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成都你會想到什么?麻辣的火鍋?可愛的熊貓?或是老茶館里飄著的蓋碗茶香?
在多數人的印象里,這座西南川蜀腹地的城市,似乎總與 “安逸”“巴適” 綁定。但這一次,隨著 “青春大講堂:從內陸腹地到開放前沿” 城市聯動觀察的腳步,我們深入探訪成都,才發現藏在煙火氣背后的,是成都面向全球的開放熱情與扎實實踐。
01 天府長島:數字文創集群,讓 “成都制作” 走向全球屏幕
走進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首先被一組數據吸引:成都高新區數字文創產業規模破千億,園區內聚集了包括騰訊新文創總部、AG 電競俱樂部在內的70余家企業,共同撐起了中西部數字文創領域 “生態最完善” 的產業集群。這里不只是企業的聚集地,更是 “成都制作” 鏈接全球市場的中轉站。
![]()
在園區的企業矩陣里:墨境天合作為亞洲頂尖的視覺特效公司,墻上的項目列表里既有《流浪地球》系列、《刺殺小說家》這樣的國產大片,也有備受全球玩家關注的《黑神話悟空》;更值得關注的是,它還是《哪吒2》的核心視效團隊之一。
而《哪吒2》的主創團隊可可豆動畫,同樣扎根于此。這些作品不止在國內院線、游戲平臺熱播熱賣,更通過國際發行渠道觸達五十個國家。讓 “成都視效” 成為全球影視游戲產業鏈里的一環。
不止于影視,游戲與 IP 運營的 “出海” 同樣扎實。靈澤科技自研的《A.D. 2047》曾拿下多項海外獎項,單機類魂游戲《明末:淵虛之羽》通過微軟 XGP 等國際平臺,讓成都研發的單機游戲走進數千萬海外玩家的設備。
02望江樓公園:薛濤箋里的千年開放,從絲路駝鈴到電商包裹
離開數字世界,走進望江樓公園,青竹掩映中,藏著成都更古老的文創基因。作為唐代女詩人薛濤制箋的發源地,這里的 “薛濤箋” 早在上千年前,就是沿南方絲綢之路遠銷西域的 “文創產品”。
![]()
在公園的薛濤箋文化展示點,我們看到了古今兩種 “開放” 的對話:一邊是非遺傳承人演示薛濤箋的古法工藝,與唐代并無二致;另一邊的展柜里,印著薛濤詩句的筆記本、融入箋紙紋樣的絲巾整齊排列。而電商平臺上,薛濤箋的衍生文創產品也屢屢推陳出新,讓古老的文創基因,綻放出新的活力。
![]()
03成都國際鐵路港:鐵軌上的樞紐,讓內陸城市離全球更近
如果說天府長島是 “軟實力” 的開放窗口,那成都國際鐵路港就是這座城市鏈接全球的 “硬通道”。
作為全國第一個依托鐵路港設立的國家級經開區,這里集 “國家級經開區、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 于一身,2024年所在區域的外貿進出口總額達505.4億元,同比增長 20.4%。
![]()
中歐班列是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通道,今年1月至9月,成都開行中歐班列1677列、累計開行超1.9萬列,聯通境外城市126個,開行數量和質量保持全國前列。西到歐洲、北到蒙俄、東聯日韓、南拓東盟的通道網絡。內陸城市原來也可以是通往世界港口。
在鐵路港的集裝箱中心站,我們直觀感受到了 “效率革命” 的力量。這里是亞洲最大的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配備了進境糧食、進境肉類、整車進口三大指定監管場地,企業進口的大宗商品不用再繞到沿海港口,在這里就能完成查驗、倉儲、加工。
更關鍵的是制度創新:“多式聯運‘一單制’”“中歐班列集拼集運模式” 等 53 項創新經驗已被國家部委或省級復制推廣,一張提單就能打通鐵路、公路、航空的銜接。
如今的鐵路港,早已不是單純的 “貨運站”。亞蓉歐國家(商品)館里,德國的啤酒、法國的紅酒、東盟的水果琳瑯滿目;綜保區的標準化廠房里,企業忙著將進口原料加工成成品再出口;“一帶一路” 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正在加快建設,未來這里不僅能 “運貨”,還能 “交易”“加工”,成為 “一帶一路” 國際供應鏈的核心承載區。
04首農供應鏈:冷鏈里的全球新鮮,讓成都成為民生開放樞紐
走訪的最后一站,首農供應鏈科技的三文魚加工中心,讓我們看到了開放如何 “落地” 到日常餐桌。
![]()
加工車間占地 5000 平方米,冷藏庫 500 平方米,配備著三文魚自動脫泥機、進口馬瑞奧切片機、X-ray 光檢測機,年加工能力最高可達 3600 噸。這里加工的三文魚,來自挪威、智利等全球主要產地,最終流向西南、華中、華東的超市與餐廳。
“把全球的新鮮,搬到了成都人的家門口。” 依托成都的樞紐優勢,他們搭建了航空+冷鏈的多式聯運網絡——進口三文魚從雙流國際機場運抵后,在本地完成分揀、切片、包裝,再通過冷鏈物流發往各地,實現了三文魚從北歐捕撈到成都餐桌最快48小時直達。
地處內陸的成都,也能在第一時間品嘗到海的味道,更是成為連接國際漁業資源與國內市場的重要樞紐。
05藏在 “安逸” 里的開放
走完這四站,再回頭看成都,天府長島的數字文創,用創意與技術打開全球市場;成都國際鐵路港的鐵軌,用效率與創新縮短內陸與世界的距離;薛濤箋的古今對話,讓文化開放有了歷史厚度;首農供應鏈的冷鏈,讓開放紅利走進日常民生。
這座地處西南腹地的城市,沒有依賴沿海的地理優勢,而是靠著 “數字 + 樞紐 + 文化 + 民生” 的多維實踐,把 “內陸腹地” 的標簽,換成了 “開放前沿” 的坐標。或許這就是成都的獨特之處:在蓋碗茶的慢節奏里,藏著面向全球的快布局;在火鍋的熱辣中,裹著鏈接世界的熱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