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冬,朋友圈里到處都在曬雨雪,一句最怕立冬是雨天的老話好像突然就應驗了。
一個又濕又冷的寒冬真的要來了嗎?
![]()
11月7日是立冬,一大早好多人的朋友圈里都在曬自己家那兒的雨和雪。
就拿北京來說,城里頭還下著小雨,可稍微往北邊兒一點的延慶佛爺頂,雪花是實打實地往下飄了,沒多大會兒工夫,山頂就白了一小片。
氣象站的數據顯示,到上午10點,延慶二海坨那地方的降水量都快趕上8.1毫米了,雨雪下得真不小。
![]()
今年立冬這場雨雪,讓人想起2021年的周口,當時從11月6日晚上開始,風力有六七級,一陣陣刮過來的時候能有八九級。
在鹿邑縣的觀堂鎮,記錄到的最大風速是每秒26.0米,等到了7號早上,雨里頭就開始夾著雪,氣溫跟著就往下跌。
周口市區的氣溫甚至降到了零下2.6℃,天氣突變得太快,有些人就擔心,周口大降溫會不會重演,把沒做好保暖的上班族打個措手不及。
![]()
突如其來的立冬雨雪,也讓那句流傳了很久的老話被人翻了出來,家里老人常念叨的最怕立冬是雨天,難道真有什么道理?
最怕立冬是雨天這句話,乍一聽可能覺得有點玄乎,但這不是瞎說的。
在那個出門全靠兩條腿,取暖全靠燒柴火的年代,冬天過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就看老天爺的臉色。
![]()
立冬是冬天的頭一天,這一天的天氣,就像是給整個冬天定了個調。
要是這天陰雨連綿,很多人覺得接下來這個冬天不好過了,很可能就是個爛冬。
這個爛冬指的不是那種干巴巴的冷,而是持續不斷的陰雨天,又濕又冷,在古代那會兒真的很要命。
![]()
路都是土路,一下雨就變成了爛泥塘,一腳踩下去,半天拔不出來,別說出門干活了,就是走個親戚都費勁,更關鍵的是吃飯和取暖。
柴火堆在院子里,天天淋雨,這樣的柴火往灶里塞,點半天都點不著,光冒煙不起火,屋里冷得像冰窖。
民俗專家付海水就提到過一句老話,叫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財盡米糧空。
![]()
說白了,就是又冷又餓,沒法出門掙錢,只能在家里干耗著,一個冬天熬下來,家里那點兒存糧都得見底。
所以古人對立冬的害怕,是刻在骨子里的,立冬這天,大家都會抬頭看看天,要是大晴天,心里就踏實了。
要是一下雨,就得趕緊做準備,多備點干柴,多存點糧食。
![]()
而這句老話也是一代傳一代,當然老話里也有教人怎么過的,比如立冬補冬,補嘴空,意思就是說,辛苦一年了,天冷了,農活也少了,該吃點好的補補身子,攢足了勁兒好過冬。
這既是犒勞自己,也是為接下來的苦日子做準備。
![]()
更有意思的地方,同樣是立冬下雨這件事,在中國這片大地上,南方人和北方人的看法可以說是擰著來的,完全是兩個版本。
長江中下游這些南方地區,大家的說法跟周口那邊差不多,覺得立冬有雨一冬寒。
南方的冬天,溫度計上的數字可能沒那么嚇人,但空氣濕度大,體感上冷得不行,這種天氣,地里種的油菜,小麥也受不了,根長時間泡在水里,那不得爛掉嗎?
![]()
所以南方人看到立冬下雨,心里也是難受的,就說重慶,當地的氣象專家都說了,立冬對他們來說還不算真入冬,12月中旬才算。
立冬這時候下雨,只會讓空氣更潮,等后面冷空氣一來,滋味就更不好受了,可這話要是拿到北方去說,北方的老鄉們聽了估計得直搖頭。
在華北這些地方,大家最怕的是干旱和那種刮刀子似的干冷,所以北方的老話是立冬晴,一冬凌,凌就是冰冷刺骨的意思。
![]()
一個大晴天的立冬,在北方農民看來反而不是好事,這說明今年冬天可能雨雪少,又干又冷,相反要是立冬這天能下點雨或者雪,那大家就高興了。
因為冬天的雪,對北方旱地里的小麥來說,那可是寶貝,雪蓋在麥苗上,外面再冷,底下的麥苗也凍不壞,等開春雪一化,那都是水,正好夠麥苗成長。
這就是為什么大家都說瑞雪兆豐年,所以北方人是盼著立冬下雨下雪的,這預示著一個不那么干的冬天,對莊稼好。
![]()
至于這些老話在今天,到底還能不能信,說實話,從科學的角度看,靠某一天的天氣,就想把后面兩三個月的氣候給定了,這事確實不太靠譜。
冬天的天氣是個很復雜的東西,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太平洋的水溫是冷是熱,還有北極的冷空氣強不強等等。
立冬這一天下雨,只能說明當時正好有這么個天氣過程,不能直接畫等號說整個冬天都會這樣。
![]()
但是這也不是說老話就沒用了,這些諺語,是老祖宗在沒有衛星,沒有雷達的年代,靠著眼睛看,身體感覺,花了幾百上千年時間總結出來的經驗。
不是瞎猜,是成百上千年觀察下來的一個概率問題,在某個地方,可能立冬下雨,后面濕冷的概率確實就大一些。
古人觀察到鳥兒怎么飛,動物怎么躲,然后把這些和節氣聯系起來,本身就是在努力地去讀懂自然的暗示。
![]()
現在不一樣了,手機上點一下,未來幾天的天氣預報清清楚楚,還能看到氣候趨勢的分析,靠一句諺語來安排生產生活,已經沒那個必要了。
但是這些諺語并沒有過時,它告訴我們,我們的祖先曾經是怎樣觀察自然,適應自然的。
![]()
今天當我們在立冬的雨雪里,又聊起最怕立冬是雨天這句話時,我們聊的可能已經不只是天氣預報了。
更多的是再回味一下過去,感受一下文化里頭的東西,也挺有意思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