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十多年前,發(fā)生在玉米收獲季節(jié)的故事。
那時候,還沒有玉米聯(lián)合收割機(jī),全靠人工。因此,勞務(wù)市場就應(yīng)運(yùn)而生了。勞務(wù)市場為缺勞動力的人家解決了人手不夠的難題,也為剩余勞動力打零工增加了收入,是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
我村的劉四妮就是勞務(wù)市場的常客。她家地少,二畝玉米兩天就收完了。她就天天一大早就趕往十多里外的一個十字路口處,等候雇主。
工價是靈活的,有八十塊錢一天的,也有六十塊錢一天的。這要看當(dāng)時的供需情況而定。所以劉四妮雖然每天都早早地趕到,有時候掙的錢也不理想,找不到活的話無功而返。用她的話說,就是“掙兩個就比花兩個強(qiáng)。”
這一天午飯后,大家開著電瓶車,帶著掰玉米的工具,來到村前的公路邊的樹底下納涼,等涼快了再下地。大家家長里短地聊著,好不熱鬧。
正聊得高興,只見劉四妮飛快地開著電瓶車,來到人們聊天的樹底下,猛地停下車,臉上帶著詭秘的笑容。
“今天這么早就回來了?掙幾十?”
劉四妮笑而不答。接著從車箱里拿出來一個盛著東西的塑料袋,向大家搖了搖。離得近的人定睛一看,原來是打包拿回來的吃剩的一個雞和半條魚。
正當(dāng)大家疑惑不解,弄不清她唱的是哪一出時,她又變戲法似地從兜里掏出來一塊長方形嶄新的白布。
“你去哪里燒紙去了?”
劉四妮兩個巴掌一拍,哈哈哈大笑起來。等她笑足了,笑夠了,下了電瓶車,人們紛紛圍攏過去,聽聽劉四妮今天到底要唱哪一出。
“別提了!今天碰巧了,遇到件輕巧的活,半天,五十塊錢,吃一頓大席,還給了一塊抹布。”
“你不是燒紙去了?”
“今天晩去了一小會,就沒有雇人的了。和其他幾個人都在那里等新的雇主。八點(diǎn)多時,來了一個騎摩托車的,說他老姑奶奶家今天出老殯,他家里人都在外地打工,去燒紙的人少。來勞務(wù)市場雇傭幾個人幫助裝點(diǎn)門面,給娘家人架架勢。燒完紙吃過飯就回去了,只算半天功夫。價錢是五十元,上午吃大席。有愿意去的嗎?”
![]()
大家一聽,皺眉了。這叫啥名堂啊?花錢雇人充娘家人,真是新世道啥新鮮的事都有。
“當(dāng)時還有近二十個人沒有找到活。有五六十歲的,四五十歲的;有男的,也有女的。幾個年紀(jì)大些的男人撇撇嘴,拿著工具躲到一旁去了。”
“剩下的這一群人,在交頭接耳地小聲議論。有想去的,有不想去的,也有隨大溜的。”
劉四妮看看還剩十五六個人,也不算多。于是問雇主:“你想用幾個人?”
“十個就行。”
“哦,你看,就這十五六個人了,干脆都去。你不是想要面子嗎?人多才壯威風(fēng),有面子!要不然,俺都不去。”
雇主打電話請示過之后,成交!
這時候,又有兩個婦女不愿意去了,說:“給人家當(dāng)娘家人,哭姑奶奶,說出去不叫人家笑話!俺不去!”
劉四妮挺身而出,大聲地說:“笑話?誰笑話?誰笑話誰給我五十塊錢!鄧小平不是說嗎?逮住老鼠才是好貓!走!老姐妹!上車!”她一吆喝,大家都跟著去了。
![]()
“看看,怎么樣?”劉四妮又指了指打包的剩雞剩魚,又從腰里掏出來一張五十元的鈔票,驕傲地說:“天也轉(zhuǎn),地也轉(zhuǎn),啥時才摸這一遍?管他哭的是姑奶奶、姑老爺,只要給錢,哭爹哭娘都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