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劇熟臉擺攤賣炒面,五塊錢一份還蹲煤爐邊啃劇本——這事兒看得人鼻子發酸。
李嘉明這名字你可能不熟,但《中國兄弟連》里那個端著槍喊“沖啊”的小兵,《雪豹》里給文章遞手榴彈的勤務兵,鏡頭懟臉上你指定認得出。擱以前,他跑龍套都能在劇組混個臉熟,現在倒好,煤爐支在老家街口,舊夾克上沾著油星子,顛勺比當年舉槍還利索。
![]()
有人說他“炒作博眼球”。可視頻里那擺攤架子上,幾本劇本都翻卷邊了,閑下來就拿鉛筆勾勾畫畫,跟當年在劇組候場時一個樣。問他為啥不解釋,他撓撓頭:“掙口飯吃,有啥好說的?”
五塊錢,管飽。
疫情后這圈子邪乎得很。投資方盯著流量明星砸錢,二十出頭的偶像片酬能頂十個老戲骨,留給四十歲以上演員的機會,比劇組盒飯里的肉還少。李嘉明去年有仨月沒接到戲,老爺子住院掏光積蓄,老婆懷著孕,他半夜蹲樓道抽煙,煙頭扔了一地——后來索性卷鋪蓋回了河南老家。
![]()
凌晨三點的風,冷。
粉絲拍著他收攤的視頻,三輪車后斗里堆著鍋碗瓢盆,他裹緊外套往家趕,說天亮要去鄰市劇組試鏡,“萬一呢?”這“萬一”他等了二十年,從十六歲北漂睡地下室,到被張國立拉進《紀曉嵐》劇組,再到現在蹲路邊炒面,好像啥都變了,又好像啥都沒變。
23歲的小媳婦倒是看得開。短視頻里曬結婚照,配文“他炒面我打包,踏實”。評論區有人酸“圖啥”,姑娘回得干脆:“總比跟著流量明星提心吊膽強。”
![]()
張頌文那話扎心啊:“好多演員沒戲拍不是演技差,是沒人給他們機會。”深以為然。你看李嘉明炒面時手腕的勁兒,顛勺都帶著戲,可資本眼里,他不如流量明星一條熱搜值錢。
現在他抖音發擺攤日常,點贊最高的是“炒面教學”,評論區老觀眾追著問:“啥時候再演個硬漢?”他回:“等有人找唄,沒人找就炒面,反正餓不死。”
![]()
四十多歲的人了,活得比二十歲時通透。當年為個兩句臺詞的角色跟副導演賠笑臉,現在炒面時哼著抗戰劇插曲,街坊鄰居夸“面香”,他樂呵得像拿了獎。
就是收入,跟跑龍套時差不離。
你說這叫落魄嗎?他住著自家老房,老婆孩子熱炕頭,劇本翻得比誰都勤。叫清醒?可哪個演員甘心把鍋鏟當道具?或許這就是成年人的體面——把無奈過成自在,也算本事。
![]()
你覺得,這到底是娛樂圈的悲哀,還是他的幸運?
聲明:本文中信息來源于網絡,不保證完全正確無誤,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