上飛機。兩張不同風格的上色照片和原照,我覺得較暗的那張更真實些。
![]()
![]()
![]()
![]()
![]()
2023年8月13日,一架米格-23UB在美國密歇根州伊普西蘭蒂舉辦的密歇根雷霆航展上墜毀,兩名飛行員均彈射生還。按彈射順序,第一張是后座彈射的連續鏡頭,第二張是前座彈射的連續鏡頭,觀看順序均為從上到下再從左到右。最后一張圖是該機完整時的照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