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關于康熙皇帝身世的討論在互聯網上掀起風波。“康熙生父為洪承疇”的假說在知乎、小紅書、B站、微博等平臺迅速傳播,引發眾多網友參與討論。
![]()
傳聞中洪承疇被描述成清代版的“貍貓換太子”主角,而康熙則被戲稱為“洪熙”,這些話題標簽的熱度一度飆升。
01 野史假說的網絡狂歡
在這波野史熱潮中,網友們拼湊出各種“證據”。有人對比康熙與洪承疇的畫像,稱二者面部特征相似,皆是瘦長臉型,而順治則是圓臉。
![]()
還有人稱朝鮮使臣記載9歲康熙“壯大如十二三”,借此推測康熙生理年齡與史書記載不符。
更有人將洪承疇父親名字中包含“熙”字、乾隆下江南、乾隆皇后斷發等事件進行關聯,拼湊出一套看似完整的“證據鏈”。
“看網友怎么編野史”成為茶余飯后的消遣,不少網友以調侃心態參與討論。甚至有洪姓網友曬出浙江省海寧市的身份證,調侃道“以后誰是京圈格格還不一定呢”。
02 學術共同體的回應
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網絡熱潮,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與民族學學院副教授嚴實近日發文評價了“康熙生父為洪承疇”假說。
作為首位通過DNA研究確定清太祖努爾哈赤Y染色體類型的分子人類學研究者,嚴實明確表示“從基因科學的角度來看,康熙生父另有其人一說沒有證據支持”。
他進一步解釋,分子人類學作為研究,采樣過程十分嚴謹,需要當面抽血,涉及重要家族不僅要看身份證,還會問家譜。
![]()
對于愛新覺羅這種重要家族,會請教清史專家,不會直接相信自稱“愛新覺羅”者的一面之詞。
嚴實透露,其團隊在2019年對雍正第五子和恭親王弘晝的后代進行了采樣,結果顯示他們確實來自努爾哈赤C2b1a2b1-F14751這條支系。
這意味著所謂的“換種論”不能成立。
03 紅樓夢的“洪承疇影射說”
耐人尋味的是,這場討論還牽扯到了《紅樓夢》。一些紅學愛好者提出,《紅樓夢》中的某些情節實際上在影射這件事。
比如《紅樓夢》中除了大名鼎鼎的賈寶玉外,還有一位甄寶玉。偏偏這賈寶玉在京中,而甄寶玉在江南。所以有人就在解讀此事是曹雪芹在影射“真假康熙”,真康熙早已因天花去世,而假康熙代替他坐在京中。
![]()
而《紅樓夢》之所以在清朝成為“禁書”,主要就是因為康熙的乳母乃是曹雪芹的曾祖母,她知道康熙真實的身份,并告訴了家人。曹雪芹又偏偏將這事暗暗地寫進了《紅樓夢》里。后來的乾隆皇帝又一度被傳是海寧陳家的親子,為了維護自己身份的合法性,《紅樓夢》就成了禁書。
更有甚者稱:《紅樓夢》從一塊玉開始,原來這塊玉指的是“大玉兒”孝莊皇太后。
04 野史與正史的邊界
嚴實對部分假說中提到的“光緒的Y染色體是O1b-F1759”信息點表示質疑,他指出國際上古DNA取得突破是在2010年。
在2003年或2008年,搞考古或文博的人基本想不到去做古DNA,當時也沒這個技術。
科普作者張田勘在新京報發表評論強調,如果康熙被洪承疇兒子替換,那么之后的愛新覺羅家族的Y染色體就會發生變化,而不是繼續保持C2b1a2b1-F14751基因。
但迄今為止,并沒有染色體檢測證據證明從康熙以降,C2b1a2b1-F14751基因在愛新覺羅家族中消失或改變了。
05 理性看待野史
三百年前的康熙,為何突然成為網絡熱議的八卦主角?極目新聞評論員屈旌分析,“貍貓換太子”這類宮闈秘聞刺激又新奇,自帶話題張力。
人們熱衷于在虛擬世界中探討這種“顛覆認知”的話題,享受著在歷史長河中“尋寶探秘”的快感。
再者,洪承疇作為降清漢臣,與康熙強行“綁定”,滿足了看客獵奇的心理,如隱晦地投射孝莊皇太后“私情”,這樣的敘事也符合現在流行的“大女主”視角。
![]()
屈旌強調,野史可以“野”,但不能“發瘋”。當曲解和獵奇壓倒理性探討時,當懷疑一切成為普遍態度時,歷史將不再是社會共同記憶的基石,而淪為任人肆意涂抹的畫布。
嚴實副教授指出,歷史研究孤證不立,譜系與DNA的交叉驗證才是關鍵,“五千年中國的歷史不能輕易被算法爆款帶偏”。
回頭看這場網絡風波,正如屈旌所言,野史可以是歷史的“旁注”,但存疑的史料不能成為歷史的“正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