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滿載貨物的列車駛向綏芬河鐵路口岸。曲藝偉攝
首開“大慶—大連”城際公共精品班列。
一列動車組列車飛馳在哈牡高鐵線上(資料片)。 馬赫攝
糧食裝車現場。
游客在“龍泰號”旅游專列觀看文藝表演。陸思男攝
游客搭乘“悠享龍江·銀旅號”舒適型銀發主題專列開啟美好旅程。
□王曼 唐守弘 本報記者 王迪
深秋時節的龍江大地,沃野鎏金,一列列鋼鐵長龍穿梭不息,呼嘯聲中共鳴著發展與希望的樂章。
今年前9個月,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爾濱局集團公司)累計發送旅客7300余萬人次,發送貨物16000余萬噸,客貨運輸指標持續攀升。作為服務龍江全面振興的重要力量,哈爾濱局集團公司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密圍繞客貨運輸主線,充分發揮口岸樞紐功能,持續創新服務產品供給,在40余萬平方公里的黑土地上,著力構建“覆蓋更廣、效率更高、服務更優”的現代鐵路運輸體系,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
客運提質 繪就“人享其行”新圖景
10月21日,牡丹江站站臺上寒意陣陣,14時20分,K1014次列車沐浴著秋陽緩緩啟程,向著杭州進發。這趟承載著黑龍江與江南水鄉深厚情誼的快速列車,在今年三季度列車運行圖調整后,首次將運行軌跡由山海關延伸至西子湖畔,讓牡丹江與杭州這兩座相隔數千里的城市,從此實現了直通互聯的溫暖“牽手”。
這樣充滿溫度的變化,正是哈爾濱局集團公司服務龍江全面振興的生動實踐。近年來,哈爾濱局集團公司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滿足旅客需求”放在首位,以每一次運行圖調整為契機,在列車等級、運行區段、停靠時刻上精耕細作,致力打造“高普互補、品類齊全”的鐵路客運產品體系。
今年以來,京哈高鐵上的“標桿車”增至4對,哈爾濱至北京間的高速動車組再添2對,北京朝陽方向高鐵列車擴容至12對,早晚高峰時段密集開行的“通勤高鐵”讓黑土地與首都之間的商務往來愈發便捷。在黑龍江省內,75列旅客列車運行時刻得到重新優化,哈齊、哈牡高鐵最快旅行時間壓縮至90分鐘以內,哈佳高鐵也控制在120分鐘以內,龍江百姓的出行體驗正發生著質的飛躍。
鋼軌延伸,丈量發展維度。翻開哈爾濱局集團公司的路網地圖,8500公里的營業里程如銀色絲帶鑲嵌在祖國大地,其中1400公里高鐵組成的“動脈網”,更像一條靈動的銀龍,串聯起城市與鄉村、平原與山地。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期間,連接哈爾濱與亞布力兩大賽區的高鐵更是“火力全開”,日均開行51列,其中6列“點對點”高鐵將運行時間壓縮到62分鐘。運動員們中午在亞布力滑雪場訓練,下午就能到哈爾濱準備參加開幕式,冰雪“快車道”的效率,讓國內外賓客贊不絕口。
目前,哈爾濱局集團公司圖定旅客列車開行數量已達284對,其中動車組列車160.5對,始發席位能力提高至日均26.5萬個。越織越密的鐵路網,不僅為旅客出行按下“快進鍵”,也拉近了龍江與全國各大中心城市的時空距離。
服務創新 開啟特色旅途“新體驗”
金秋九月,一趟趟開往伊春、港澳等方向的銀發專列,滿載歡聲笑語,帶領老年游客徜徉森林氧吧,暢游閩粵山水。“悠享龍江·銀旅號”舒適型專列是哈爾濱局集團公司貫徹落實商務部等9單位《關于增開銀發旅游列車促進服務消費發展的行動計劃》,全新打造的適老化旅游專列。針對銀發族的出行需要,全車進行了40多項適老化設計。車內地面平整無高差,拐角采用圓弧過渡,涉水區域做了防滑處理,走廊和衛生間里33毫米粗的扶手,是老人行走時最安心的“依靠”;封閉包間和衛生間里的“SOS”緊急呼叫裝置、醫療功能區的冷藏設備與脊柱理療床,還有全程隨行的保健顧問,把“安全”二字刻進每一個細節。
森林蒼翠如海,江河奔騰如歌,冰雪晶瑩如夢……大美龍江,四季皆景。近年來,哈爾濱局集團公司深入貫徹落實關于“大力發展特色文化旅游”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旅游市場需求,合理配置運力資源,設計開發了長短結合、快慢相宜、傳統與時尚交織的多元化旅游產品。“伊春號”“林都號”“呼倫貝爾號”“雪國號”等專列品牌日趨成熟,覆蓋了牡丹江、伊春、漠河、撫遠等熱門旅游地,滿足了群眾日益多樣化的出游需求。今年以來,哈爾濱局集團公司累計開行旅游專列120列,服務游客4.3萬余人次。綠水青山、冰天雪地,正通過一趟趟列車,加速轉化為惠及民生的“金山銀山”。
穿上魔法袍,換上大花襖,化一個漂亮的公主妝……這不是攝影棚,而是哈爾濱開往亞布力南的K5197次旅拍列車。今年,這趟被網友稱為最“出片”的列車火出了圈,不少旅客慕名而來,體驗“移動照相館”的獨特魅力。
為進一步豐富旅客出行體驗,近年來,哈爾濱局集團公司在打造特色服務上不斷推陳出新,常態化開啟花式“寵粉”模式。新年伊始,哈鐵文化列車駛入哈爾濱站音樂舞臺,“冰雪音樂會”再次驚艷亮相;4187次列車上連續3年開辦“列車大集”,旅客們買年貨、賞民俗、觀看非遺表演,在旅途中感受不一樣的煙火氣;加開的多趟定制化“歌迷專列”上,精心布置了主題裝飾、安排互動環節,為歌迷打造“交通+文旅+演藝”的融合新場景。
此外,哈爾濱局集團公司還多維度發力,持續提升服務品質:推出動車組定期票、計次票等多樣化客票產品,覆蓋所有管內動車線路,今年以來計次票銷售同比增長83.2%,定期票銷量達去年同期20倍;增設車站雙向閘機,持續優化重點旅客服務流程,累計為2萬余名重點旅客提供貼心服務;推行便捷充電、廁所革命、寵物托運等一系列便民舉措,真正讓“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體現在每一處細節、每一次服務中。
貨運升級 暢通經濟發展“大動脈”
10月11日上午,一列編組50輛、滿載3200余噸玉米的糧食專列從雙鴨山升昌站啟程,直奔遼寧大連金港。這是哈爾濱局集團公司今年開行的首趟糧食集港圖定直達貨運班列,不僅為“北糧南運”按下了精準高效的“加速鍵”,更成為鐵路貨運服務升級的生動注腳。
年初以來,哈爾濱局集團公司立足“交通強國”使命,以貨運通道升級為支點,在糧食保供、產業賦能、民生服務等實踐中持續發力,截至目前累計發送貨物17196萬噸,同比增長1.8%,讓千里鐵道線成為助推龍江經濟騰飛、惠及地方百姓的“黃金動脈”。
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黑龍江省糧食總產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首位,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今年以來,哈爾濱局集團公司積極推進鐵路現代化物流體系建設,大力創新運輸服務模式,通過物流總包、多式聯運、定點班列等一系列舉措,助力糧食企業提升運輸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為破解傳統敞車運糧損耗高、效率低的難題,齊齊哈爾鐵路物流中心為中糧米業等企業定制20尺35噸頂開門糧食專用集裝箱,憑借密封性強、適配高效裝卸的優勢實現“門到門”運輸,每箱安全裝載稻谷約22噸,從根本上減少中途倒裝損耗;針對五常等地中小糧企單批運量小的痛點,哈爾濱鐵路物流中心創新推出“拼箱制”服務,將多家同方向貨物集結運輸。
在服務區域產業升級上,哈爾濱局集團公司以“精準對接+服務創新”為抓手,為重點企業打通產銷運“堵點”。面對省內部分鋼鐵企業產能提升、年運輸需求達2055萬噸的實際,與企業開展18次“總對總”洽談,創新設置階梯運價,為鋼鐵產業擴能提供穩定運輸支撐。同時,深挖地方物流潛力,為黑河地鐵開發孫吳至北安敞頂箱循環項目,為海拉爾、扎賚諾爾等地對接整車煤炭運輸,落地呼盛礦混煤、虎林玉米等27個物流總包項目,讓鐵路服務滲透到區域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
煤炭運輸作為保障民生供暖與工業用能的關鍵,哈爾濱局集團公司在細節處下功夫,讓“能源通道”既高效又暖心。針對一些企業“國產煤+進口俄煤”摻混需求,齊齊哈爾鐵路物流中心推出“短駁專列”模式,通過配備專屬營銷員、建立24小時響應機制,實現空車調配、重車掛運“五優先”,解決了短距離運輸二次裝卸貨損、汽運量小的難題。
眼下,隨著冬季臨近,哈爾濱局集團公司積極調整濱洲線“天窗”時間,全力提升煤炭外運通道能力。為哈投熱電、大唐電廠、中油電能等企業量身打造“廠外倉”供應模式,與龍煤集團合作拓展省外市場,開發扎賚諾爾至營口熱電煤、鄂溫克電廠短途運輸等新項目,并在昂昂溪、富拉爾基、牙克石等地建成5個煤炭摻混基地,全面提升極寒地區能源保供能力。截至目前,哈爾濱局集團公司已累計發運煤炭8783萬噸,切實保障百姓溫暖過冬和地方經濟平穩運行。
口岸擴能 打造向北開放新高地
十月的龍江大地,處處涌動著開放發展的熱潮。同江北鐵路口岸集裝箱換裝場內,明黃色龍門吊精準起落,滿載汽車配件的中歐班列整裝待發;濱綏鐵路綏芬河至國境線提質改造工程全線貫通后,一列列出入境列車疾馳在中俄國境線上,速度較過去提升1倍以上;國際聯運大廳內,數字口岸系統高效運轉,一幅以鋼鐵大動脈為根基、以智慧口岸為支點的開放畫卷,在祖國北疆徐徐鋪展。
今年以來,哈爾濱局集團公司以基礎設施升級、運輸效能提升、智慧口岸建設為抓手,不斷推動鐵路口岸提檔升級,讓中歐班列“東通道”持續釋放“黃金效益”,為龍江高水平對外開放注入強勁動能。
作為我國第6個開通中歐班列的口岸站,同江北站的蛻變是口岸發展的生動縮影。從2023年7月開通運行初期僅辦理煤炭、鐵礦粉等進口業務,到如今運輸品類擴展至鋁錠、化工原料、汽車配件等十幾種,全年貨物發送量突破500萬噸,昔日邊陲小站已成長為聯通歐亞的重要節點。
“現在日均接入貨車能達到4.2列,同比增長16.7%,其中6月11日接入7列,創下口岸開通以來單日接車最高紀錄!”同江鐵路口岸運轉車間值班站長樸忠憲自豪地說。在他身后,一列滿載汽車和汽車配件的中歐班列正緩緩駛出站臺,10天后將抵達莫斯科。
如今,滿洲里、綏芬河、同江北三大口岸集群構成的中歐班列“東通道”,已經成為聯通亞歐經貿的重要樞紐。今年以來,經中歐班列“東通道”通行的班列已突破4200列,運送各類貨品超43萬標準箱,通行量占全國總量的近三成。目前中歐班列“東通道”已通達歐洲14個國家,覆蓋國內60余座城市,形成了27條穩定運行的跨國班列線路。
近年來,為持續擴大口岸通道作用,一大批重點工程在國境線上落地生根。滿洲里口岸集裝箱換裝場經過擴建改造,場地擴充至4.5萬平方米,集裝箱存箱能力躍升至近1萬標準箱,日換裝能力達840標準箱,返程中歐班列開行能力得到進一步釋放。綏芬河口岸南場到發線延長工程順利完工,接發車能力從原來的40輛提升至71輛。同江口岸積極推進效能提升工程,龍門吊數量從建站初期的十幾臺增加至25臺,單車換裝作業時間由原來的2個多小時縮減至40分鐘以內。
此外,貫穿龍江大地的“哈伊高鐵”“佳同擴能改造”等工程相繼啟動,構建起“口岸+通道+樞紐”的現代化物流體系。鐵軌在廣袤土地上不斷延伸,車站在時代浪潮中加速升級,一條活力奔涌的向北開放大通道,正沿著鋼鐵脈絡徐徐鋪展。
與此同時,智慧賦能帶來的效率變革更讓“鋼鐵駝隊”煥發新生機。在滿洲里口岸集裝箱場,自動化作業管理系統已經進入軟件調試階段,系統全面投用后,整體作業效率可提升近10%。近年來,哈爾濱局集團公司依托“智能卡口”“單一窗口”等智慧口岸建設,不斷完善口岸公共信息平臺,推進海關、邊檢跨部門一次性聯合檢查和“一站式”作業,擴大無紙化通關申報范圍。如今,鐵路與海關、邊檢等部門實現了信息無縫銜接,全程數據“跑腿”,極大提高了貨物通關效率。
從邊陲小站到國際樞紐,從傳統換裝到智慧通關,哈爾濱局集團公司以口岸高質量建設為突破口,讓橫貫東西的鋼鐵大通道持續煥發活力。承載著合作共贏使命的“鋼鐵駝隊”,不僅為龍江對接全球市場搭建了更加便捷的橋梁,更以“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的發展態勢,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源源不斷的“鐵動力”。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哈爾濱局集團公司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