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7日訊 “起筆收筆要沉重,這個筆畫稍微飄了點,慢下來才能出韻味……”11月6日上午,濰坊壽光市臺頭鎮三座樓村的文化活動室內暖意融融,筆墨香與歡笑聲交織,濰坊市基層文化建設指導員“鏈”基層活動在這里溫情啟幕。作為遠近聞名的鄉繡特色村,這座小村莊當天迎來了一群特殊的“文化客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濰坊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段孝敏帶領馬新祿、齊小姣、劉洪韜、李大增等多名知名書畫家下沉基層,把專業藝術資源從畫室搬到村民家門口,一場熱鬧又暖心的文化盛宴就此展開。
活動現場一派熱鬧景象:長桌一字排開,筆墨紙硯整齊擺放,書畫家們揮毫潑墨間,山水、花鳥、書法作品漸漸成形,村民們或圍站在桌旁靜靜觀賞,或拿出手機記錄精彩瞬間,不時發出陣陣贊嘆。“筆尖和筆肚的墨不用調勻,這樣畫出來顏色才有變化、有層次。”段孝敏一邊創作,一邊耐心解答村民的疑問,手把手指導有興趣的村民握筆、運筆,原本對書畫不太熟悉的村民,也在輕松的氛圍中慢慢找到了感覺。
“這個活動室我幾乎天天來,但今天一進來就感覺大不一樣!我們村的指導員過來,不光教我們書法繪畫,還帶著他們近年來精心創作的作品辦了畫展,我們村的活動室簡直成了美術館,周邊好多村的愛好者都過來了。”三座樓村村民張洪民欣賞著畫作,收獲滿滿。
作為鄉繡特色村,當天的活動還為三座樓村的鄉繡產業帶來了新靈感。在書畫指導現場,不少從事鄉繡的村民特意趕來,希望從藝術作品中汲取創作養分。“雖然我不太懂書畫,但看著藝術家們畫的花鳥、柿子,一下子就有了鄉繡創作的新思路!”村民耿曉慶是村鄉繡合作社的骨干,她拿著手機對著一幅柿子圖反復拍攝,難掩興奮,“之前我們在鄉繡里加了‘白菜’‘荷花’這些有吉祥寓意的元素,現在看了這些畫,覺得‘柿子’(寓意事事如意)、‘花鳥’也特別適合繡到作品里,肯定能受大家喜歡!更貼心的是,以后遇到設計難題,隨時能聯系段孝敏請教,有專業老師保駕護航,我們搞鄉繡更有底氣了!”
活動中,段孝敏還特意走進村鄉繡合作社,圍著繡架與社員們交流。看到合作社里色彩鮮艷的鄉繡作品,他不時點頭稱贊,并從色彩搭配、紋樣創新等方面提出專業建議:“鄉繡既要保留鄉土特色,也可以融入更多時代元素,比如把咱壽光的蔬菜文化、鄉村美景等繡進去,讓作品既有溫度又有辨識度。”社員們聽得認真,現場交流氛圍熱烈。
“文化指導員和藝術家們的到來,不僅讓村里熱鬧起來,更給我們帶來了‘文化養分’!”三座樓村黨支部書記張吉光笑著說,接下來村里會繼續搭建文化活動平臺,把書畫藝術與鄉繡產業結合起來,鼓勵更多村民參與文化創作,讓鄉村文化生活越來越紅火。
近年來,濰坊市持續健全基層文化服務機制,通過選派優秀文化指導員下沉一線,聯動文藝團體常態化開展書畫培訓、非遺傳承、民俗體驗等惠民活動。如今,在壽光鄉村大地,專業文化資源正不斷“沉”到基層、“融”入鄉村,不僅打通了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更讓筆墨書香與鄉土特色碰撞出精彩火花,為鄉村振興注入了鮮活的文化力量。
“我們這次來,既是送文化,更是來學習的!”段孝敏表示,未來會繼續深化與基層的聯動,通過常態化交流,和鄉親們一起挖掘鄉村文化特色,讓藝術真正服務于鄉村發展,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多文化動能。
閃電新聞記者 李濤 通訊員 傅瑤 濰坊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