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西納塔爾11月5日電 通訊|“風機帶來光,蜜蜂帶來甜”——中巴綠色合作帶來了新生活
新華社記者楊家和
巴西北里奧格蘭德州毗鄰大西洋,這里的海水有三種色彩。海浪卷起岸旁細沙,靠近沙灘的海水隨波起伏,泛著柔和的金黃。再往天際線眺望,海水漸漸轉為碧綠,最后匯入遼闊深藍。來自赤道的海風沿著海岸線深入內陸,推動一排排風電機組緩緩旋轉。在風機不遠處,一排排蜂箱正孕育著另一種力量——甜蜜又足以改變命運的希望。
一場中巴協作的綠色發展實踐正在這里“生根發芽”。中國國家電網巴西電力CPFL公司(國網巴電CPFL公司)在其位于北里奧格蘭德州若昂卡馬拉市的風電機組附近的三個印第安社區中啟動“蜜日鄉村”項目,為當地居民建設蜜蜂養殖場,提供從養殖技術到產品開發的全套技能培訓。項目產出的蜂蜜計劃在11月于巴西貝倫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上展示。
北里奧格蘭德州環境廳廳長保羅·瓦雷拉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與中國國家電網和其在巴西投資的國網巴電CPFL公司的合作,是“在發展清潔能源的同時兼顧社會福祉的范例”。
在若昂卡馬拉市門多薩印第安社區,“風機帶來光,蜜蜂帶來甜”成為人們的新生活寫照。27歲的馬諾埃爾就是項目受益者。
“以前我要凌晨4點起床加工腰果仁,維持生計。”馬諾埃爾說,旱季時,戶外溫度常超過30攝氏度,走出樹蔭不過兩秒,皮膚便被曬得發燙。一天工作10小時,最多才能加工20公斤腰果。
轉變發生在2023年。國網巴電CPFL公司與巴西全國工業企業培訓中心合作開設風電運維技術課程,馬諾埃爾成為19名學員之一。8個月后,他與另兩名原住民通過考核,被錄用為風電場技術員。
“有了穩定的工作,家人生活改善了很多。我還想繼續學習工程技術,希望能在公司有更大的發展。”他說,風機轉動的聲音,如今成為他與家人的踏實依靠。
與此同時,一排排蜂箱也在社區落地。“蜜日鄉村”項目除了推廣養蜂,還引導居民種植腰果樹。更多的腰果樹意味著更多的蜂蜜花源、創收的堅果和更優美的生態環境。
社區居民若昂·巴蒂斯塔說:“以前為了生計只能烤腰果,如今養了蜜蜂,不用再每天被煙熏得睜不開眼。期待雨季來臨能收獲更多蜂蜜,我現在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
若昂卡馬拉市長賴莎·貝澤拉介紹說,在國網巴電CPFL公司的投資帶動下,若昂卡馬拉憑借豐富的風能資源成為全州風電場最集中的地區之一。除蜜蜂養殖和種植腰果樹等,企業還投資建設海水淡化供水工程,為3000多戶原住民家庭提供清潔飲用水;在學校和社區場所安裝光伏板,降低運行成本并推廣環保教育;開展音樂與足球公益項目,惠及800多名青少年。
“在國網巴電CPFL公司的幫助下,很多居民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向,讓人們有了更高的追求和更遠的目標。”貝澤拉說,這些項目不僅提供“魚竿”,還教人們如何“捕魚”,讓社區真正感受到清潔能源帶來的改變,幫助當地人看到希望。
傍晚時分,風機依舊在緩緩旋轉,蜂群在落日余暉中穿梭。馬諾埃爾望向遠處說:“國網巴電CPFL公司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我們從風中取能,從蜂中取甜,生活變好了。”(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