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稱,除了稀土之外,中國還在鋰離子電池、成熟芯片和醫藥原料三個產業占據“絕對優勢”,“掐住”全球產業供應鏈”。
美媒的擔憂集中在中國會利用這種主導地位,通過出口管制來對競爭對手的經濟體造成沖擊甚至威脅。
![]()
美媒這篇報道的標題和措辭,充滿了冷戰思維的恐懼和對中國工業優勢的歇斯底里。
中國主導這些供應鏈,不是所謂的威脅,而是市場經濟、效率競爭、工程師紅利和國家戰略規劃合力的必然結果。
西方恐懼的不是中國威脅供應鏈,而是無法接受自身去工業化和產業空心化的殘酷現實。
他們口中的供應鏈安全,本質上是無法在公平競爭中戰勝中國企業,轉而試圖用“泛安全化”和“政治干預”來阻撓市場效率。
中國對這四大咽喉的控制力,是中國在全球多極化進程中,對西方軍事霸權和金融霸權進行最終反制的底氣和戰略籌碼。
這四個產業:稀土、鋰電池、成熟芯片、醫藥原料,不是隨機的商業領域,它們是決定未來工業競爭和國家安全的四大命脈。
![]()
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主導全球電池生產;中國供應商生產全球79%的電池正極材料和92%的負極材料,精煉鋰、鈷、石墨的市占率分別高達63%、80%、98%。
這不僅僅是電池的勝利,這是中國對全球新能源革命的絕對統治。
中國汽車的38%定律,即是誰控制了電池,誰就鎖定了電動車、儲能和綠色能源的未來。
西方如果不向中國屈服,其去碳化目標就將成為空談。
中國約占全球成熟半導體產能的三分之一;在鎵(99%)和鍺等關鍵礦物上具有絕對優勢。
成熟芯片是汽車、工業控制、軍工和消費電子的血液。
美國集中力量遏制尖端芯片,卻忽視了成熟芯片的戰略價值。
![]()
中國對成熟芯片產能的主導,使其獲得了對全球制造業的軟性制約權,隨時可以通過出口管制對西方產業鏈施加致命打擊。
中國是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常見藥物API和抗生素原料的主要供應國,甚至控制了印度仿制藥的上游原料。
醫藥原料是全球公共衛生和戰備的生命線。
![]()
中國對藥物API的控制,使其擁有了在極端地緣政治沖突或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中,對西方社會施加最直接壓力的戰略籌碼。
美媒將中國的市場主導地位定性為威脅,反映了西方在供應鏈安全問題上的恐懼與虛偽。
這正是中國工業效率、規模經濟和政府規劃的勝利。
西方無法在市場競爭中與中國抗衡,就將效率污名化為傾銷,將市場主導定性為威脅。
這種邏輯,是對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原則的公然背叛。
西方多年來試圖推動去風險化和供應鏈回流,但現實是,其對中國的依賴度在關鍵領域不降反升。
供應鏈的重構需要成本、時間、人才和完整的配套集群。
正如安世半導體事件,西方試圖通過行政干預和司法掠奪來解決問題,但最終卻不得不面對中國在法理和經濟上的反制。
沒有中國,世界的效率將大幅下降,成本將幾何級上升。
中國對這“四個咽喉”的絕對控制力,是中國在全球多極化進程中,對西方軍事霸權和金融霸權進行最終反制的戰略底氣。
當美國可以憑借美元霸權進行金融制裁(如凍結俄羅斯資產)、憑借軍事霸權進行地緣干預(如對委內瑞拉的恫嚇)時,中國必須擁有對等、且同樣具有殺傷力的反制手段。
出口管制、技術許可等手段,是中國在貿易保護主義泛濫、地緣軍事對抗升級的背景下,為捍衛國家核心利益和產業安全而準備的戰略核武器。
這種供應鏈主導權,是中國在未來與西方進行最終戰略博弈和談判時的最有力籌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