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號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剛從中國訪完回到莫斯科,普京立馬就下了道硬指令。
這指令很明確,要求政府得在12月1號前拿出稀土開采的路線圖。
![]()
這時間點真的太巧了,前腳剛跟中國談完合作,后腳就提稀土自主要減少依賴,這波操作當時就讓不少人看迷糊了。
俄羅斯這么著急上火推進稀土自主,俄烏沖突絕對是最大的推手。
![]()
這場仗打了快三年,軍工產品消耗快得嚇人。
導彈制導系統離不開釹,戰斗機發動機缺不了鈰,這些都是稀土里的關鍵元素。
沖突前這些稀土的年需求量也就剛夠八百噸,現在直接漲到了一千五百噸。
![]()
可俄羅斯自己每年也就采兩千噸稀土原礦,更麻煩的是,這些原礦里九成還得運到中國來提純加工。
蘇-57戰斗機的發動機產量因為稀土不夠降了不少,T-14坦克的夜視設備交付也拖了好幾個月。
這些可不是小問題,在戰場上,裝備產能和交付速度往往能影響戰局走向。
![]()
俄羅斯軍工企業碰到的這些麻煩,也讓普京不得不重視稀土這個短板。
稀土自主陷多重困境
俄羅斯其實不缺稀土礦,探明的儲量就有3.5億噸,夠全球用十年。
遠東阿穆爾州那片礦區,單儲量就有1.2億噸。
![]()
本來想這豐富的儲量該是底氣,后來發現光有礦真沒轍。
稀土這東西,開采只是第一步,提純分離才是核心技術。
俄羅斯現在也就只能做個初步篩選,想搞高純度分離,沒中國幫忙根本不行。
中國實施稀土出口管制后,俄羅斯進口成本一下就上去了。
![]()
有些軍工企業還出現了短期斷供的情況。
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出過份內部報告,說想掌握全套深加工技術,至少得花五年時間,還得投200億盧布搞研發。
這時間和資金投入,對現在的俄羅斯來說都不是小數目。
![]()
更讓人頭疼的是設備問題。
全球八成的稀土分離設備產能都在中國,俄羅斯短期內根本找不到替代供應商。
加上西方一直在搞制裁,就算俄羅斯有錢,很多高端設備也買不進來。
![]()
自己造吧,又沒技術積累,短期內想突破太難了。
人才方面更是缺口巨大。
冷戰后俄羅斯的科研體系斷了層,莫斯科國立大學和圣彼得堡礦業學院雖然有兩百多名稀土研究員,但全國的稀土工程師總共才1200人,連中國的二十分之一都不到。
![]()
技術傳承斷了檔,老專家慢慢老去,新人跟不上,這可不是短時間能補上的漏洞。
環保和成本也是繞不開的坎。
俄羅斯的稀土礦大多在西伯利亞和北極圈附近,這些地方生態特別脆弱。
大規模開采肯定會造成污染,而且這些區域氣候條件差,開采成本本身就比中國高很多。
![]()
就說托姆托爾礦區,離最近的鐵路都有240公里,物流成本也高得嚇人。
俄羅斯科學院的專家雖說把稀土回收率從55%提到了78%,也研發了新的分離技術,但這些技術跟中國比還有不小差距。
建一座標準分離廠要幾十億美元,現在俄羅斯財政壓力不小,這筆錢能不能足額拿出來,真的要打個問號。
![]()
其實不止俄羅斯,很多國家都試過搞稀土自主。
美國曾說要兩年內建成自主稀土產業鏈,國會還撥了50億美元升級加州稀土礦,可進度一直很緩慢。
日本2010年就開始布局,聯合澳大利亞采礦還在馬來西亞建了分離廠,可分離廠曾因環保問題停過產。
![]()
歐洲多國湊一起成立了歐洲稀土聯盟,計劃投120億歐元在瑞典建稀土基地,但歐盟自己評估,想實現自給至少得15年。
這些國家的前車之鑒,也能看出稀土自主真不是件容易事。
自主非孤立,中俄合作成稀土破局關鍵
很多人覺得俄羅斯搞稀土自主,就是要和中國撇清關系,其實這想法真錯了。
![]()
米舒斯京訪華的時候,中俄已經簽了技術交流備忘錄。
中國已經同意向俄羅斯提供稀土開采的環保技術支持,幫他們解決遠東礦山的污染治理問題。
俄羅斯自然資源部部長科茲洛夫說得很實在,自主化不是孤立化,還打算和中國在稀土新材料研發上聯合攻關。
![]()
這話確實說到了點子上,俄羅斯有豐富的原礦,中國有頂尖的深加工技術,雙方本就互補。
俄羅斯對華出口的稀土原礦有1800噸。
中國向俄羅斯出口的稀土深加工產品有1200噸,占了俄羅斯進口總量的七成。
如此看來,俄羅斯的稀土自主計劃短期內不僅不會沖擊中國產業,反而可能給中國多提供些原礦。
![]()
這對中國來說也有好處,能減輕國內的開采壓力。
長遠來看,中俄完全能形成俄羅斯供原礦、中國做深加工、一起開拓第三方市場的合作模式,這種分工對雙方都有利。
俄羅斯也曾向美國拋過橄欖枝,說歡迎美國企業參與稀土礦投資。
![]()
但這怕是更多只是戰略姿態,美國財政部的制裁清單里,俄羅斯主要稀土企業還在黑名單上。
這種情況下,雙方想搞實質性合作,根本就不現實。
反觀中俄,在上合組織框架下有成熟的合作機制,政治上的障礙少很多。
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分析過,俄羅斯想完全擺脫對中國的依賴,至少得花十年時間。
![]()
這十年里,他們還得繼續從中國進口深加工產品和關鍵設備。
我覺得中國稀土企業其實可以考慮去俄羅斯建廠。
這樣既能幫俄羅斯提升本土加工能力,也能讓中國在稀土產業鏈上繼續保持主導地位。
![]()
這種合作模式,既能解俄羅斯的燃眉之急,也符合中國的長遠利益。
普京這次下令推進稀土自主,說到底還是出于戰略安全考慮。
俄羅斯有儲量有決心,但缺技術缺設備缺人才,這些都不是短時間能解決的。
很顯然,俄羅斯的稀土自主不是要和中國鬧僵。
![]()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中俄在稀土領域的合作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因為互補需求變得更加緊密。
這種良性的合作,也會給全球稀土供應鏈帶來更穩定的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