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在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活動現場,董事長王傳福一度哽咽成為人們熱議話題。
都說“丈夫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比亞迪20年的造車艱苦歷程,是成就今天新能源汽車市場領先地位最好的注解,正如發布會現場王傳福所言:比亞迪需要證明的是,比亞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國汽車可以。
![]()
中國汽車品牌榮辱與共
比亞迪為什么需要證明?中國汽車為什么需要證明?其實,這不僅僅是比亞迪一家企業的問題,也不僅僅是中國汽車的問題,而且是整個中國制造的問題。
中國制造羸弱不是今天的問題,早從1840年鴉片戰爭時期就開始了。當年西方依靠船堅炮利強迫中國割地賠款,就有了中國制造不斷崛起圖強的奮斗。清朝晚期閩浙總督左宗棠開設福建船政局,應該就是中國制造的開端之一。但華人與狗不得入內與東亞病夫的侮辱,卻長期捆綁在中國人身上。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制造飛速發展,但在諸多領域的核心技術卻沒有實現根本的超越。作為制造業最具代表性的汽車產業,中國汽車在燃油車領域一直處于追趕落后的局面。中國汽車真正崛起不僅僅是核心技術超越的問題,而且還有根深蒂固的西方那種外強中弱的印象,更需要克服。
因此,這就容易理解:為什么比亞迪推出新技術有時候不像外資品牌那樣容易獲得認可。因為中國汽車品牌積弱。比亞迪擔負的責任,不僅僅是比亞迪一個企業的崛起,也包括中國汽車品牌整體的崛起。
![]()
今天的中國汽車,從整個世界市場的角度來看,仍然處于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重要時期。隨著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增加,以及在國內外市場地位的的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媒體都驚呼中國汽車品牌正在崛起,而不僅僅是說比亞迪品牌的崛起。中國汽車是自由的市場經濟,改革開放釋放了中國汽車產業的活力,合規的市場競爭提升了中國品牌的競爭力。既是每個品牌之間的競爭,還是國家汽車品牌的競爭。中國汽車就是所有中國品牌的名字,都有責任共同維護好中國汽車的招牌。
比亞迪的崛起并不是一個意外
比亞迪在2022年成為中國乘用車市場銷量冠軍之后,2023年再次獲得中國以及世界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
有人說這是一個意外,也有人說這是機會。誠然,沒有中國政府的新能源汽車政策的大力推動,就不可能有比亞迪的崛起。但是,為什么是比亞迪崛起?而不是其它汽車企業?為什么是中國品牌崛起?而不是那些在燃油車領域一直居于優勢地位的外資品牌?
![]()
因此,比亞迪成為第一并不僅僅是一個意外,更是一個必然。因為,從比亞迪進入汽車行業,就從沒有放棄新能源汽車的推動。即使在公司面臨著資金與經營的巨大困難時,研發投入仍然持續提高。即使面對公司銷量持續不振的困境,比亞迪仍然“癡心不改”。
堅持做一件事,所有人都懂得這個道理,但是真正堅持的人又有多少呢?特別是你必須每天要面對股東的壓力、市場的壓力、輿論的壓力、員工的壓力等等。
但是,比亞迪做到了。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比亞迪不僅受到政策的支持,更長期深耕技術研發,比亞迪打造了一條幾乎完整的產業鏈,從刀片電池、電機、電控,到IGBT、DMI插混,再到易四方平臺、云輦等等,這是目前幾乎所有的汽車企業并不擁有的技術優勢。正是這些技術優勢,不斷推動比亞迪的產品升級換代。
![]()
技術是生產力,技術也是銷量,技術更是比亞迪崛起的堅實基礎。比亞迪的研發體系共計建立了11個研究院,吸納了9萬研發人員的參與。王傳福在活動現場表示,比亞迪現在平均每個工作日遞交19項專利申請,獲得15項專利授權。在2023年的高校招聘活動中,3萬多的職位有80%是屬于研發部門。
中國汽車必出現世界級品牌
2009年,中國汽車市場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中國汽車市場的龐大需求給中國汽車企業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土壤。但是,中國只大不強的窘境卻一直是中國汽車品牌揮之不去的陰影。
![]()
但是,今天的中國已經遠不是當年的中國。擁有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擁有領先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與完備產業鏈,擁有數千年的中國文化,中國已然成為新能源汽車強國,這是中國品牌共同的榮耀,各大車企將一起見證中國汽車的堅持和努力,一起見證中國汽車品牌成長為世界級汽車品牌。
![]()
王傳福表示,中國有創造世界級汽車品牌的基礎和實力,中國汽車產業必將誕生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級品牌。未來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