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楊瀚森頻繁來往發展聯盟和NBA,如果你了解中國球員的NBA征程就會發現:被下放發展聯盟非但不是失敗,反而是一條再正常不過的成長路徑。要知道,幾乎所有在NBA打過球的中國球員,都曾在這條“練級之路”上留下過足跡。
![]()
先來看看前輩們的G聯賽成績單:
巴特爾 - 曾經的降維打擊04-05賽季,當時29歲的大巴為亨茨維爾飛翔隊出戰6場,交出場均14.3分、6個籃板的亮眼數據。作為中國三大長城之一,他在G聯賽的內線統治力毋庸置疑。雖然年齡因素讓他最終選擇回歸CBA,但這段經歷證明了一點:在G聯賽,中國球員完全有能力打出出色表現。
孫悅 - 全能后衛的試煉場作為史上唯一通過選秀進入NBA的亞洲控衛,孫悅在G聯賽場均能貢獻10.3分、3.5個籃板、3.5次助攻和2.2次搶斷的全面數據。他的組織能力和防守意識在這里得到充分展現,唯一制約他的是投籃穩定性。這段經歷讓他后來在國家隊穩坐主力后衛位置,其價值不言而喻。
易建聯 - 短暫卻驚艷的表演盡管阿聯的G聯賽之旅只有短短2場比賽,但他交出的數據堪稱恐怖:場均23分、12個籃板和3次蓋帽。這完全就是“大神下凡”級別的表現,也難怪小牛隊火速將他召回。雖然他在NBA的發展未達預期,但這段經歷證明:G聯賽是球員找回狀態、建立信心的最佳場所。
![]()
周琦 - 最值得參考的模板如今楊瀚森的處境,像極了當年的周琦。在被火箭隊下放毒蛇隊期間,周琦場均貢獻11分、6.3個籃板和2.3次蓋帽,攻防兩端都展現出獨特價值。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在毒蛇隊給周琦打替補的哈爾滕施泰因,如今已經成為雷霆隊的重要輪換并收獲總冠軍——這就是G聯賽,一個孕育奇跡的地方。
曾凡博 - 走過的路都算數小曾在點燃隊的經歷確實不算成功,場均只有3分、1.7個籃板和1次蓋帽。但這段不太順利的旅程同樣寶貴——它讓球員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為未來的選擇提供重要參考。
為什么說楊瀚森該去G聯賽?
首先,在開拓者這樣的球隊,一個新秀想在常規輪換中擠占位置難度極大。與其在NBA板凳席上虛度時光,不如在G聯賽真刀真槍地比賽。
G聯賽的競爭強度遠超CBA。這里不僅有其他NBA球隊的儲備人才,還有許多在聯盟邊緣掙扎、為一份合同拼命的球員。在這種環境下磨練技術、適應美式籃球,價值不可估量。
![]()
最重要的是,從巴特爾到周琦,所有中國球員的G聯賽經歷都證明:這里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它讓球員在相對寬松的環境里適應美國籃球,積累比賽經驗,等待NBA的召喚。讓我們給年輕人多一點耐心,相信這條前輩們走過的路,會引領他走向更遠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