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發型作為個人氣質的重要載體,往往能成為整體造型的點睛之筆,因此許多人在發型改造上傾注了大量心血。然而,近期一項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主導,發表于《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雜志》的最新研究卻為我們敲響了警鐘:頻繁使用直發劑或化學燙發產品,可能悄然增加甲狀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及胰腺癌的發病風險。
![]()
01
頻繁燙發暗藏癌癥風險
這項研究基于美國“姐妹研究”隊列,納入4萬余名年齡在35~74歲的女性,所有受試者在入組時均無乳腺癌既往史。受試者隨訪時間長達13.1年。分析結果表明,直發和化學燙發產品帶來的潛在風險,并不只是停留在“損傷頭發”層面。
與從未使用過的女性相比,過去一年內使用過這類產品與胰腺癌和甲狀腺癌風險上升166%和71%有關。
那么,燙發或拉直越頻繁,癌癥發病風險是否越高呢?進一步分析結果表明,胰腺癌的風險確實隨使用頻率升高而增加,呈現出明顯的劑量反應趨勢。然而,對于甲狀腺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這種“單調遞增”的關系并不明顯,風險并不是隨著使用次數穩步上升。
![]()
這些直發和燙發產品究竟是如何作祟的?對于其中的機制,研究顯示,直發劑/化學燙發劑中通常含有甲醛、鄰苯二甲酸酯、對羥基苯甲酸酯等化學物質,它們可能通過引起基因毒性、氧化應激、炎癥反應等機制,促進癌癥發生。總的來說,這項研究提示,使用直發或化學燙發產品可能與胰腺癌和甲狀腺癌的發病風險顯著升高有關。
02
化學產品中的有害成分損傷健康
此前,《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直發產品使用與子宮癌發病風險增加有關。在過去12個月內使用過直發產品的女性,相較未使用者,其子宮癌的調整后風險升高80%。并且直發產品使用越頻繁,子宮癌風險越高。頻繁使用(每年>4次)直發產品的女性,患子宮癌的風險是不使用這些產品的女性的2.5倍以上。
研究人員表示,直發產品使用是導致子宮癌發病風險增加的“罪魁禍首”,可能與直發產品中含有的對羥基苯甲酸酯、鄰苯二甲酸酯、雙酚A、環硅氧烷、甲醛等化學物質有關。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布的一項歷時36年的流行病學研究,涉及超過11萬女性參與者,結果顯示:頻繁使用燙發類產品的人群,某些癌癥的發病風險略有上升。從生物學機制來看,部分燙發產品中含有對苯二胺、甲醛、鄰苯二甲酸酯等成分,這些物質具有潛在的致突變性。它們可能通過皮膚吸收進入血液,長期積累對機體細胞造成損傷,進而誘發異常增生。
03
想要頭發健康,日常應做好養護
日常生活中應如何科學護理頭發?武漢市第六醫院皮膚科主任彭蕾蕾曾建議,洗頭不僅是凈發,也是保養頭發的重要方法,正確的洗頭方法可以讓毛躁開叉的頭發得到改善;燙發的藥水對發質有損害,經常燙染會使頭發失去光澤和彈性,甚至變黃變枯,因此染發、電燙、卷曲或拉直頭發都要仔細按照要求去做,電燙起碼要間隔三個月甚至半年以上;過度的日曬會使頭發干枯變黃,因此,夏季外出最好戴帽子或打傘;游泳時應戴不透水的游泳帽,游泳后一定要將頭發沖洗干凈。另外,洗頭不可過于頻繁,日常可用溫水洗頭,一周2至3次即可,洗之前將頭發梳順,洗的時候不要用指甲大力搔抓頭皮。
關于洗護產品的選擇,《頭皮健康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2)》建議,要選用具有性質溫和、低刺激,兼具清潔頭皮和保護頭皮屏障功能的產品。同時避免使用化學性藥物、刺激性大、香味過重的洗護產品。選擇產品的時候也要看成分,如吡羅克酮乙醇胺鹽具備溫和、高效去屑的特點。另外,一些有助于油脂調節和屏障修護的護膚成分,也可以幫助維持頭皮的健康,如水楊酸、透明質酸等。除了關注成分以外,還要注意整體配方,弱酸性配方的洗護產品對頭皮更具親和性。
記者 || 燕聲
編輯 || 顏紅波
審核 || 董超
轉載請注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