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上觀新聞)
![]()
![]()
![]()
抑郁癥是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但很多人沒注意到的是,抑郁癥不僅影響情緒和精神狀態,還可能增加跌倒風險,特別是在老年人群中。研究發現,抑郁癥可使老年人發生跌倒的風險增高2.2倍,隨著抑郁程度加深,老年人跌倒和嚴重跌倒的風險還可能進一步上升。
抑郁癥導致跌倒風險升高的可能原因有五條。
運動協調能力的下降。
抑郁癥常伴有身體易疲勞、運動遲緩、思維緩慢和精力減退,這些癥狀會影響人的運動協調能力。抑郁癥患者可能會感到動作笨拙,反應變慢,導致在日常活動中更容易失去平衡,增加跌倒風險;并可能進一步導致“跌倒恐懼”的發生,即在進行某些活動時為避免跌倒而出現的自我效能或信心降低,“跌倒恐懼”反過來也可能促進抑郁癥狀的發展。
注意力和判斷力受損。
抑郁癥會影響認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記憶力和判斷力的減退。患者可能在行走或上下樓梯時注意力不集中,對周圍環境因素的變化難以做出及時反應,從而更容易發生跌倒事故。
睡眠障礙的影響。
抑郁癥患者常常伴有睡眠問題,如失眠或過度睡眠。睡眠不足或質量差會導致白天的疲倦和注意力下降,增加跌倒的風險。
體力下降和肌肉無力。
抑郁癥患者可能因為缺乏運動和身體活動量減少而導致肌肉力量下降,尤其是在老年人中更明顯。肌肉無力和體力不足會使身體穩定性變差,增加跌倒的可能性。
藥物副作用。
一些用于治療抑郁癥的藥物可能會引起頭暈、嗜睡或血壓波動,這些副作用可能會進一步增加跌倒的風險,如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可造成失眠或鎮靜狀態和步態改變,可能是其導致跌倒風險升高的潛在機制。因此,在服用抗抑郁藥物的患者中,尤其需要關注這些藥物對平衡能力的影響。
這些藥物還可能通過影響骨鈣化過程,引起骨密度降低,從而增加跌倒時骨折的風險。
這些老人可從四個方面預防跌倒。
第一,運動鍛煉。適當鍛煉可以幫助增強肌肉力量和改善平衡能力。即使是簡單的步行、太極或輕度的瑜伽都有幫助。
第二,環境安全。避免地面濕滑,移除絆倒的障礙物,并安裝扶手以增加穩定性。
第三,心理支持。接受心理治療或參加支持小組,可幫助減輕抑郁癥狀,改善情緒狀態。
第四,藥物管理。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抗抑郁藥物,并定期監測藥物的副作用,特別是在感覺到頭暈或不穩時,及時與醫生溝通。
抑郁癥與跌倒風險之間的關系提醒我們,精神健康與身體健康密不可分。
(作者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老年醫學科醫生)
原標題:《抑郁癥不僅影響情緒,還增加跌倒風險,特別是老年人群》
欄目主編:唐聞佳 文字編輯:唐聞佳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朱琳琳 崔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