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7日12時03分48秒,迎來立冬。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講:“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昭示著萬物從收斂轉向休養閉藏的狀態。
俗話說:“立冬六不空,福氣自然濃。”
順應節氣轉變,遵循老傳統,做到六不空,方能安然過冬,迎祥納福。
01
嘴巴不空
諺語有云:“立冬補空,補嘴空。”
古時農民辛苦勞作一年,素來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立冬這一日,人們會殺雞宰羊進補,犒賞一家人。
且養生以飲食為先,膳食營養合理,補足氣血元氣,方可抵御嚴寒。
好吃不過餃子,北方地區會吃餃子改善生活,也有保護冬天耳朵不受凍的說法。
老北京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還有涮羊肉,其溫補之效可幫助提高身體的免疫力。
南方地區,如蘇州,是來上一碗又香又糯的咸肉菜飯。
老南京人講究的是吃生蔥,“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蔥性溫味辛,能預防濕寒侵襲。
到福建一帶,則是熬制草根湯,在雞、鴨、豬肚等肉湯中加入各種中草藥,來補腎強腰。
冬養腎,立冬過后,不妨多吃點入腎的黑色食物,如黑豆、黑米、黑芝麻,與溫熱的肉類同食,對身體大有裨益。
02
糧倉不空
梁實秋先生在《雅舍談吃》里寫:“華北的大白菜堪稱一絕。”
從前,對大多數北方人而言,入冬的標志不是下雪,而是囤菜。
立冬前后,家家戶戶都會囤積上百斤乃至幾百斤的大白菜,能吃整個冬天。
都說年關歲尾難熬,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氣候寒冷,新鮮蔬菜匱乏。
豐收的糧食入了庫,儲藏的蔬菜成了堆,這個冬天才能過得踏實心安。
南方亦是如此,腌菜腌肉忙得不亦樂乎,糧米油鹽都要預備齊全。
雖說如今交通發達、購物方便,但守住老傳統也是過冬的一種儀式感。
更何況,有備無患,家里有糧,心中不慌,哪怕有突發狀況,也能讓家人飽腹不受饑寒。
![]()
03
衣柜不空
《古今注》有言:“漢文帝以立冬日賜宮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襖子。”
立冬時,天子會穿上冬衣,并給群臣賞賜保暖的大衣禮服。
節氣過后,季節轉換,氣候會從少雨干燥向陰雨寒凍過渡。
北方大部分地區將出現雨雪降溫天氣,冷空氣不斷發力。
南方雖會經常出現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但隨著時間推移,冷空氣也會頻繁南下,氣溫波動起伏。
衣食住行,穿衣是第一位的,家里的衣柜再不能像夏秋之時那般空蕩蕩。
記得提前找出或購買厚實保暖的羽絨服、棉衣棉褲、秋衣秋褲,帽子、圍巾、手套等保暖品也不可或缺,方可從容過冬。
04
陽光不空
清代《順天府志》中載:“立冬無雨一冬晴。”
老一輩人也常說:“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
立冬落雨會爛冬,這是人們對冬季氣象的觀測和總結。
如果下雨,很可能出現持續的雨雪天氣,已入倉的糧食很難得到好的儲藏,容易發霉爛掉,地里的莊稼往往也沒有好收成。
對需要頻繁出行的上班族,以及體質較弱的老人、小孩、孕婦,更有諸多不便。
即便這一說法缺乏理論驗證,但也盼著立冬這日天氣晴朗,太陽當空,諸事順遂。
![]()
05
祭祀不空
《禮記》有云:“是月也,大飲烝,天子乃祈來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門閭,臘先祖五祀,勞農以休息之。”
立冬是中國傳統的“四時八節”之一,十分重要。
天子會向上天祭祀,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還會在宗廟里殺牲獻祭,敬奉祖先和家宅內外的五種神靈,保佑農人得以順利休養生息。
尋常百姓家也會備好時令佳品祭祀祖宗,以盡為人子孫的孝道,感恩先人在天之靈的庇佑。
人只有不忘根本、知恩感恩,知道自己從何而來,才能知道該往何處去。
06
學識不空
陸游詩云:“俚儒朱墨開冬學,廟史牲牢祝歲穰。”
立冬是古代開學的時間,宗族會趁著冬閑為村里的孩童授課。
冬閑人不閑,圍爐烤火、藏身躲冬的時節,也別忘了趁機讀書學習。
倘若一閑下來就無所事事,荒廢光陰,只等來年。
不僅空虛乏味,也會辜負大好青春,百害而無一利。
冬日,其實是一個人最佳的增值期。
讓自己忙起來,忙學習,忙成長,默默積蓄力量,來年必能厚積薄發,更上一層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