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的延伸
文/楊之藏
讀《壇經》,神秀對徒弟說:“諸惡莫作名為戒,諸善奉行名為慧,自凈其意名為定。”慧能說:“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神秀對于戒定慧的理解,過于用力。而慧能的理解,更自然,更無痕。
![]()
讀《看天下》今年第25期文章《北大教授程樂松:在生活里封閉,在思想中開放》,卻看到了這句:“形成一種穩定且克制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來自外部世界的喧鬧和質疑。”這種自知自明的習慣和方式,難道不是慧能所說的戒慧定?
在哲學世界里探索的人,寫的文字總是踴躍著哲趣。他說,讀書和思考是高度個性化的事情,無需刻板地統一。可是我們常常期盼通過群體性的閱讀來促進個體的知識提升。他大概是提倡生活自洽的,因為他說,生活的根本任務在于找到屬于自己的、適當且愉快的生活方式。說實話,很多人只限于想一想,但要真正實現這樣的生活,恐怕自己都難以置信。
他的文字總有一針見血的銳利。他說,沒有發自內心的肯定與認同,我們在任何熱鬧場景中都是局外人。這話太深刻,以至于可以用這段話來做補充:持續地嘗試、不斷地變化、不敢做出選擇,從心靈狀態上看,這無非是不自信的典型癥狀而已。他建議,即便沒有專注于讀書,也不要像花蝴蝶一樣出現在校園活動和社交的各個場合,太多的選項與沒有選項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這段話很容易讓人對號入座,躬身自省,而且有種錢鐘書式的幽默與深刻。這種幽默與深刻里,包含著對社會現狀的深入洞悉。“真正可怕的,不是自我認知形成得緩慢,而是在這一過程中,迷失于因缺乏穩定的自我理解而產生的焦慮和恐懼情緒中。”而當下,書本里,屏幕上,社會中,到處都在販賣焦慮和恐懼。有人試圖從這樣的焦慮和恐懼中,操控著大家的錢袋子。
![]()
也有精明的人,試圖避開這樣的困境,但往往又會陷入另一種困境。“因為精明實際上就是功利與急躁的代名詞,其前提是放棄自主思考和選擇的權利,以流俗和從眾的方式定義自我的價值,逃避面對自己的責任,最終犧牲的是穩定的自我認同感。看似精明的算計,不僅會造成持續的浮躁,還會因為沉溺于想象出來的遠大前程而消磨對當下的專注和熱情。”
一個人的悲哀,不在于堅持自我而一無所有,而在于追隨大眾卻家財萬貫。那是對思想的最大褻瀆!
(本文圖片均由楊之藏拍攝)
![]()
限時特價17.9元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互動游戲
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
最近為了幫助小朋友搜集整理小學奧數題,特地做了個知識庫,按不同學段和每天的任務來上傳,動態更新。感興趣的小學老師、家長朋友,可以掃碼加入。可以自己做參考用,也可以拿來給小朋友做訓練用。長按三秒識別掃碼加入。
相關專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