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此前的軍改中,我軍將第二軍醫大學更名調整為海軍軍醫大學、將第三軍醫大學更名調整為陸軍軍醫大學、將第四軍醫大學更名調整為空軍軍醫大學,三者的規格級別都是副軍級,分別隸屬海軍、陸軍、空軍領導管理。而看到這里,肯定會有一部分網友感到疑惑不解:解放軍既然有第二、第三、第四軍醫大學,那怎么沒有第一軍醫大學的番號呢?其實,在我軍歷史上是有第一軍醫大學的番號的,但是從2004年8月開始第一軍醫大學就徹底退出了國防歷史舞臺。那么,接下來小圣就為大家展開介紹一下大致情況。
縱觀我軍軍事院校的發展歷史,曾先后將3所醫科院校命名為第一軍醫大學,但無一例外都退出了現役,這也使得“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這個番號顯得非常特殊,充滿了歷史厚重感和傳奇色彩。
![]()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我軍第一次命名“第一軍醫大學”是在1951年7月,即天津第一軍醫大學
新中國成立之際,解放軍已經掌握了7所高等醫學院校,分別坐落在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北、西南這六大行政區,具體名單是位于沈陽的東北軍區中國醫科大學、位于長春的長春醫科大學、位于西安的西北軍區人民醫學院、位于天津的華北軍區華北醫科大學、位于上海的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位于南昌的華中軍區華中醫學院、以及先于南京,后遷重慶的第二野戰軍醫科大學。
到了1950年2月,中央軍委研究決定對7所軍隊高等醫學院校進行調整,既要兼顧軍隊醫療事業的發展建設、同時也要適當支援地方醫療事業的充實提高。在此方針下,東北軍區中國醫科大學被確定移交地方(這樣我軍在東北地區保留一所長春醫科大學就足夠了),而華北軍區華北醫科大學、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長春醫科大學則是分別改為隸屬于軍委的天津軍醫大學、上海軍醫大學、長春軍醫大學,直接歸總后勤部衛生部領導管理,規格級別均為正師級。
從1951年7月9日開始,上述這三所軍醫大學依次改為第一軍醫大學(位于天津)、第二軍醫大學(位于上海)、第三軍醫大學(位于長春),至于其余3所醫學院校則是統一稱作“軍醫學院”。不過,到了1952年1月,南京大學醫學院劃歸軍隊建制并改名為華東軍區軍醫學院,如此一來軍隊醫科院校的數量又重新回到了7所,這也為之后組建7所軍醫大學打下了基礎。
1952年7月25日,我軍發布了《關于部隊醫務學校整編決定》,確定軍隊保留七所軍醫大學,隨后按序號排列之方式統一了學校名稱。在此過程中,第一軍醫大學(天津)、第二軍醫大學(上海)、第三軍醫大學(長春)保持不變,新增了第四軍醫大學(西安)、第五軍醫大學(南京)、第六軍醫大學(南昌)、第七軍醫大學(重慶),同樣直屬總后勤部衛生部,規格是正師級。
![]()
我軍第二次組建“第一軍醫大學”發生在1954年4月,為便于區分,稱作長春第一軍醫大學
1954年4月7日,根據中央軍委做出的關于合并優化軍醫大學設置的相關決定,原第一軍醫大學、原第三軍醫大學合并組建為新的第一軍醫大學(位于長春),原第四軍醫大學、第五軍醫大學合并重組為新的第四軍醫大學(位于西安),原第六軍醫大學、第七軍醫大學則是合并調整為新的第七軍醫大學(位于重慶),至于第二軍醫大學維持現狀不變、繼續在上海招生辦學。而新的第四軍醫大學、新的第七軍醫大學、第二軍醫大學便是如今空軍軍醫大學、陸軍軍醫大學、 海軍軍醫大學的前身了。從1955年上半年起,這4所軍醫大學升格為軍級單位。
![]()
1958年6月,第一軍醫大學退出現役移交地方,如今是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
1954年構建的4所軍醫大學的格局實際上也沒能維持太長時間,便于1958年6月因為第一軍醫大學移交地方定名為長春醫學院(后于1959年6月更名為吉林醫科大學,再于1978年恢復校名為白求恩醫科大學)而被打破。2000年,大學與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并成為新的吉林大學,現為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下設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白求恩第一臨床醫學院、白求恩第二臨床醫學院、白求恩第三臨床醫學院、白求恩口腔醫學院8個學院,擁有第一醫院、第二醫院、中日聯誼醫院、口腔醫院4所附屬醫院。
![]()
我軍第三次組建“第一軍醫大學”發生在1975年7月,為了便于區分,稱作廣州第一軍醫大學
伴隨著1958年6月第一軍醫大學移交給了地方,軍隊于是只保留著三所軍醫大學,即第四軍醫大學(西安)、第七軍醫大學(重慶)和第二軍醫大學(上海)。
直到1962年1月,齊齊哈爾醫學院重新回到軍隊編制序列,并明確由總后勤部領導管理、執行軍級權限,這樣以來,軍隊醫科院校的數量又恢復為4所。此處簡單介紹一下齊齊哈爾醫學院:該學院原是隸屬沈陽軍區的第十一軍醫學校(組建于1954年5月,原為解放軍第十一軍醫中學),后于1958年7月退出現役整體移交黑龍江省政府領導辦學。隨后,第十一軍醫學校又與第216醫院合并組建為齊齊哈爾醫學院。
1966年10月,解放軍齊齊哈爾醫學院正式改稱解放軍軍醫學院,并于1969年10月遷至廣州,改由廣州軍區領導。
1969年8月29日,根據醫科院校調換校址的決定,三所軍醫大學互換了校址,具體安排是第二軍醫大學由上海遷到西安第四軍醫大學校址、第四軍醫大學由西安遷到重慶第七軍醫大學校址、第七軍醫大學由重慶遷到上海第二軍醫大學校址。直到1975年7月,三所軍醫大學才重新回到了各自的校址。
1975年7月,中央軍委決定統一軍隊各大單位番號序列,其中也包括軍隊醫科院校。于是,解放軍軍醫學院得以從廣州軍區轉隸總后勤部更名為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廣州),同時第七軍醫大學則是更名為第三軍醫大學(重慶)。也正因如此,我軍從1975年7月開始同時坐擁“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四所軍醫大學,均歸總后勤部領導、為軍級單位,而且這一格局保持了近30年時間。
![]()
2004年8月,廣州第一軍醫大學退出現役整體移交廣東省
2004年8月,第一軍醫大學(廣州)整體移交廣東省,更名為南方醫科大學,現有廣州和順德兩個校區,擁有直屬附屬醫院8家、合作共建醫院9家,其中三級甲等醫院占13家。南方醫科大學實力雄厚,不僅是廣東省首批5所省屬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中唯一的醫學院校,同時也是全國首批“部委省”共建醫科高校、系全國首批開設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本博連讀)的8所高校之一。
軍改中的2017年,第二軍醫大學、第三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分別轉隸各軍種整合組建為海軍軍醫大學、陸軍軍醫大學、空軍軍醫大學,規格級別為副軍級,三所軍醫大學各自下轄有相應的附屬醫院、特色醫學中心或其他部隊醫院。
綜上所述,我軍歷史上曾先后三次組建第一軍醫大學,校址分別位于天津、長春、廣州,但無一例外均移交給了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