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光璀璨的職業足跡
顧國寧生在1978年的東北齊齊哈爾,那地方冬天冷得人直打哆嗦,可他家不一樣,父母都是老師,家里書多得像小圖書館。從小耳濡目染,他對文藝就特別上心,上學那會兒成績穩穩的,考上中國傳媒大學播音專業,簡直是順理成章。
大學時候他就顯眼了,長得周正,嘴皮子利索,專業課上總能抓眼球。大三頭兒,他就摸進央視實習了,那時候的央視大樓可不是現在這么高大上,他從底層干起,端茶倒水、跑腿兒,啥苦活都沾手。
![]()
2003年畢業,他正式進央視農業頻道,主持《每日農經》,那節目接地氣,講農民事兒,他的聲音一出口,就讓人覺得靠譜。鏡頭前他總穿得板板正正,介紹莊稼收成啥的,手勢穩當,觀眾記住了這個小伙子。
干了幾年,他轉戰《聚焦三農》,還去過水災現場,扛設備趟泥巴路,報道那些安置點的生活,實打實的新聞味。2005年央視主持人大賽,他拿了亞軍,那時候圈里人就說他前途無量,果然沒多久,他就接了《科技苑》,講農業科技,模型擺一地,他解釋得頭頭是道。
最出彩的還得數2014年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這節目火遍大江南北,他站在臺上,引導選手寫字,講解字源淵源,觀眾愛看他那股儒雅勁。節目播出后,網上到處是“最帥主持人”的標簽,他倒沒飄起來,繼續埋頭干活。2
015年評上央視十佳,那年他還主持《朝聞天下》和《午夜新聞》,早中晚輪著來,嗓子都練得鐵打似的。2017年又轉《新聞直播間》,突發新聞一抓一大把,他播報時節奏把控得死死的,專業得沒話說。
![]()
可人這輩子,哪有光鮮一面就夠的。2018年他爸突發心臟病走了,那打擊不小,他在外地出差,趕回去也沒見上最后一面。三年后,2021年疫情鬧得兇,他媽查出骨癌,也沒熬過去,他被隔離著,只能看一眼。
父母雙雙離世,這事兒擱誰都得緩不過勁來。他工作沒停,可身影看著就瘦了圈。2022年,婚姻也黃了,和前妻呂婧分居太久,感情淡了,法庭上簽字,兒子判給媽,他一個人扛著。離婚后他想透口氣,2023年辭了央視的工作,南下南京,教書去了中國傳媒大學和南京藝術學院的分校,課上講主持技巧,學生們聽得出神。
南京水鄉味兒重,他在那兒安頓下來,開了社交號,拍些日常,切水果、逛街啥的,看著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還遇上了第二任媳婦兒,兩人處得融洽,里他笑瞇瞇的,粉絲直呼暖心。
2024年上半年,他教學順風順水,課件做得細致,學生反饋好。夏天他去迪拜轉了圈,曬了曬太陽,回來時誰也沒想到,那趟旅行成了最后一次出遠門。顧國寧這路走得穩當,從東北小子到央視臺柱子,靠的是實打實的本事,可生活總愛在高點給你下絆子。
風雨交加的生命終章
2024年10月,顧國寧從迪拜回來,本以為接著過日子,誰知身子開始不對勁。咳嗽老犯,胸口堵得慌,他起初當是飛行后遺癥,忍忍就過去了。可沒兩天,癥狀重了,氣短,彎腰都費勁。
朋友看不過去,拉他去醫院一查,肺腺癌晚期,醫生直搖頭,說三年前要是常規體檢,早抓得住。他確診那天,手里攥著報告單,臉色煞白,這消息砸下來,誰都得懵。
![]()
肺腺癌早期沒啥大動靜,晚期就兇了,擴散快,治療窗口窄。顧國寧這情況,確診到走人,就十五天。10月14日左右確診,醫院直接轉入治療,化療、止痛、氧氣,一套下來,他身子骨扛不住。指標一天比一天糟,呼吸機上陣,親友輪流守著,可病情像脫韁野馬,剎不住車。10月29日早上7點,他咽氣了,年僅46歲。
這十五天,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夠折騰人的。從出院報告到病床平線,中間全是醫療數據和藥物記錄。醫生后來分析,他可能早幾年就有小毛病,工作忙忽略了,疫情那陣兒體檢也耽擱。迪拜回來那咳嗽,本該當回事,可他忙著教學和,拖了幾天。確診后,治療方案緊巴巴的,化療兩輪,指標沒拉回來,癌細胞擴散到肺外,搶救空間小。
![]()
顧國寧這病,不是天災,是生活節奏太快落下的坑。央視主持,經常熬夜,嗓子用得狠,空氣質量差的地方出差多,這些年積攢下來,肺部負擔重。東北人抽煙的習慣他沒沾,可二手煙和霧霾夠嗆。
醫生提過,40歲以上男性,吸煙史或家族史的,得年年低劑量CT篩查,他這回晚了。十五天里,醫院記錄顯示,他體重掉得快,食欲差,止痛藥一針接一針。親友回憶,他到最后還簽了文件,安排后事,條理清楚。
說白了,這十五天是場拉鋸戰,醫療隊拼盡全力,他身子卻不爭氣。肺腺癌晚期,五年來存活率不到20%,他這情況更低。朋友圈傳開后,大家才知道,他前陣子還笑呵呵的,轉眼就沒了。醫院那邊,病歷本上寫得清清楚楚,從入院到出院手續,全是事實。這終章來得太猛,風雨沒給喘息地兒,就這么收了尾。
![]()
鐘聲悠遠的健康警示
顧國寧走了,圈里炸鍋,央視官網發訃告,節目重播他的片段,觀眾留言刷屏。追思會在南京辦,六百多人去,同事好友發言,回憶他主持時的穩當。消息一出,網上體檢話題熱搜,醫院預約爆滿,北京上海的CT機排長隊。媒體跟進報道,專家上節目講肺癌篩查,數據擺那兒,中國每年新發肺癌超80萬,晚期占七成,早查早治能翻盤。
![]()
這事敲醒的不止粉絲,職場人最該警醒。央視主持,壓力山大,加班常態,顧國寧就是例子,忙到體檢都推后。專家說,40歲以上,抽煙或有家族史的,年檢必做,低劑量CT花不了幾個錢,抓個早期,治愈率高。疫情后,大家更得注意,隔離那陣兒很多人檢查耽擱,現在補上。
對比朱迅,她乳腺癌早發現,積極治,五年后還上節目分享經驗。顧國寧這頭,晚了,十五天都沒緩沖。朱迅的書賣得火,講康復心得,粉絲學著做篩查。顧國寧的號停更了,可粉絲自發剪輯,配上健康提醒,傳播廣。衛健委發文,強調常規體檢,社區醫院推免費篩查,報名火爆。企業跟風,媒體公司組織員工查體,體檢車停樓下,抽血排隊。
![]()
社會上,這警鐘響得遠。家長群轉發文章,叮囑孩子注意空氣質量,霧霾天少出門。學校健康課加內容,講名人案例,學生記筆記。健身App推送篩查提醒,用戶點開預約。顧國寧的離去,推動政策細化,醫保覆蓋更多早篩項目,農村也推移動體檢車。醫生訪談多起來,講肺癌信號,咳嗽不止、胸痛,得當回事兒。
這警是接地氣,別整高大上的理論,就說事兒:錢賺再多,身子垮了啥都沒。顧國寧46歲,正當年,教學紅火,家庭剛穩,就這么沒了。粉絲留言,說要學他勤懇,也學他管好健康。網上討論熱,職場媽媽分享帶娃查體經驗,白領吐槽加班后怎么擠時間。鐘聲不只為他鳴,為每個人都敲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