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紅嬋全運會雙人10米臺獲第五 傷病與發育雙重挑戰下的休養生息之路…
第十五屆全運會跳水女子雙人10米臺決賽的賽場,見證了一場令人揪心的角逐。備受矚目的全紅嬋與搭檔王偉瑩最終以311.76分位列第五,無緣獎牌,這也是她本屆全運會唯一的參賽項目,沖擊榮譽的目標未能達成。賽后全紅嬋關于未來的模糊表態,讓無數網友擔憂這位跳水天才是否會就此退役,而其恩師、廣東隊教練何威儀的回應,則揭開了她背后的多重困境。
![]()
決賽中,全紅嬋與王偉瑩的磨合問題貫穿始終。預賽階段兩人就因小失誤僅獲297.54分排名第三,與上海隊陳芋汐/掌敏潔組合的差距已然顯現。到了決賽,第四跳407C動作銜接倉促僅得71.04分,最后一跳5253B的同步問題更為明顯,入水時間差接近0.3秒,僅獲69.12分,最終遺憾止步第五。相較于此前團體雙人10米臺的奪冠表現,這次的失誤暴露了兩人短期磨合的短板,也讓外界看到了全紅嬋當下的狀態起伏。
![]()
賽后采訪中,全紅嬋的發言透著與年齡不符的淡然。當被問及未來是否還會繼續跳水時,她語氣不確定地回應:“再說吧,應該吧我覺得,現在還不知道。” 她坦言自己如今的表現“比不過之前了,跳得很差”,但同時強調“沒比賽的日子里,每天都很快樂”——陪家人、和小朋友玩耍、吃得舒心,這些簡單的日常讓她倍感滿足。面對“不練了可能就沒人喜歡”的疑問,全紅嬋更是坦然表示“知道但可以接受”,這份通透背后,是長期承受的競技壓力。
全紅嬋的狀態起伏并非偶然,傷病與生長發育正成為她職業生涯的雙重考驗。恩師何威儀透露,全紅嬋的脛骨、踝關節均有傷病,還伴隨腰椎勞損和關節積液,每天疼痛難忍,訓練比賽前都需敷冰緩解,賽場上后背和腳踝的肌貼便是最好的證明。更棘手的是,休戰的183天里,她的身高從1.43米猛增至1.58米,體重增加約7公斤,原本的肌肉記憶失效,動作重心改變導致技術變形,即便引入AI動作重塑技術調整,仍需時間適應。
針對退役傳聞,何威儀教練給出了明確回應:“很心疼她,有好的身體才能好好跳水,她遇到的困難很大,包括傷病和生長發育等問題,我們期待她休養生息以后繼續升華。” 據悉,全運會后全紅嬋將進入暨南大學體育學院“二沙精英班”就讀,接受系統性康復治療,教練組還計劃引入3D動作捕捉技術優化其起跳角度,通過水流模擬訓練重構壓水花技巧,為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蓄力。作為隊友的新科全運會單人全能冠軍王偉瑩也為她發聲:“全妹目前狀態還在回升中,希望她早日重回巔峰”,陳芋汐同樣表達了未來再度同場競技的期待。
從東京奧運會一戰成名的“水花消失術”,到如今面臨成長的煩惱,全紅嬋的每一步都牽動著人心。暫時的成績起伏的背后,是她帶傷作戰的堅韌與適應身體變化的努力。目前來看,休養生息、養好身體是她當下的首要任務,而團隊的科學規劃與各方的溫情支持,也為她的回歸鋪就了道路。這位曾直言“想拿更多冠軍”的少年,或許只是需要一段沉淀的時光。相信待傷病痊愈、技術磨合到位,那個在跳水池中閃耀的全紅嬋,終將帶著熱愛與堅持再度歸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