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時候總覺得長輩們會一直守在身邊,可隨著年歲增長,耳邊常響起母親低聲感慨:“又送走了一位老鄰居。”
2
最近翻看人口統計資料,心頭猛地一沉——那些冰冷的數字背后,是無數家庭正在經歷的真實離別。
3
2024年全年死亡人數達到驚人的1093萬,遠高于同年的出生數量,而這一差距預計還將持續拉大。
4
我國正步入“死亡高峰”階段,已不再是遙遠預測,而是越來越多家庭必須直面的生活現實。
![]()
5
當年的 “嬰兒潮”,如今的 “年齡債”
6
這背后最深層的原因,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過去出生人口多,今天步入老年的群體自然龐大。
7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從1963年到1972年,全國迎來了一輪前所未有的生育高峰。
8
那時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三四個孩子,產科病房常年人滿為患。
9
僅1963年一年,新生兒就高達2954萬人,接下來十年間每年出生人數均維持在2500萬以上。
![]()
10
回望當下,這批曾被稱為“60后”“70后”的人群,年紀最小的也接近50歲,年長者早已跨過60歲門檻,正大規模進入老年階段。
11
而眾所周知,死亡人群中,老年人占了絕大多數比例。
12
就像春運期間火車站人流洶涌,并非瞬間形成,而是提前購票的人陸續抵達的結果。
13
有研究指出,大約在2040年前后,死亡人數將迎來一次顯著躍升。
14
恰好對應的是1963年出生那批人集體邁入80歲的關鍵節點。
![]()
15
80歲以上人群本身的死亡風險遠高于其他年齡段,當如此龐大的“嬰兒潮”一代集中進入高齡期,死亡總數必然隨之攀升。
16
我所住的小區就是一個縮影。
17
五年前傍晚在樓下下棋的老人們不過寥寥數人,如今石桌周圍常常圍坐著十幾位老人。
18
前些年一年難得聽說一兩位熟識長輩離世,去年光是我知道的就有四位,且全都超過65歲。
![]()
19
這不是偶然現象,正是當年“嬰兒潮”人口逐步轉化為當前死亡數據的具體體現。
20
當然,有人會提出疑問:現在醫療技術突飛猛進,人均壽命不斷延長,難道不該讓死亡數量下降嗎?
21
活得越久,老年死亡基數越穩
22
這里存在一個常見的理解誤區:混淆了“年齡別死亡率”與“總死亡人數”兩個概念。
23
所謂“年齡別死亡率”,指的是某一特定年齡段內的死亡比例,例如每百名80歲老人中每年去世幾人。
![]()
24
近年來這類指標確實在改善,嬰幼兒死亡率已降至極低水平。
25
年輕人因意外或急性病早逝的情況也在減少,更多人能夠平安活到老年。
26
但“總死亡人數”是全體人口中所有死亡案例的加總,只要老年人口總量上升,即使個體死亡概率下降,總數仍可能上漲。
27
舉個貼近生活的例子:二十年前,我們小區80歲以上老人僅有10位,當年離世1人,死亡率為10%。
28
如今該年齡段居民增至50人,盡管死亡率降至8%,實際離世人數卻達到了4人。
![]()
29
可見,即便死亡率降低,總人數反而增加。
30
全國層面更為明顯:2023年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已達15.4%,相當于每7個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
31
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數量逼近4000萬,其平均死亡風險是整體人口平均水平的8倍以上。
32
如此龐大的基數支撐下,總死亡人數怎么可能不持續走高?
33
如果說上述兩點屬于宏觀結構性趨勢,那么慢性病則是潛伏在老人身邊的“隱形加速器”……
![]()
34
慢性病 “纏上” 老人,死亡更集中
35
若說前因是大勢所趨,慢性病便是推波助瀾的“微觀力量”。
36
數據令人警醒:因慢性疾病導致的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數的88.5%,其中腦卒中、心臟病和癌癥位列死因前三。
37
這些病癥高度集中在老年人群,直接造成死亡事件更加密集爆發。
38
這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方式密不可分。
39
《柳葉刀》曾發布報告指出,在全球二十大經濟體中,中國因飲食結構不合理引發的心血管病與癌癥死亡率位居首位。
![]()
40
回想家中長輩,是否餐餐離不開腌制咸菜,新鮮水果和粗糧攝入極少?
41
正是這些看似平常的習慣,日積月累催生了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問題。
42
我的外婆便患有高血壓合并糖尿病,雖長期服藥控制,但年歲漸長,各種并發癥仍接踵而至。
43
如今身邊許多老人都是如此,不是這里隱隱作痛,就是那里功能衰退,雖然依靠現代醫學勉強維持,但仍難以避免健康狀況逐步惡化。
![]()
44
當我第一次看到“2061年死亡峰值或將突破1900萬”這一預測時,內心不禁一震。
45
但專家解釋稱,這是人口演變過程中的自然規律,并非突發性災難。
46
從2018年死亡率7.08‰緩慢上升至2023年的7.87‰,變化曲線平穩遞增,并未出現斷崖式飆升。
47
不恐慌不代表可以忽視。
48
當前養老護理專業人才嚴重短缺,許多老人想請一位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護工都極為困難。
![]()
49
此外,安寧療護服務、遺產規劃與法律咨詢等議題,過去鮮有人關注,如今亟需納入家庭和社會議程。
50
我認為最切實可行的做法,是從自身做起。
51
勸說家中長輩調整不良飲食結構,堅持定期體檢;自己也要避免熬夜、暴飲暴食等透支行為,否則未來同樣容易成為慢性病的“潛在目標”。
52
社會層面更應加快步伐,建設更多高質量養老機構,擴大醫保覆蓋范圍,優化報銷流程,才是真正有效的應對之策。
![]()
53
結語
54
死亡高峰并非危言聳聽的標題黨詞匯,而是由歷史人口結構與長期生活習慣共同積累而成的必然結果。
55
它不像暴雨般驟然而至,更像是晨霧般悄然彌漫開來。
56
只要我們提前布局,悉心照料家中老人,同時重視自身健康管理,即便濃霧籠罩,也能從容前行,走得更加安穩踏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