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采訪,聽浙江基層干部講起一個有關“接力”的故事:村里4任黨組織書記,每任都與前任搭過班,修路、種茶、發展旅游,一茬接著一茬干,村民人均年收入從上世紀末的185元增長到2024年的3.4萬元,村集體資產突破2000萬元。
這是“千萬工程”造福于民的一個縮影。20多年來,浙江當地黨員干部錨定一件事,久久為功、不懈奮斗,書寫了萬千鄉村的蝶變故事。從一個村的接力奮斗到一個省的接續推進,不禁聯想到最近的熱詞——“規劃”。科學制定和接續實施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經驗,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所在。這背后蘊含著久久為功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何謂久久為功?事物發展有其客觀規律,滴水穿石、繩鋸木斷,靠的正是綿綿用力的耐心與堅持。久久為功,不是“不為”“慢為”,而是“常為”“久為”,是給成長以空間、給發展以時間。越是宏大的目標,越需要沉下來、穩住心,一步一個腳印。從“一五”到“十四五”,從基本解決人民溫飽問題,到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黨每5年一個臺階、接續奮斗,這就是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
久久為功,貴在一個“準”字。一張藍圖繪到底,首先要看得準。2020年,黨中央首次提出構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這里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處,是我國西部人口最密集、產業基礎最雄厚、創新能力最強、市場空間最廣闊、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一子落而滿盤活”,5年多來,兩地在一體化理念引領下釋放巨大活力,2024年“雙圈”經濟總量達到8.7萬億元,占西部地區比重達30.3%。實踐證明,思路清、方向明,就有了久久為功的底氣與信心。
久久為功,重在一個“為”字。方向既定,關鍵在干。上世紀80年代的廈門筼筜湖,工廠密布、污水橫流。30多年來,當地按照“依法治湖、截污處理、清淤筑岸、搞活水體、美化環境”的方略,推進綜合整治……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抓、一輪接一輪推進,迎來筼筜湖的美麗“逆襲”。一湖治理如此,一國治理亦如此。曾有外國領導人評價,中國有一大優勢,就是制定規劃,而且規劃總是能實現。回望過去,“十三五”規劃綱要中25項主要指標如期實現,“十四五”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勝利完成……強大的“目標實現能力”背后,靠的正是一步一個腳印抓落實。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過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續奮斗。”久久為功的方法中,有常性、有韌勁,更有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把每一項工作抓實抓細,宏偉藍圖上必將鐫刻屬于你我的絢爛一筆。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胡健華
編審:張宇
監審:董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