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艘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福建艦入列授旗儀式11月5日在海南三亞某軍港舉行。
福建艦是我國第一艘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也是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舷號為“18”,2022年6月下水命名。福建艦由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其電磁彈射技術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
隨著福建艦入列,中國海軍進入了三航母時代。此前,殲-15T、殲-35和空警-600三型艦載機已成功在福建艦上完成首次彈射起飛和著艦訓練,背后的電磁彈射技術功不可沒。那么,這一技術到底牛在哪兒?實現(xiàn)電磁彈射起飛意味著什么?
艦載機裝滿油、掛滿彈
電磁彈射技術有多硬核?
三型艦載機完成在福建艦上首次彈射起飛和著艦訓練,沒有電磁彈射技術,再先進的戰(zhàn)機上了艦,也不能“滿油滿彈”起飛,飛不遠、打不狠。有了電磁彈射可就是“兩重天”。
簡單來說,電磁彈射推力大、效率高、還能精準拿捏彈射的力道。我們的艦載機就能實現(xiàn)短距起飛、快速出動、還能裝滿油、掛滿彈,而且從30噸的重載戰(zhàn)斗機到百公斤重的無人機,都能高效出動。
![]()
單位時間內起飛戰(zhàn)機更多、更快,勝算也就更大。電磁彈射不止讓我們以量取勝。空警-600起飛速度慢,原來是上不了艦的,有了電磁彈射它也能隨艦出征。這就讓本來就火眼金睛的航母戰(zhàn)斗群又多了一雙千里眼、一對順風耳、還有一個空中大腦,來犯之敵,一個也別想跑。
![]()
不光耳更聰、目更明,拳也更硬。電磁彈射讓殲-35和殲-15T“兩兄弟”實現(xiàn)高效協(xié)同出擊,大大提升航母編隊隱身突防和飽和打擊雙重能力,最大程度地發(fā)揮航母艦載機的作戰(zhàn)能力。這也意味著我國海軍“航母五件套”已基本完備形成。這對我海軍實現(xiàn)從近海防御向遠海防衛(wèi)的戰(zhàn)略轉型,顯然至關重要。
![]()
為何跳過蒸汽彈射
發(fā)展電磁彈射航母?
福建艦上的電磁彈射器是中國自主設計、自主研發(fā)、自主制造,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航母核心設備。這期間我們攻克了哪些技術難點?總臺軍事觀察員 魏東旭:電磁彈射器是我們中國技術人員進行長時間獨立自主技術攻關獲取的重大科研成果,也是在海軍航母發(fā)展和建設過程中取得的一項核心技術。電磁彈射器在使用過程中,瞬間耗電量非常大。針對航母巨大用電體系,可以做到充足穩(wěn)定供電,每一次彈射艦載機都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升空作戰(zhàn),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人民海軍發(fā)展航母技術進行航母建設,是跨越式的發(fā)展。未來航母體系的全新作戰(zhàn)模式的生成,必須要有新的技術進行支撐和保障。
之所以選擇電磁彈射器而不是蒸汽彈射器,是因為:
蒸汽彈射器系統(tǒng)非常復雜,需要占用航母內部的寶貴空間。而且蒸汽彈射器的維修和使用也非常復雜。電磁彈射器不需要復雜的管道系統(tǒng),占用航母內部空間較少。蒸汽彈射器的彈射力度不可調,可能會導致無人機機體結構的損傷。電磁彈射器會根據(jù)艦載機的尺寸重量,靈活選擇彈射力度。
![]()
擁有了電磁彈射器,艦載機起飛就不需要滑躍的甲板結構。飛行甲板上可以布放更多的艦載機,在彈射艦載機的過程中,其他艦載機處于待命狀態(tài)。能夠保證在最短時間內讓更多艦載機升空作戰(zhàn),構成更大更完善的空中作戰(zhàn)體系。所以彈射器帶來的不僅僅是艦載機出動速度的提升,也會讓寬大的直通甲板的利用效能進一步強化。
(來源:央視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