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記者 毛云生 通訊員 胡譯丹 夏萍
晨光熹微時的快遞分揀車間、暖陽下下穿梭街巷的配送身影、深夜里仍在運轉的物流站點…… 這些新業態勞動者的忙碌日常,如今有了更堅實的權益 “守護屏障”。近期,息縣縣委社會工作部牽頭聯動息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市場監管等多部門,聚焦新就業群體 “急難愁盼”,通過定制化政策宣講、便捷化維權服務、常態化一線調研,織密全方位權益保障網,讓每一位奔波在路上的新業態勞動者,在城市發展中更有獲得感、安全感。
送策上門:把 “政策干貨” 講到勞動者心坎里。
“工作中意外受傷咋認定工傷?失業了能領多少補貼?” 近日,息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組織業務骨干走進京東物流息縣站點,一場針對快遞員群體的 “定制化” 政策宣講活動火熱開展。不同于以往 “照本宣科” 的宣講模式,工作人員聚焦新業態勞動者最關心的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勞動報酬等核心問題,用 “大白話” 拆解政策條款,結合快遞行業工作場景舉例說明,并現場一對一解答疑問。“以前總覺得社保政策離自己遠,今天聽明白后,才知道參保能給我們添這么大保障!”快遞員李星感慨道。此次 “送策上門” 活動不僅掃清了政策認知盲區,更有效提升了新就業群體的參保意識和依法維權能力。
熱線直達:讓維權服務 “一眼可見、一撥就通”。
“沒想到一個電話,當天就拿到了專業法律建議!” 提及維權經歷,快遞員小張至今仍贊不絕口。不久前,小張在派件途中發生車輛剮蹭,因不確定是否屬于工傷范疇,他看到站點張貼的維權海報后,撥通了全縣勞動保障維權熱線,當天便獲得了詳細的維權指引。據了解,該熱線作為息縣勞動保障維權主渠道,已高效處理各類投訴 1200 余件。今年以來,為適配新業態就業特點,息縣進一步拓寬服務覆蓋范圍:不僅設計印制了主題鮮明、信息清晰的維權海報,在郵政、圓通等多家快遞企業的網點、分揀中心醒目位置廣泛張貼;還通過縣政務微信公眾號同步承諾 “第一時間響應”,確保新業態群體遇到權益糾紛或政策咨詢時,能快速找到 “求助通道”,真正實現維權 “省心、省時、高效”。
一線調研:筑牢權益保障 “防護網”。
為確保權益保障措施落地見效,息縣縣委社會工作部聯合息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市場監管等部門,組建專項調研小組,深入轄區內物流快遞、即時配送等新業態企業開展 “蹲點式” 調研。調研中,工作人員通過查閱用工臺賬、與勞動者面對面交流、檢查工作場所安全設施等方式,重點核查勞動報酬按時足額發放、休息休假制度執行、勞動安全防護措施落實等情況。針對部分企業存在的用工不規范問題,調研小組現場提出整改建議;同時在企業辦公區、員工休息區等關鍵位置 “加固張貼” 維權海報,既督促企業履行用工主體責任,也為勞動者再添一道 “權益護身符”。
從政策上門的 “精準解惑” 到維權熱線的 “即時響應”,再到一線調研的 “務實兜底”,息縣對新業態勞動者的權益保障從未停步。息縣將繼續以勞動者需求為出發點,加快推進集休息、飲水、充電、應急藥品儲備于一體的“新業態勞動者愛心驛站”建設,通過不斷優化服務供給、織密權益保障網,努力構建 “政策知心、維權安心、服務暖心” 的就業環境,讓每一位新業態勞動者都能在息縣 “踏實工作、安心發展、共享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