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外賣小哥掃碼換電、市民便捷補能——如今,電動自行車共享換電柜已成為城市便民服務的“標配”。但這一新興模式背后,遮陽棚老化、配電線路混亂、消防標識缺失等安全隱患,正悄然威脅著群眾出行安全。
![]()
為精準排查轄區內電動自行車換電柜的安全風險,荊州區檢察院公益訴訟辦案組采用“線上數據研判+線下實地核查”模式。辦案人員通過企業小程序精準鎖定17處換電柜點位,隨后逐一開展現場勘驗,發現多處點位存在安全隱患:遮陽棚老化破損,不符合安全技術規范;配電箱、線路敷設及日常維護保養不符合規定;部分換電柜未設置消防標識和安全警示說明等。
![]()
“換電柜雖小,卻關系著萬千群眾的出行安全,尤其是外賣、快遞從業者,每天頻繁使用,安全底線絕不能破。”該院公益訴訟辦案組負責人表示。針對排查出的線索,辦案組運用“充換電設施安全生產隱患排除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進行數據碰撞比對,成功梳理出10余條公益訴訟監督線索。
![]()
整改前
![]()
整改后
![]()
![]()
![]()
為推動問題從根源上解決,促進換電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9月17日,該院主動與相關行政部門開展磋商,明確提出履職建議,督促其聯合各職能部門形成監管合力,推動運營企業配齊消防設施、徹底消除安全隱患。
收到磋商意見書后,相關行政部門迅速響應,積極履行監管職責,第一時間召開協調推進會,對排查出的隱患問題逐項清點梳理,現場向運營企業下達整改通知,明確整改標準與時限,確保隱患整改落地見效。
為檢驗整改成效、提升服務質效,10月24日,荊州區檢察院聯合“益心為公”志愿者、外賣員志愿者、行政機關代表及社區工作人員,共同前往前期隱患點位開展“回頭看”。通過實地檢查、親身體驗等方式,詳細核查整改細節,確保換電設施不僅符合安全規范,更貼合群眾實際使用需求,讓整改工作既“達標”又“貼心”。
下一步,荊州區檢察院將持續聚焦民生領域安全,深化公益訴訟“排查-督促-整改-回頭看”全鏈條監管閉環,以檢察監督之力推動換電行業規范發展,為群眾安全出行保駕護航。
![]()
![]()
2496期
![]()
![]()
來源|“荊州古城檢察”微信公眾號
作者|黃小雨
責任編輯|王云飛 黃嬌
編輯|何天愛

點“推薦”給我一個小心心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