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每天開著自己的愛車上下班,在路上看到電動車如游龍在機動車道行云流水,你什么心情?遇到哪位不要命的,再冷不丁給你表演一個“攔頭截”,你的血壓有沒瞬間飆升,甚至想爆粗口?電動車的橫沖直撞,見縫插針,穿梭如織,令很多司機頭疼。可最近上海街頭的一樁交通事故讓很多人感到解氣。
![]()
事情其實很簡單,11月6日,就在上海一個繁忙的十字路口,紅燈亮起時,一名女子騎著非機動車沒停,徑直闖了過去,結果正好撞上了正常綠燈直行的汽車。監控畫面看得明明白白,汽車司機發現突發情況后已經緊急剎車,但還是沒來得及完全避讓,電瓶車當場側翻,女子也摔了下來。起身后的女子一臉委屈,抱怨對方車速太快。覺得自己騎的是電瓶車,對方是汽車,多少該擔點責任。面對女子的疑問,交警的回應干脆又有力:“不可能因為你是電瓶車就要給對方添加點責任”,隨后明確判定,女子違反信號燈指示通行,承擔這起事故的全部責任,還對她的違法行為作出了罰款50元的決定。這番不偏不倚、不搞“和稀泥”的執法,被網友們稱為“教科書式執法”,迅速在網上傳開。
![]()
這起事故的處理結果一傳到網上,評論區直接炸了鍋,網友們的討論熱度居高不下,幾乎一邊倒地為上海交警點贊。有網友第一時間留言:“這才是公平執法該有的樣子!沒有偏袒,只看事實,太解氣了”,這條評論很快就收獲了上萬點贊。不少網友都吐槽,現在有些非機動車確實有點“放飛自我”,闖紅燈、逆行、隨意變道都是常事,“總覺得自己是弱勢群體,出事了就想讓機動車背鍋,這次交警終于硬氣了”。還有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上次開車正常過路口,突然沖出來一輛闖紅燈的電瓶車,我急剎車差點被后車追尾,結果對方還反過來罵我,真是有苦說不出”,底下立刻有很多司機網友附和,“太有共鳴了!開汽車的反而成了‘弱勢群體’,生怕一不小心就撞上違規的電瓶車”。
![]()
更多網友把焦點放在了“誰弱誰有理”這個老話題上,有人直言:“早就該摒棄這種歪理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交通規則不是為某一方定的,不管是汽車還是電瓶車,違規了就要擔責”。還有網友說得更直白:“慘歸慘,錯歸錯,不能因為受傷了就占理,要是縱容這種行為,只會讓更多人無視交通規則”。
在一片點贊聲中,“建議全國推廣”的呼聲最高,有網友激動地說:“這種公正執法就該全國普及!現在很多地方處理類似事故還在和稀泥,不管誰的錯都讓汽車擔點責,既寒了守規司機的心,也助長了違規行為”。還有網友調侃:“請把這位交警的執法話術做成教材,讓所有交警都學學,別再搞‘各打五十大板’那一套了”。甚至有網友開玩笑:“以后路口都貼個標語:闖紅燈全責,醫藥費自理,看誰還敢亂闖”。也有網友提到了安全問題:“上海警方公布的數據顯示,近四分之一的機非亡人事故都是非機動車闖紅燈引發的,這可不是小事,嚴格執法就是在保護大家的安全”。
![]()
除了點贊和呼吁推廣,還有網友分享了自己遇到的“和稀泥”執法,對比之下更覺得上海交警的做法難能可貴。有網友說:“上次我正常開車,電瓶車逆行撞了我,交警居然讓我擔次要責任,說對方受傷了,真是沒處說理”,還有網友補充:“以前總覺得‘人傷為大’,不管誰的錯,只要有人受傷,機動車就難逃干系,現在終于有人站出來說句公道話了”。這些真實經歷讓更多人意識到,公正執法不僅是維護規則,更是在守護每個人的出行安全。
![]()
其實這起事故之所以能引發這么大的共鳴,核心就是交警守住了“規則面前人人平等”的底線。交通規則不是擺設,更不是因人而異的“彈性條款”,不管是開汽車的、騎電瓶車的,還是走路的,都得遵守信號燈、按規定通行,這是保障道路安全的基礎。以前很多類似事故中,“弱勢群體”的標簽成了違規者的“免錯金牌”,明明自己闖了禍,卻因為受傷就想讓對方擔責,這種“誰弱誰有理”的歪風,不僅讓守規者寒心,更讓交通規則失去了應有的約束力。
上海交警的這次執法,不僅厘清了事故責任,更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號:法律只看事實和規則,不看身份和強弱。這種不搞“和稀泥”、不偏袒任何一方的執法方式,既維護了守規司機的合法權益,也給所有交通參與者敲響了警鐘。希望這樣的“教科書式執法”能真正在全國推廣開來,讓每一位交通參與者都明白,遵守規則才是對自己和他人最基本的負責,只有大家都敬畏規則、遵守規則,道路通行秩序才能越來越好,每個人的出行安全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