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我國林草已形成了包含林下經濟在內的4個產值超萬億元的支柱產業。油茶是我國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目前正是油茶采收季,記者來到林業大省湖南,探尋一顆小茶果如何“榨”出近千億綠色產值。
科技賦能 小茶果撬動大產業
湖南衡陽縣50多萬畝油茶進入集中采收期,在一片1600畝的油茶林,這里不僅選用了最新的高產、高抗油茶新品種,還在林間鋪設了水肥一體化設施,并有技術人員定期指導。
![]()
衡陽縣油茶種植戶 王仕田:預計1500斤一畝,現在新種的有新種補貼,還有有機肥補貼每畝1000多元。另外還有技術員長期跟蹤,指導怎么做,現在不存在技術盲區。
![]()
位于羅霄山脈的湖南祁陽是“中國油茶之鄉”,眼下,60余萬畝油茶迎來豐收。與往年不同,今年茶林迎來一批特殊的“空中搬運工”,用科技破解了陡坡運輸難題。這片油茶基地最大坡度超過40度,過去人工背運一趟需要20分鐘。如今無人機單次可吊運200斤油茶果,單程僅需1分鐘。
![]()
祁陽市油茶種植戶 李剛:我們油茶山是200多畝,今年能摘9萬斤左右,往年都是人工搬運,現在每天可以節省三到四個人工,大概每天節省七八百塊錢,往年五天才能采摘完,今年兩天基本上就能收完,效率大大提高了。
![]()
而在湖南攸縣,當地專門成立了油茶產業協會,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實現政府、協會、企業三方聯動,推動“攸縣茶油”從區域特產走向全國市場。目前已經形成育苗、種植、加工、研發等完整產業鏈,去年茶油產量達1.3萬噸,綜合產值23億元。
![]()
攸縣林業局局長 唐江南:當時低產林畝產均產是200斤鮮果左右,現在每畝超過了1000斤。
2024年,湖南省油茶林總面積達2371萬畝,茶油產量44萬噸,綜合產值934億元。“十五五”期間,湖南計劃新增油茶種植105萬畝,實施幼林撫育和低產林改造500萬畝。
![]()
產業鏈延伸 油茶果實現“72變”
油茶不僅是油料作物,從果殼到果肉,再到榨油后剩余的茶果粕,它“渾身是寶”。戳視頻↓↓↓看一顆油茶果的“72變”。
在湖南攸縣一家茶油深加工企業的生產車間,新鮮茶果從脫殼、清洗、烘干、壓榨到出油都可以在全自動鮮果鮮榨生產線上完成,不僅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還能有效保證茶油的新鮮度。壓榨出來的茶油通過脫酸、脫色、脫臭、脫蠟等六道工序后就可以提煉成茶油精油,廣泛應用于美容領域。
![]()
湖南亞美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馮宗義:茶油精油護膚品達到醫用護膚級,原來茶油的價值是80至100塊錢一斤,通過提純得到的衍生品,它的價值達到了1000塊錢一斤以上,那它的附加值就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了10倍以上。
![]()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這家企業在傳統的熱榨和冷榨技術基礎上,突破了茶多酚萃取技術。經過14年的創新發展,該企業已經研發出包括手工皂、護手霜在內的15款山茶油系列產品,在延伸產業鏈的同時提升了產品附加值。
![]()
消費者 陳榮:感覺非常好也非常驚喜,因為我們以前一直以為茶油只能作為食用油炒菜,沒想到茶油還能做出這么多護膚產品,像手工皂、精油,感覺挺好奇的,作為消費者還是挺想去嘗試一下的。
![]()
攸縣林業局局長 唐江南:我們通過油茶龍頭企業的帶動,把一顆油茶果基本上做到了吃干榨凈。從油茶的產品來說,除了茶油主打產品還產生了茶麩粉,清潔洗滌用品,還有茶麩洗發粉、茶油精油、護膚品、洗發水等一系列的衍生產品。
金融活水精準滴灌 助力林下經濟發展
從育苗種植到精深加工,油茶產業周期長、投入大。如何破解融資難題,讓“綠色資源”真正變成“綠色資產”?
據統計,“十四五”期間,湖南累計爭取到中央和省級資金52億余元支持油茶生產,以平均每年新造50萬畝、低產林改造90萬畝的速度推進油茶資源培育。金融“活水”不僅滋潤油茶產業,也貫通整個林業鏈條。
![]()
楊佩儒是湖南懷化會同縣一家竹筍加工廠的負責人。2020年,他看中家鄉45萬畝優質楠竹資源,返鄉流轉2萬畝竹林創辦加工廠。隨著市場打開,企業卻遭遇發展瓶頸。
![]()
湖南綠地高新農林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 楊佩儒:當時產能一天將近1萬包,我們的生產能力,我們的設備、原料儲存能力也是不夠的,資金上面有很大的困難。
![]()
楊佩儒向銀行申請貸款,卻因林木資源評估難、缺乏有效抵押物而受阻。轉機出現在2021年,會同縣創新推出“綠色金融不動產權證”,整合林業、銀行、保險等多方力量,對林木資源進行聯合實地核實與價值評估。更重要的是,當地政府設立了2000萬元的兜底收儲資金池,為銀行化解了后顧之憂。
楊佩儒告訴記者,企業通過林權抵押拿到1300萬元銀行貸款后,不僅將竹林流轉面積擴大到5萬畝,還新購了4套生產設備,現在,企業正開足馬力生產。
![]()
湖南綠地高新農林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 楊佩儒:產能現在跟原來比應該是提高了七到八倍,最高峰的時候一天要處理一百萬斤的竹筍,訂單是源源不斷來,計劃可能年底還要翻一番。
在鄰近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創新步伐更進一步。當地將林地經營權進行“三層剝離”,地表、地上、地下分別確權發證,讓企業敢于投入,放心發展。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林業局林業改革試驗辦公室主任 段麗萍:我們對地上、 地表、地下進行三層剝離,并且對它們分別確權,充分利用林下空間發展立體復合的中藥材種植模式,激發了林地經營主體進行集約林地,發展規模經營的積極性。
![]()
截至目前,湖南全省林下經濟利用面積突破3600萬畝,生產森林糧食1200多萬噸,從事林下經濟農民總數突破300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