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會和美國“G2共治天下”,中國的追求寫在天安門上!
10月30日,中美兩國在釜山的會晤,談判氣氛還算融洽,吉隆坡達成的協議框架,兩國都很滿意。
特朗普在返回美國的飛機上滿臉笑意,說:“要我給這場會議打分,我不會打10分,而是打12分。”
特朗普還高興地說道:“不出意外,明年四月我會訪華。”
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似乎早有準備。
在會面之前,就在社交媒體上用大寫的英文寫道:“G2即將召開!”
G2是什么?當然不是歐洲英雄聯盟戰隊的縮寫,而是中美兩國協作處理全球性事務。
這一概念,最早是2010年由美國戰略家、曾擔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等人提出。
看起來,G2對中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畢竟這相當于美國承認了中國的國家實力和國際地位,允許中國討論全球事務。
可是,中國對此話題十分低調,甚至可以說不會和美國達成所謂的“G2共治天下”的局面。
就在會面后的10月31日,有記者在中國外交部提問:“特朗普總統將這次會晤稱為G2會議……這給人一種印象,即兩國或許正在努力建立G2集團,請問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中國一貫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不結盟運動的伙伴……中國始終站在廣大發展中國家一邊,繼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
這句話有幾個重點:
一是表明了中國仍然是“不結盟運動”的伙伴,就意味著不會結盟,自然也就不會有像什么G7、G2這類的組織存在。
二是“中國站在廣大發展中國家一邊”,意味著中國的追求是“全世界人民大團結”,這是寫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是大國承諾。
三是“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就表明中國絕不會和美國一道,就把事情辦了,而是會征詢第三方的意見。
即便事實上有什么G2,只能說是一種現象,即世界不再由美國一方主導,而是中國有了和美國同等談判的權力和實力。
這種現象是以“戰略對抗”為底色,中美兩國在長期博弈后,逐漸形成了一種既競爭又依存、既對抗又克制的關系模式。
在這個新平衡中,沒有哪一方會輕易取勝,也沒有哪一方會輕易破局。
最后,釜山會談真的解決了中美兩國之間的矛盾和分歧嗎?
顯然沒有,這頂多算是一場“休戰”會議,不論是芯片管制出口措施,還是稀土禁令,都只有一年期限。
假如說一年到頭了,中美又該何去何從呢?
大概率還是打打談談,更別提協作解決全球事務了。
參考資料
《G2時代來臨:中美關系中的新對稱》香港01雜志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