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柯山故事,不僅是圍棋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國各地文旅打造地方文化名片的一顆重磅炸彈。事實上,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源發地,就在華亭市。
明趙時春編纂的《平涼府志.華亭卷》在“山川”篇就這樣記載:“華尖山之西曰皇家山,又西曰爛柯山......”后世史志多有記錄,而當地人卻鮮有人知。
那是在晉朝,華亭北汭河邊的王峽口村,有一個姓王名質的樵夫,自幼酷愛圍棋,不喜農事,每天就揣摩圍棋的布局,研究圍棋的定式、著法,村里人都戲稱他叫“王癡”,這氣壞了父親,也愁壞了妻子,日子過得很是艱難。但他極具圍棋天賦,沒有對手,也就不理會別人,只癡情在自己的圍棋世界里,孤獨異常。
一天,他架不住妻子嘮叨,登上馬嘴峽南邊的泉山砍柴,到了山頂,但見陽光明媚,風輕云淡,山野里花紅草綠,山腳下河水纏繞,而他腦海里還是圍棋的變化招式,幾乎忘了他砍柴的目的。
就在此時,他隱約聽到棋子相撞的美妙聲響。轉過山頭,突然發現兩個仙骨道風的老人正坐在石頭上玩圍棋,棋法之精妙,招式之怪異,算度之精準都超出了他的想象。他顧不上其他,順手就將扁擔插在身邊,把砍柴斧子擱在腳下,站在旁邊一門心思地鉆研起棋枰上的征戰廝殺全過程。
圍棋過程中,一個老人讓他吃石桌上的棗兒解餓,他拘謹得只捏了兩顆喂進嘴里,頓時感覺一股真氣從丹田升起,繼而渾身輕松,神清氣爽,不渴不餓,仿佛脫胎換骨了,又全神貫注到棋局博弈中。等看完三盤棋雙方全部和局之后,他才如夢初醒。問到:“你們是誰?怎么有如此高深的棋力?”圍棋老人對他說:“我們是崆峒山上的修道者,咱們有緣,也基于你有圍棋慧根,才在這里點化一下。今后就看你的修為了。哈哈哈”瞬間化作一縷清風消失了。
王質這才發現,扁擔已經長成一棵大樹立在崖邊,砍柴斧子銹得小了幾圈,斧柄早已經腐爛。他不明白發生了什么,就急急忙忙往家里走。奇怪的是村子已經不是原來的村子,人也一個都不認識。后來有人告訴他,祖上那個叫王質的在山上砍柴看仙人下棋扁擔成樹,斧柄腐朽已經成神,人稱“爛柯祖師”,泉山現在叫“爛柯山”,也有叫“爛擔山”的。這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了。
王質什么都明白了,驚愕不已。于是他離開華亭,遠走他鄉,不問世事,終日以圍棋為樂。所有下過圍棋的地方都被人稱為“爛柯山”。
后人因為王質的“玩物喪志”,誕生了華亭方言“爛擔”一詞,意思是“光景糟糕”,稱不務正業的人為“爛桿手”。好在華亭王峽口、王寨、王莊、王河等王質后人遍布爛柯山周圍,勤勞聰慧,再無“爛擔人”,直到雍正十二年,他的族孫,原城固縣訓導王化輝在爛柯山立“華亭爛柯山寶廟碑文”碑一通,人們也不再以“爛擔人”為詬病,爛柯山才逐漸被世人所認知------原來聞名天下的爛柯山就在華亭。
2025年11月5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