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彭博社披露柬埔寨擬將新購黃金存入深圳保稅區金庫。
此舉被視為中國打造全球黃金樞紐的早期突破。
這不只是資產托管——而是全球金融信任坐標的一次悄然偏移。
![]()
自從創立金本位貨幣體系開始,黃金存放就是拜山頭的意思。二戰前,很多歐洲國家都把黃金放在英國。二戰后,美國成了霸主,又有很多國家把黃金放在美國,表示認大哥。
因此傳統上,各國央行把黃金鎖在倫敦、紐約或蘇黎世。這些地方有百年信譽、成熟清算體系,并且與美元深度綁定。
![]()
但近年來,地緣裂痕加深,制裁工具濫用,讓不少國家開始重新掂量:把壓箱底的真金全押在一個籃子里,真的安全嗎?——
前不久柬埔寨那個太子集團剛被美國沒收了150億刀,那可是比特幣,全都給你沒收了,那都是電詐集團這么多年詐騙來的銀子,本質就是柬埔寨的銀子。
![]()
其實黃金才是真正的匿名資產,比特幣匿名了個寂寞,人家美國是有私鑰的,忽悠人的去中心化,直接一個回車就給你吞咪西了,洪森這老小子終于知道錢放在美國不安全了。
于是,一些國家開始尋找“第二保險柜”。中國恰好遞上了鑰匙。
![]()
拿柬埔寨來說,其央行持有約54噸黃金,占外儲四分之一。行長上個月公開表示正評估“幾個地點”——如今看來,深圳已是選項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協議涉及的是新購黃金,而非搬動舊庫存。換句話說,這是增量布局,不是存量撤離,策略上更顯謹慎。
把黃金存在中國,好處在哪?安全、成本、戰略三重考量。
首先,物理安全不輸傳統中心。深圳前海的保稅金庫由國有機構運營,具備國際認證的安保等級——溫濕度控制、防爆結構、24小時監控,一樣不缺。而且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與金融基礎設施高度協同。
其次,交易便利性提升。中國已是全球最大黃金生產國與消費國,上海黃金交易所年交易量超數萬噸。若他國黃金就近存放,參與亞洲時段定價、對沖人民幣匯率波動,操作效率更高。舉個例子,若某國想用黃金換人民幣進口中國商品,存放在本地顯然比從倫敦調運快得多。
![]()
其實,中國推動黃金托管并非臨時起意。早在2016年,上海黃金交易所就推出“國際板”,允許境外投資者以離岸人民幣參與交易。去年,深圳前海進一步試點跨境黃金租賃與回購業務。這些鋪墊,為的就是今天這一刻:讓黃金流動不再繞道西方。
柬埔寨的選擇或許只是開端。消息人士透露,另有數國正在評估類似安排。他們未必是要徹底拋棄紐約或倫敦,但“雞蛋分籃裝”的邏輯越來越強。尤其在SWIFT武器化、美債信用受質疑的當下,黃金作為終極支付手段的價值再度凸顯。
要知道,黃金儲備的本質,是對沖極端風險的“末日保險”。當戰爭、制裁或金融封鎖突然降臨,紙面財富可能瞬間蒸發,唯有實物黃金能穿越亂局。所以,存放地點的政治穩定性、司法可預期性,甚至運輸通道的安全性,都成了關鍵變量。
而中柬之間,除了經貿紐帶——2024年雙邊貿易額近180億美元,同比增長兩成——還有長期互信基礎。這種關系降低了合作的試錯成本。畢竟,把國家命脈級資產托付出去,光看利率或租金遠遠不夠,還得看“關鍵時刻靠不靠得住”。
這么一來,深圳金庫的意義就超越了倉儲功能。它是中國參與全球金融基礎設施重構的一枚棋子。若未來更多國家跟進,一個以亞洲為中心、人民幣計價的黃金循環網絡或將成型。
![]()
而老美那個著名的諾克斯堡,就是之前美國替大家保管黃金,現在美國漸漸當不了扛把子了,那權力也要大家分分,比如這個黃金管理權。
當然,這條路不會一帆風順。監管合規、審計透明、應急提取機制……每一環都需經受實戰檢驗。
有了開始,就會有繼續,柬埔寨的選擇既是小國尋求金融安全的務實之舉,也是全球“去中心化”浪潮的縮影。咱們構建的這個黃金托管體系,或將成為改寫美元霸權的歷史性轉折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