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一到,家里的果盤里總會多出一樣“常客”——紅棗,無論是泡茶、煮粥,還是零食食用,紅棗一直被認為是人們喜愛的養生食品;而老輩人也常說“一日三棗,終生不老”,那么,每天吃紅棗的3個好處分別是什么?
![]()
一、每天吃紅棗的3個好處分別是什么?
紅棗的藥用價值早在《神農本草經》就被承認,還被列為“上品”,連醫圣張仲景都特別喜歡它,《傷寒論》里113個藥方,有65個都加了紅棗。這些都足以說明,紅棗的養生價值絕非夸大其詞,尤其是堅持每天適量食用,這3個好處會格外明顯。
![]()
1、補氣養血
大棗在中醫、壯醫藥膳中常被用于血虛調理,而現代研究也表明,大棗富含營養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同時有助于骨髓造血。
比如一項基于網絡藥理學的研究預測,紅棗補血并非依靠單一成分,而是其含有的環磷酸腺苷、原卟啉等15個活性成分,共同作用于多個靶點和信號通路(如HIF-1信號通路、PI3K-Akt信號通路),形成了一個復雜的調控網絡,這很好地解釋了傳統智慧中紅棗“調和氣血”的機制。
![]()
還有,一項在埃及開展的人體觀察性研究,專門關注因治療丙型肝炎而出現藥物相關性貧血的患者。該研究讓參與者每天早餐食用5顆紅棗(約重10-20克/顆),并持續16周。
結果發現,在完成此干預后,這些患者的血紅蛋白水平獲得了改善,研究人員指出,紅棗改善血液健康的作用可能與其所含的鐵元素、豐富的維生素及抗氧化物質有關,這些營養素協同促進了造血功能。
![]()
此外,另一項圍繞含紅棗的配方食品——“六珍益血粥”(由大棗等六種天然食材配制)的研究,也顯示出對貧血兒童的積極效果。在一項實驗中,貧血兒童在服用此粥30天后,其血紅蛋白(Hb)含量有了顯著提升,例如,2至5歲年齡組的兒童血紅蛋白提高了約26%,而6至9歲組更是提高了約31%。動物實驗部分也佐證了該配方的功效,貧血模型小鼠在喂食六珍益血粥兩周后,其血紅蛋白指標恢復了30%。
這些結果表明,紅棗無論是單獨食用還是作為復方食材的一部分,都可能對改善不同人群的貧血狀況有所助益。
![]()
2、增強免疫
天氣一冷,身體最先“掉鏈子”的往往是免疫力,可有沒有什么食物,能在寒冷季節幫我們打好“防御戰”?紅棗就是候選之一。其實,在細看紅棗成分時我們會發現,里面的“主力隊員”,紅棗多糖和一種叫環磷酸腺苷的活性物質,與增強免疫反應密切相關。
研究表明,紅棗多糖可激活免疫系統中的巨噬細胞與淋巴細胞,使這些“防守衛士”更為活躍,數量也有所增加,進而全面增強機體的防御機能。
![]()
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發表的一項實驗中,研究者自紅棗中分離出多糖,經研究發現,該多糖不僅可顯著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還能有效促進淋巴細胞的增殖,展現出良好的生物活性,換言之,紅棗并非僅具補血之“民間印象”。實際上,它對免疫系統的積極影響確鑿無疑,并非空穴來風,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
另外,環磷酸腺苷這種信號分子也不容忽視,它在免疫細胞之間傳遞指令,參與調控免疫活動。再加上紅棗本身富含維生素A和多種氨基酸,有助于維持呼吸道黏膜健康、減少病毒趁虛而入的機會,于是一個問題就來了:適量吃紅棗,對預防感冒是不是有幫助?答案當然是有。
對于抵抗力較弱的人,比如老人或小孩,日常少量吃點紅棗,是一種溫和、安全的養護方式。不一定要直接嚼干棗,可以換個更好的吸收方式,比如紅棗和小米一起熬粥,暖胃、營養,不會增加消化負擔。
![]()
3、改善睡眠
夜一長、天一冷,很多人開始為睡眠發愁:上床后翻來覆去,好不容易迷糊了,又被一點動靜驚醒,第二天頭腦發木,無精打采。其實,每天吃幾顆紅棗,會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睡眠。
從現代營養與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來看,紅棗里確實含有一些與放松、穩定情緒可能相關的物質,比如氨基酸、黃酮、多糖,以及與 GABA 合成有關的前體物質。有研究綜述提到,紅棗提取物可能影響 GABA 和 5-HT(血清素)這一類神經傳導通路,因此在助眠方面顯示出一定潛力。
![]()
而在中醫里,紅棗的名聲更久遠,“養心安神”“補脾益氣”是它的傳統標簽。經典古籍里也能找到它的身影,如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就有含紅棗的方劑,甘麥大棗湯,用于心煩、不安、睡不好等癥狀。
如果想用飲食的方式試試看,可以做一碗很簡單的“安神粥”。配方很簡單,浮小麥 30 g、小米 50 g、紅棗 5 枚(去核),小火慢熬,粥成后溫熱吃,最好是睡前 1~2 小時。它不會立刻見效,但作為一種習慣,配合規律作息與舒適的睡眠環境,許多人會感覺睡眠狀態改善了很多。
不過再好用的養生食材也有“軟肋”,紅棗雖好,卻不是所有人都能每天放心吃。要是不看體質盲目跟風,反而可能越補越傷。
![]()
二、你真的適合每天吃紅棗嗎?
世界衛生組織老早就說了,吃東西得講究均衡,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也不一樣。紅棗看起來再好,可你天天吃真的合適嗎?吃得不對,它也可能“反噬”身體,尤其下面這些人要多加留意:
比如腸胃本來就敏感的人,要是你經常覺得胃脹、老拉肚子,或者有胃炎、胃潰瘍,那么天天啃紅棗就不太合適了。紅棗纖維多,吃點能幫腸道動起來,但消化不太好的人,一不小心吃多了就容易脹氣、拉肚子。
![]()
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坑,空腹一次吃一大堆紅棗,很可能增加胃結石的風險。紅棗里含有鞣酸(也叫單寧酸),空腹胃酸濃的時候,它會和胃酸或食物里的蛋白質結合,變成不溶水的沉淀物,再和果膠、纖維混在一起,在胃里慢慢滾成硬塊。
臨床上也有數據支撐,《中國消化內鏡雜志》2023年的研究里,某三甲醫院消化科5年里就收治了28例因為空腹吃太多紅棗長胃結石的病人,其中19例本身就有胃炎或潰瘍,占比超過三分之二。研究人員提醒,如果胃結石沒及時排掉,它可能慢慢長大,嚴重了還可能堵腸子,引發腸梗阻。
![]()
中醫的說法也能參考,紅棗性溫,脾胃虛寒的人吃多了容易生濕,反而傷脾胃,引起消化不良。所以腸胃不太好的人,最好先少量試試,每天控制在3-5顆以內,最好煮熟了吃,胃不舒服就別硬撐,有問題趕緊去看醫生。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血糖控制,紅棗含糖量高,每100g干紅棗就有60–70g糖,GI值55–65,屬于中高GI食物。過量食用容易讓血糖飆升,加大并發癥風險,所以吃的時候要量力而行。
而且,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等權威機構普遍建議,糖尿病患者應嚴格限制像紅棗這類高GI食物的攝入,并將糖分(尤其是添加糖)的攝入控制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很多研究都表明,吃高GI食物會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忽上忽下,很難穩定。
![]()
別覺得紅棗的糖是 “天然款” 果糖和葡萄糖就沒負擔,控糖的朋友得注意,這兩種糖對控糖還是有影響的。建議糖尿病患者優先選擇低糖替代品,如大多數新鮮蔬菜,如果實在想吃紅棗,務必控制在每天5顆以內,并注意監測食用后的血糖變化。
除此之外,感冒發燒的人群也最好不要吃紅棗。從中醫的視角來看,感冒發熱時的飲食調理,其實核心在于“辨證施食”。也就是說,我們要先觀察病邪的性質,是寒、是熱,還是風、濕作祟,再結合人體正氣的狀態,來選擇最合適的食物。
![]()
那么,如果患者出現明顯的“內熱”表現,比如口渴喜飲、咽喉腫痛、面色潮紅、大便干結,舌質紅而舌苔稀少甚至無苔,這意味著什么呢?很可能病邪屬于熱邪,或者寒邪入里轉熱,亦或是典型的風熱感冒。
此時,中醫的首要原則就是“清熱解表”,努力驅散體內的熱邪。飲食上,自然也應以清淡、易消化、偏寒涼的食物為主,比如米粥、冬瓜、梨、甘蔗等,借助食物的性質協助身體清熱,避免火上加油。
![]()
那么紅棗如何呢?其性溫味甘,主要歸脾胃經,自古以來便被奉為滋補之良品。但問題在于,它的溫性和甘味是否適合熱證感冒期間食用呢?答案顯然需要不能。中醫有句老話:“熱者寒之,寒者熱之”,對熱性病癥貿然投以溫性食物,往往等于火上加油,可能讓口渴、咽痛加劇。
再往深里說,性甘溫的東西容易堵住體內的“氣血通道”,讓脾胃消化吸收也受影響。如果這時候外感的病邪還沒退,就急著補氣養血,就像“關門請賊”,病反而留在體里跑不了,不光病程長,還可能更難受。
![]()
紅棗確實是一味值得日常食用的養生佳品,它能補氣養血、增強免疫、改善睡眠,但前提是適量和因人而異,并不是“越多越好”,盲目跟風可能反而傷身。
健康生活,不僅靠某一種食材,更需要整體的飲食平衡、作息規律和體質管理,所以,吃紅棗也要會吃,腸胃虛弱的人,少量煮熟;糖尿病患者,嚴格控制數量;感冒發熱的人,先辨證調理再決定。
參考資料
1、ICH GCP.棗是緩解貧血的食物珍寶.2020-02-13 2、中國食物與營養.基于網絡藥理學的大棗補血機制初探.2021 3、食品科學.“六珍益血粥”的配制及其對貧血改善作用的實驗研究.1997 (0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