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2025“沿著黃河遇見海”網絡主題活動正式啟動。此次活動旨在全面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展現山東保護傳承黃河文化、扎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豐碩成果。
黃河,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齊魯大地奔流入海,不僅勾勒出壯美的自然畫卷,更激蕩著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強音。這場由多部門聯合主辦的活動,不僅是一次全景式的采訪報道,更是山東牢記囑托、扛牢使命,以實際行動讓黃河成為幸福河的生動展示。
扛牢使命,系統謀劃,筑牢黃河安瀾的“山東屏障”。黃河寧,天下平。保障黃河安瀾,是治國安邦的大事。山東作為經濟大省、開放大省,更是黃河流域唯一的出海口,其地位舉足輕重。近年來,山東始終牢記殷殷囑托,堅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擔當,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歷史機遇。此次活動,多部門聯動,多市協同,形成了系統謀劃、全域統籌、一體推進的強大合力。這種高位推動、協同并進的格局,確保了戰略實施的有力有序,為黃河沿線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和高質量發展動能的不斷積聚,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展現了山東服務國家戰略的全局意識和責任擔當。
黃河,宛如一塊靈動的生命魔方,于齊魯大地上自在旋轉,轉出高質量發展的五彩斑斕。沿著黃河遇見海,遇見的是一幅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畫卷——這是科技賦能的“創新藍”,是廣袤灘涂間麥浪翻涌、稻谷飄香的“豐收金”,更是濕地綿延、飛鳥翔集,萬物共生 “生態綠”。這些,都是山東實踐最直觀的寫照。“創新藍”代表著科技賦能,是山東在流域內培育新質生產力、驅動產業升級的鮮活色彩,如同澎湃的新動能,激蕩前行;“豐收金” 則鋪展在廣袤灘涂麥浪稻香之間,是山東作為農業大省,扛穩糧食安全責任、推進鄉村振興的燦爛成果,承載著農民豐收的喜悅;“生態綠” 體現在濕地綿延、飛鳥翔集的和諧景致中,是山東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證明,守護著母親河的健康生命。三色交織,共同構成了山東扎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亮眼成績單,經濟強省建設因此不斷邁上新臺階。
行走記錄,故事傳揚,奏響幸福河海的“山東樂章”。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需要深入一線發現、飽含深情講述。本次活動中,中央及省主要網絡媒體記者組成采訪報道團,深入泰安、德州、淄博等市一線,開展行進式采訪。他們用鏡頭捕捉感人瞬間,用光影記錄嶄新面貌,全景式、多維度呈現黃河流域的自然景觀、歷史文明與時代之治:登泰山領略“一覽眾山小”的壯闊,至入海口觀賞“藍黃相擁”的奇觀;品味煙臺蘋果、萊陽梨的鮮美,感受淄博燒烤的“活色生香”;追尋沂源猿人遺址、孔子杏壇設教、稷下學宮爭鳴的悠久文脈;體驗濰坊核雕、曹縣馬面裙的非遺魅力與濰柴、海爾等“山東好品”的硬核實力……這些具體而微的場景,通過媒體的筆觸和鏡頭,將轉化為可感可知、動人心弦的故事,飛入尋常百姓家,激發起全社會共同守護母親河、共建美好家園的磅礴力量。
大河泱泱,奔流不息;海闊天空,未來已來。“沿著黃河遇見海”,不僅是一次網絡主題活動,更是一扇展示窗口、一聲奮進號角。它清晰昭示: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戰略指引下,山東正以勇毅前行的姿態,筑牢生態屏障,拓寬發展空間,厚植文化底蘊,續寫幸福故事。
一曲關于黃河文化傳承之美、綠色生態之美、高質量發展之美的昂揚樂章,正在齊魯大地持續奏響,并必將隨著黃河的波濤,傳向更加遙遠的未來。(文/黃宗躍)
來源:閃電新聞
來源:閃電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