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ICU門口,時常活躍著這樣的身影:他們靈活地在走廊里穿梭,把廣告卡片塞進門窗縫隙里。如果你表現出對這些卡片的關注,他們很快會出現在你身邊搭訕:“是不是需要救護車?”這是當下許多醫院正在上演的真實片段。 如果你表示正有要轉運的病人,他們會很快開出一個價格:每公里5~8元。他們也能在短短幾分鐘內,讓一輛救護車出現在醫院樓下,還許諾有公立醫院醫生跟車。你會發現這些救護車大都來自某家醫療救援服務公司,不等你查看他們的證照,他們便會急切地催你交定金。一場灰色地帶的交易,就此悄然展開。
![]()
▲在此前警方打擊中被拆掉警燈的“黑救護車”仍在開展轉運業務
今年7月以來,紅星新聞記者多次到鄭州幾家醫院調查“黑救護車”亂象。發現“黑救護車”不僅業務員“卷業務”,車輛掛靠不合規,有的機構連注冊地都是假的。
11月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中醫藥局和國家疾控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非法救護車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或將改變以上現狀。
11月5日,鄭州市衛健委醫政處一位工作人員接受采訪時表示,2023年開始,國家把非急救轉運納入正規業務服務,國家規定只有醫療機構的救護車可以配備醫務人員,可進行非急救轉運。一些醫療救援服務公司沒有下設醫療機構而運營救護車,是這次打擊的對象。
業務員在ICU走廊“卷業務”:
幾分鐘就能讓救護車到醫院門口
今年7月以來,紅星新聞記者多次到河南省人民醫院和河南省胸科醫院調查。
走進醫院ICU走廊,在病房的門窗縫隙、走廊消防栓、廁所窗臺上隨處可見醫療急救轉運的小卡片。這些卡片幾乎都宣稱有自己的急救車,配備了豪華擔架、呼吸機、監護儀、微量泵。還會印上醒目的電話號碼,并注明“入院接送、重癥返鄉、長途轉院、全國護送”。
散發這些卡片的“業務員”來自多家醫療救護公司。他們只要看到有患者家屬摘下卡片,就會靠近搭訕。
![]()
▲記者收集的醫療急救轉運小卡片
在河南省人民醫院的ICU走廊,記者目睹了保安驅逐“業務員”的場景,保安阻止發卡片,進而雙方爆發爭吵。
這些“業務員”會告訴病人家屬,自己與醫院科室主任關系非同一般,只要知道病人名字,就能了解病人情況,判斷是否適合轉運。“業務員”還宣稱能請到公立醫院醫生跟車,“看中哪位醫生就請哪位醫生來”。只要家屬流露出進一步用車的意愿,他們會表示,救護車就在附近路邊,不出幾分鐘就能停到醫院樓下,家屬下樓就能驗車簽約。
紅星新聞記者聯系了一輛救護車,幾分鐘后,“豫R”車號的救護車就停在了醫院門口。
通過查看車輛證件,記者發現該車于2010年登記在“河南南陽方城某民醫院”。相關資料顯示,這家醫院多年前已涉及多起借貸和勞動報酬訴訟,負責人被限制高消費,相關人員已無從聯系。
負責聯系這輛車的“業務員”稱,自己目前是這輛車車主,車輛在“河南順某行醫療救護公司”名下。車輛沒有運營證,也不需要相關部門查驗和管理。他自己有“急救證”。還可幫忙聯系公立醫院跟車大夫。
![]()
▲“業務員”提供跟車醫生資料
從鄭州到北京轉運病人,這名“業務員”按照每公里6元的價格報價4200元,若加一名跟車的公立醫院大夫需要再加1500元。為讓記者相信,這名業務員撥通了某醫院一名醫生的電話,并承諾客戶不會拍照,這名醫生還發來了醫師資格證。
記者查看車輛時,另一名高姓男子提供了另一輛救護車的資料,并提供了車輛證件,紅星新聞記者發現,這輛“豫V”牌照救護車掛靠在“某源中醫院”,高姓男子稱他也屬于“河南順某行醫療救護公司”,救護車用的是醫院“戶頭”,自己買車掛在醫院名下,向醫院交錢。
高姓男子向記者展示了其所在的一個微信群,稱自己還開展全國業務,記者在微信群看到,群內滾動發布國內多個城市病人轉運需求。
救護車是真是假?
衛健委:非醫療機構救護車都是黑車
記者還聯系了兩輛救護車,分別來自“康某醫療救護公司”、“馳某醫療救護公司”。記者還按照公司注冊地走訪了“康某醫療救護公司”“某民醫療救護公司”,發現這兩家醫療救護公司根本沒有在注冊地開辦公司。
“馳某醫療救護公司”的救護車隨車人員向記者出示的一份“審批”顯示,批復馳某醫療服務公司從事非急救轉運業務。落款時間是2023年4月21日,單位則為“惠濟區衛健委”
11月4日,記者聯系了鄭州市惠濟區衛健委多個部門,工作人員均表示不了解此事。11月5日,鄭州市衛健委醫政處一位工作人員則表示:“噴涂‘馳某醫療’的救護車就是黑車,‘馳某’不是醫療機構,若他真有批復,可以查看車輛登記信息,若他不提供可以報警,警察來核驗。目前已有聯動機制。其他醫療服務公司不是醫療機構的,都是黑車。”
家屬說法:
曾遇“坐地起價”,不買昂貴壽衣就下車
紅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19年央視《今日說法》曾報道過鄭州“黑救護車”搶生意打群架、敲詐患者家屬的新聞。
日前,記者聯系到一位曾舉報“黑救護車”坐地起價的劉先生。
2022年4月,劉先生的妻子在鄭州鄭大一附院心臟驟停,他要把妻子從重癥病房拉回老家周口。劉先生說,當時叫來了一輛豫V牌照的救護車。從醫院走的時候,妻子已經不行了。上車前約定的價格是2000元。可是車剛走出醫院不久,就在路邊停下,這時隨車人員說要支付5000元,另外再支付3500元買“壽衣”。
劉先生說,當時隨車人員表示,若不買壽衣,就把妻子遺體推下車,聯系醫院保衛科送到太平間火化。“我實在沒有辦法,他們一再稱要給醫院保衛科打電話。我只好付了8500元。”
劉先生還提到,車到家里,救護車上工作人員又讓劉先生父親拿出200元,才能把妻子推下車。
從業者揭秘:
極低成本開醫療服務公司開展業務
為何“黑救護車”都以“醫療救護服務公司”的外殼運營?鄭州一民營醫院負責人曾長期開展非急救轉運業務。他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緣由。他說,2022年鄭州市相關部門對“醫療救護(救援)”“救援轉運”企業進行清查。清查發現,鄭州有60多家“醫療救護”“救援轉運”相關企業,他們都是先成立公司,取得工商部門核發的營業執照,但沒有進一步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就開始經營救護車業務。
這名負責人還提到,按照國家相關規定,救護車必須登記在醫療機構,車輛登記類型必須是“救護”,必須由醫療機構配備醫務人員進行實際運營。但這些醫療服務公司,僅僅成立服務公司就完事,沒有進一步成立醫療機構,也就是成立醫院。因為成立醫療機構,要符合醫療機構標準才能拿到“醫療機構執業許可”。這要求注冊地與實際所在地一致,有符合條件的醫療場所,有醫療設備和醫務工作者。完成這些可能投資就要千萬元以上。
“開設醫院投資額太高,大家都用醫療服務公司開展業務。”這名負責人說,企業用極低成本注冊公司后,就不再投資建設醫療機構,轉而用掛靠、承包救護車,或用根本沒有進行“救護”登記的“黑救護車”開展非急救轉運。此前鄭州市已進行多輪打擊,警方強制拆除一些黑救護車的警燈,強制他們不能開展業務,但事后仍死灰復燃。
鄭州落實新規:
非急救轉運僅許醫療機構運營
11月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中醫藥局和國家疾控局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非法救護車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稱,明確醫療衛生機構是救護車管理的責任主體,按要求加裝定位裝置,并要求救護車兩側尾部噴涂二維碼,方便公眾掃碼知曉車輛所屬單位、編號和投訴舉報電話等信息。同時,按照“誰發證誰負責”的原則加強監管。
《通知》要求實時更新“全國救護車動態數據庫”,進行清查比對,實時核查、定位、跟蹤和調度,并開通公開查詢功能。同時,逐步統一全國醫療照護服務號碼,建立醫療照護轉運調度平臺。
11月5日,鄭州市衛健委醫政處一位工作人員接受采訪時表示,2023年,國家開始把非急救轉運納入正規業務服務,國家規定只有醫療機構的救護車可配備醫務人員,可進行非急救轉運。一些醫療救援服務公司沒有下設醫療機構而運營救護車,是這次打擊對象。其中第一步就是建立全國的動態平臺,上傳相關信息。接下來打擊工作將按上級部署開展。
這位工作人員還表示,正規醫療機構救護車不能掛靠和承包。醫療機構醫務人員不能參與“黑救護車”相關業務,也不能居間推薦“黑救護車”。
那么,普通市民怎樣聯系正規救護車?這位工作人員介紹,2023年河南批準鄭州市成為非急救轉運試點城市,河南省建立全省統一的“豫健非急救轉運平臺”,可在平臺上預約正規救護車。此外,鄭州市也在推動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救護車入駐。
紅星新聞首席記者 吳陽
編輯潘莉
審核 馮玲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